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解决“碳减排”,开展绿色节能制造、绿色节能建筑等一系列行动,改变传统的高能耗生产、制造、建筑、建设等方式,推动建设世界经济增长新模式正在快速发展,以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为抓手,加快推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同时,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为人类健康幸福生活指数达标提供保障。故此,近期,庭苑深深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文化创意机构,在国际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大气候的影响下,顺应时代潮流,共同成立了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碳减排专委会),我们的理念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蓝天!
碳减排专委会成立后,我们首先倡导发起人类缓解能源危机、围绕解决各种制造商品、建筑、建材、交通、农业等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开展大探讨、大倡议,这些领域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一步专委会将围绕各种建设、投资领域的节能减排及各个国家的宏观、微观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技术功能、构造特点与社会文明发展进行长期的努力工作。为此,我讲以下观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碳减排的生活经济学原理
顾名思义碳减排的大白话定义就是减少人类生存发展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叫碳减排。让我们来谈谈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问题。
一、节约电能。在以煤电为主的背景下,不要小看随手关灯的小事,这里关乎减少碳排放。据美国的能源部门统计计算,随手关灯和运用高效节能灯泡替代传统电灯泡,就能防止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许多废水都能够循环运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能够搜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景观用水或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能够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洁净,洗起来节水又便当,还能够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应用,能够减少从渣滓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千克的再生纸,能够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维护森林资源,维护环境。通过以上日常生活小案例告诉我们,减少废气排放,就在我们身边。所以,碳排放是符合生活经济学原理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关乎碳排放的案例也不少,如: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城市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经常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有我们开的个人汽车、乘坐飞机,等等,都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再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饭等等都会产生浓烟气、废气、臭氧、pm2.5等等。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这两年,应该是52%以上。这意味着,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为此,抓好碳减排就在我们身边,就是世界经健康发展的源头,节约、节能、环保就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的新模式、新理念,就是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现代化”。
第二、部分国家碳减排发展模式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每年会拨出万美元的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环保改造。37%的市民都骑车出行,公布限制旧汽车进入市中心的计划,规定从年底开始,所有年前生产的汽车都被禁止进入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区域,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美国芝加哥,从年起,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利用最好的能源之一。
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库里提巴市,是全球第一批被联合国列为“最适宜居住的5大城市”之一,年,就被联合国授予“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3大生活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的称号。库里提巴市长是建筑师出身,擅长调整城市中的设施、布局,达到环保目标。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公交系统,候车站犹如巨大的玻璃圆筒,两头分别设出入口,且入口处设有旋转栅栏,以保证有序。公交车底盘与路面持平,使乘客上下车如履平地,以此吸引更多市民放弃私家车,乘坐同样方便舒适的公交车。此外,库里提巴市政府早在数十年前就禁止市区和近郊兴建工厂。
德国弗赖堡是黑森林地区附近的一座小城。上世纪70年代,是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的城市之一。无论市中心的车站、医院、足球场、还是城市花园和当地的酿酒厂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3的市民出行选择骑自行车。此外,弗赖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垃圾的回收利用,至今,该地区的垃圾数量已减少2/3。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依然保留了昔日原始建筑风貌,但这座城市的环保措施,如“屋顶绿化”、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加热等做法即使同一些欧洲主流城市相比也属于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加德满都市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高度限制在9英尺(约2.7米)以下。
英国伦敦市,20年内将伦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使其成为全球最环保的城市。新规划的改革措施覆盖家庭、企业、供电系统和交通4个领域,比如,要求伦敦居民将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换用节能灯泡,全城1/4的供电系统也将得到改造,一些发电站将被迁至居民区附近,以避免电力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浪费。在交通领域,市政府对于排量大的汽车征收每天25英镑的高额“环保税”,并在伦敦街头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在冰岛语中,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意思就是“冒烟的城市”,“烟”就是岛上温泉的水蒸气。冰岛政府在雷克雅未克大力推行地热和水力作为取暖和电力能源的措施,此外,还推动氢燃料巴士和“百公里耗油量低于5升环保型汽车可以在市区免费停车”等环保举措。预计到年,雷克雅未克将彻底告别石油燃料,成为欧洲最洁净的城市。
波特兰是美国第一个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法律推行的城市。除了“绿色建筑中心”,该城市还大力推行环保交通工具,轻轨、巴士和自行车是波特兰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市政府在城内开辟了近56万亩的绿地以及长为公里、供市民散步和骑脚踏车的专用道。
新加坡,“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就交付使用。这座由旧楼改造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将比常规建筑高60%,屋顶采用总面积达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供电,并与公共电力网相连,可做到电力的互相补充,内部还装有感应器,能自动调节室内的冷气系统。
加拿大多伦多市,LED照明系统、深层湖水冷却系统,早在年,多伦多为解决“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已开始在城市建筑的屋顶种上绿色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去年,多伦多宣布将用LED照明系统取代传统灯泡和霓虹光管,以节省用电,在维护夜景的同时,减少城市的光污染。此外,多伦多市的一些建筑利用安大略湖的湖水冷却降温,以缓解电力供应。
德国,节约能源成为国家战略。德国是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根据统计,德国几乎所有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倚赖进口,因此德国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节约能源,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
作为能源进口型的国家,德国政府很早就把节约能源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率先通过了《能源节约法》,其中规定到年,德国将对所有的建筑实行能源证书认定。没有能源证书的房屋将被禁止出售和出租。并且制订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除了完善立法之外,德国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企业节能的积极性,包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节能咨询,对于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为项目的迅速实施提供政策和资金的双方面支持,这些都使“环保产业”在德国得以迅速发展。年德国还在欧洲首次开办了“能源管理师”培训课程,目前,这一培训课程已经推广到欧盟10多个国家,多人取得从业资格。此外,德国政府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并解答人们在节能方面碰到的问题。美国对节能减排颁布了激励政策:有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年7月31日美国决定在今后十年对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领域实施减免能源税政策。对新建建筑和各种节能型设备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减税额度分别为10%或20%。年美国40个州级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共提供1.33亿美元开展现金补贴项目,鼓励用户购买经“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电器和照明产品。鼓励推广乙醇汽油,对每吨乙醇补贴-元。为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曾从总额为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4.67亿美元,用于促进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体要求,坚持碳减排的举措,我们的建议如下:
一、大力发展环保、节能设备。改变过去老设备,老技术;组织研发团队,转型升级,上下游结合,密切配合,明确分工。
二、大胆创新,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发展绿色科技不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开发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和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三、变革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成为文明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不断强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和紧张。节能减排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自然也作为主体,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存对象,把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延伸到自然界,这样我们的政策才会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