虽然已经去过南极、北极,感受了极地的寒冷和的冰山奇观,但是我们听说格陵兰岛、冰岛那里不仅有极地的硕大冰川银色世界,还有世界上少有的人文景观。就想,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年夏天碰到机会,我们就去了。
行程:广州——芬兰——冰岛——格陵兰岛(目前还没有广州直飞冰岛的航班)。我们的文章就从最远的格陵兰岛说起吧。
这次旅行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气不好。每到一地都遇上下雨或阴天,所以拍出的画面几乎没有蓝天白云。
格陵兰岛是全球十大最美极地之冠;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又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它还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属地(还不是一个国家),首府努克。其面积万平方公里。全岛终年严寒,是典型的寒带气候。
于年6月21日正式自治。格陵兰自治后,政府接过原本由丹麦王国拥有的天然气资源管理权、司法和警察权,拥有部分外交事务权。但丹麦王国在格陵兰的防务和外交事务上拥有最终决定权。
格陵兰旗是一位格陵兰原住民设计的。在击败一面以北欧十字为基础的设计后,于年6月21日启用。不是国旗,因为格陵兰还不是独立的国家,只是丹麦的属地。
年7月22日,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乘坐30人的小飞机,跨过大西洋,飞行近4个小时,前往格陵兰岛的伊卢利萨特小镇。
小飞机刚进入格陵兰岛上空,俯瞰右侧深蓝色是大西洋;左下侧白色是大冰川。
飞机飞到格陵兰岛上空,尽管是夏季,岛上仍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茫茫。
机场离下榻酒店约十几分钟车程。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宛如一幅画的伊路利萨特小镇。
《伊路利萨特》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第三大定居地,人口约四千多人。小镇在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北极圈以北公里。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就叫做北极地区或极地。伊卢利萨特按格陵兰语直译是“冰山”。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因为附近有绚丽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
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修了这条木栈道,一直通往最著名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的塞摩米特山谷。两边的绒绒小绿草和白色小花称“苔原地”。
古老的爱斯基摩人居住的村落位于最著名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的塞摩米特山谷里。年,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丰富多彩的因纽特文化迄今为止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古时文化遗址,(镶嵌在木栈道上的铜牌,世界遗产的标志)。
到处可以看到爱斯基摩人垒起来的“石堆”,这是他们的“指路标”。
山脚下的水印是当冰川大量融化时,雪水侵蚀留下的痕迹。
伊路利萨特冰川沿着木栈道徒步行走约一个小时,就来到世界上最活跃的冰川之一——伊路利萨特冰川。在那里可以近距离“拥抱”冰川。伊路利萨特冰川位于格陵兰岛西岸,北极圈以北约公里。它以每年3·5万方米的速度增长,也就是相当于每年增长所有格陵兰岛冰的10%,比南极洲以外的任何其他冰川都多。巨大的冰床和迅速移动的冰山发出独特的声音,形成一个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简单说说什么是冰川?
我以前以为冰川就是河水结冰,就成了冰川。差矣!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雪、雾、雹等,而且必须是在高寒地区、有雪线的高山上。当积雪速度超过融雪速度,冰川才能够发育。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无法形成冰川。当夏天来临时,温度上升,积雪融化。当积雪尚未完全融化的时候,冬天又来了,温度降低,水遇冷结成冰,并再次下雪,堆积在原先的冰层上。如此年复一年,当冰的厚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顺山势滑动。因其密度比最坚硬的岩石密度还大,经过漫长岁月也会把大山“割裂”开,就形成了冰川。全球冰川面积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冰量的99%分布在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独立冰川前,白茫茫一片。人的心灵似乎也如同这白色冰雪变得纯洁、透明起来。
坐在陡峭的悬崖上沉思,不担心滑下去吗?
人们在惊讶、感叹天地间竟有如此气势磅礴、宏大的冰川啊!
冰川上有大大小小无数冰山,各具形态。
远处黛色的山,近处白色的冰川,巨大的反差,令人感叹。
两个人十分投入地专心拍摄这震撼人心的画面。
我们坐在高处一块岩石上眺望冰川,那位老先生头上罩着一个网,你能猜出为什么吗?
看看三只硕大无比的蚊子,心安理得趴在我帽子上,就明白老先生头上为什么要套个网了。苔原地上生长一种美丽的小白花,用她的茎在裸露的皮肤上擦擦,蚊子就不咬你了。真的是一物降一物啊!
右上角两个着黑衣人,头上也是套着网。这里的蚊子,真的三只可以炒盘菜。
快看!远处有个小黑点,是什么?
哦!伊路利萨特冰川上面的一个小黑点是架无人机。有人正在用它航拍。
这几个老外非常友好、可爱。
这也许是爱斯基摩人的后裔(他们喜欢人们称他们为纽因特人)。
午夜巡航
白天去伊路利萨特冰湾近距离“拥抱”那无边无际的冰川。当天午夜,我们乘游艇亲眼看看、触摸巨大的冰山和快速移动的冰流。这些是只有在格陵兰和南极才能看到的景观。岩石、冰和海洋构成的野性而优美的风景,随着冰山发出的美妙的声响,向人们展现出难忘的自然奇观。这次“夜航”,除了看到奇形怪状、晶莹剔透的浮动冰山、大冰块之外,更令我们惊喜的是近距离看到鲸鱼在翻滚、跳跃、喷水。听当地导游介绍:鲸鱼经常是一家三口一起活动。格陵兰岛的夏天是没有黑夜的,在午夜太阳的照耀下,航行在冰山之间,那种欣喜若狂、好奇的一颗心,砰砰跳得似乎别人也听得见。
这是我们乘坐的游艇。午夜扬帆,出发了!
离开港口,回头望着伊路利萨特这个神秘、充满活力的小镇。
左边是一位幽默、和善的老船长。右边这位是一个总是满脸灿烂微笑、美丽的丹麦姑娘,一个做实习导游的女大学生。她指着这块鲸鱼鳍给我们讲关于鲸鱼的知识。
港口不远处就有大量的冰山和漂浮在海面上无数的浮冰。
天气虽然寒冷,但望着那些光怪陆离的大大小小冰山心里却洋溢着暖意。
像只小绵羊的头吧。
无数只海鸟,停在冰山上,他们不畏严寒。
一只大无畏的小海鸟,勇敢地冲向冰山。
这块大冰像长出了两只角。
哇!一条巨大鲸鱼摇摆着鱼尾,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风姿”
这只大鲸鱼突然喷出一股水柱,让拍摄者措手不及。
这一家三口缓缓游向我们。
这是当时拍到的鲸鱼喷水、跳跃的画面。
尽管白天是阴天,可是到了午夜12点,太阳开始露出橘红色的光芒。
远处的小帆船。
午夜太阳万条霞光,照射在洋面上。金色的水波粼粼,天水连成一片,好神秘哦!
冰山如同新娘,披上橘红色的盛装。
忽然眼前驶过一艘小游艇,听说上面的游人也是从广州来的,格外亲切。相互打招呼、拍照。
埃其普赛米亚冰川
另外又一大冰川——埃其普赛米亚冰川,它在北极圈以北多公里的地方,比伊路利萨特冰川更加靠近极点。是格陵兰岛最快的裂冰冰川之一,是还在继续生长的冰川。午饭后乘游艇出发。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雨越下越有瘾似的,四周一片朦胧。3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它的面前,一个正面宽达5公里、高出水面米的冰川口,在寒冷的风雨中若隐若现。游船在冰川面前大约转悠了近1个小时,却也始终无法揭开它雨雾的面纱,只当是亲吻了一下冰川吧。
小船开始离开港湾。
今天的目的地是埃其普赛米亚冰川。希望能看到冰川崩裂后,翻落倒入水中的场面。“伪船长”非常认真地驾驶着游艇。
风很大,帽子都戴不住,雨点扫在脸上生疼。可依然站在外面不愿错过每个美景。
拿着相机时刻准备着。
一群小鸟整齐地站在冰山的“山脊”上。
一对漂亮、优雅的鸟,望着这群人,你们是来自哪儿啊?
像两个胖老人在谈论着什么。
那块方冰怎么不会掉下来呢?
淡蓝色的“冰珊瑚”晶莹剔透。
水面呈S型倒影。
蓝宝石
蓝色的浮冰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梦幻般的蓝色是如何形成的呢?冰川的移动造成大小不一的冰块,被带到湖泊。大块的冰石沉淀形成三角洲,最小的类似波形瓦的冰块浮在水中。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可以折射光线中的蓝色和绿色光线。就这样形成了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了。
这是冰内夹杂着泥沙,形成了“黑色冰”。
望着这一幅幅壮丽、奇特的仙境,两人心里乐开花。
一个人驾驶着小帆船,勇敢者。
游船在冰山、冰块中行驶。如果撞在大冰块上,就危险了。
游船公司的经理亲自为我们驾船,途中也遇到了小麻烦。大冰山、小冰块布满水面,稍不留神,船就被它们撞击到。途中船撞到一块水下的大冰块,导致船的报警系统发出了警告。
行驶了近3个小时,导游大声喊道:快到了!
就是眼前这个,它叫埃其普赛米亚冰川。现在仍旧还在“长个儿”呢。
正面宽达5公里、高出水面米的冰川口。
靠近冰川口的海面完全被崩塌的冰块盖住了。
老船长把船尽可能的靠近冰川口,让我们近距离好好看看。刚巧冰川发生了崩塌,激起一团浓雾。
船的马达停止了,在那停留了半个多小时。让我们静静地感受。在宁静中能听到就是从冰川口传来的一阵阵如雷之声,大概十来分钟一次,这是冰山从冰川上崩解的吼声,还可以看到一片白色烟雾。
尽管我们无法清楚看到冰川崩裂后翻落到入水中的“惊天动地的画面”,但仍被一种非常原始的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慑。
录下冰川崩塌的瞬间。
背后就是埃其普赛米亚大冰川口,在它身边留个永远的纪念吧。
返航时雨停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如果天晴,拍出有蓝天衬托着的冰山,那就更美了。
像条大鲸鱼。
一匹怪兽在推着一只老乌龟前行。
浅蓝与黑色相间的一块大玉石。
沿途有不少瀑布。
这位可爱的姑娘,趴在船头为大家用杯子接圣洁的、绝没有污染的雪水喝。
真凉啊!这一生能喝到如此珍贵的水,知足了。历时六个多小时的航行,在甜蜜中顺利、快乐地返航。
丹麦姑娘在接瀑布水
伊卢利萨特小镇临走的那天,上午还有两三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俩就坐着酒店的班车(只有5分钟的车程),去小镇逛逛、看看。伊卢利萨特小镇是格陵兰第三大的定居地,人口大约有人左右。市镇在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北极圈以北公里。伊卢利萨特按格陵兰语直译的意思是“冰山”。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因为附近有绚丽的伊卢利萨特冰峡湾。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伊卢利萨特冰峡湾为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业是当地主要行业,并成功击败渔业成为伊卢利萨特的经济砥柱。
美丽的港湾,停满了游艇。据说每家都有一艘。
小镇的房子五颜六色,像七彩火柴盒。更像一幅油画。(可惜又是阴天,拍不到蓝天)
顺着小镇的小路,就能到港口。
在海上从游船拍到的小镇教堂,很奇特的感觉。想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这是一座很小的黑色教堂,靠近海边。每个星期小镇上的居民都会去做礼拜。
为了寻找这小巧、美丽的教堂,满镇的寻找。因为它藏在海边低处,被其他房屋挡住了,不易看到。最后,终于找到了。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一只海鸟从小镇上空掠过。
可能是在小镇上打工的人居住的集体宿舍。
感受一下。
居民家的玻璃窗里摆放着鲸鱼皮、狐狸皮····,他们崇拜这些物品。
房檐下挂着麋鹿角。
这些狗狗是预备着冬天拉雪橇的。
这是运动中心。
小镇上还有一间不小的超市,商品丰富,但是顾客极少。
这是我们下榻的伊路利萨特《北极酒店》,正门朴素、小巧。
从房间里看出去,小镇、海湾、远处冰山。
从房间窗户拍的,如同一幅画。只要回到房间,我就站在窗前看不够,至今还在眷恋它。
酒店还有几座钢制的“蒙古包”小屋,也是客房,面临海湾。住在里面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酒店的工作人员,漂亮的姑娘。听说是当地“原住民”。纽因特人?
因纽特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原住民,过去被称为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后来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蔑称,改为因纽特人。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部,是很久以前通过冰封的白令海峡到达北美过去的。看来和我们是亲戚哦。
她就是一直陪同我们的丹麦姑娘。会开船、开车,有丰富的知识,还喜欢户外运动。利用假期来格陵兰当导游,赚学费。
左边的是全程陪同的导游——小刘,帥小伙。右边的是当地导游——全能的丹麦姑娘。两人“酷酷的”。
在格陵兰岛北极酒店的自助餐,主要以鱼虾为主,银鳕鱼、三文鱼等等。
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吃不惯生的鱼,没口福啊!只吃“北极虾”。
中午的自助餐挺丰富。
晚餐是套餐(只有三样,少少的),套餐还不如自助餐,你看:1.前菜~两粒带子、一小块鱼肉。2.主菜~糜鹿肉卷、萝卜丝和面粉一起炸的糕。3.甜点~几坨巧克力酱、一小勺冰激凌、一片薄荷叶。盘子可真大。
《北极酒店》的餐厅。边吃饭、边看景。
依依不舍地离开伊路利萨特小镇,十几分钟的车程到机场。机场很小、简单。
登机了。从格陵兰岛飞越大西洋前往冰岛。
坐三十人的小飞机,只有一位美丽的空姐。四个小时的飞行,只提供一杯饮料。
安全、顺利抵达冰岛内陆机场。他们的飞机排成一竖行,挺奇怪的。
点击文章开头的蓝色字《吕途》,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便可以看到更多《游记文章》。或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