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主人公是谁看北大中文系学生怎么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温儒敏:

年第一学期我担任北大中文系一年级“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讲,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淡化“史”的线索,文学史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去掌握,上课主要讲作品;减少阅读量,突出“经典化”,要求学生把阅读体验与讨论结合,初步了解不同的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这样,逐步打开思路,积累审美体验,学生学习有兴趣了,阅读与讨论的风气浓了,“现代文学”课也活跃多了,有利于提高审美鉴赏力与评论能力。

例如在讲现代话剧艺术时,突出了曹禺的《雷雨》,几乎所有学生都读了剧本,课堂上除了分析作品,主要介绍不同的评论角度和代表性观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让学生更多参与的教学方法,远比只是介绍常识与结论要好。期末考试时,出了这么一道没有什么现成答案的论述题:“你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作品内容及阅读的体验,各抒己见,确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发现。这种考试比较活,既检查学生有无读作品,如何读作品,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地“表现自己”才华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的审美评论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现摘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答卷,让大家在“众声喧哗”中对《雷雨》这样的名作获得多层面的鉴赏与理解。

你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程炜

说实话,我对此问题的合理性表示怀疑。一部戏剧或者小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主人公?而主人公的预设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只是古典主义的观点,对于现代作品(特别是现代派的作品)无疑是失效的,甚至对一些传统的作品也不一定适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不得不回答,或许一个略为合理的答案只能是“雷雨”了,尽管我承认这有些勉强。但似乎比由于曹禺称最喜繁漪,大家便都认定繁漪是主人公要好。

“雷雨”无疑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甚至暗含了某种宗教救赎感,这在序幕与尾声,这时常被忽略的两部分表现尤为明显。曹禺自有其批判意识,但他在《雷雨》的前言后记中并没有如巴金般强调批判的观念,而是要对人的处境发问。雷雨对他来说是个诱惑,人的存在问题不得不与最高的存在相接。曹禺没有设定上帝,设定了雷雨。雷雨,在我看来,可谓这最高存在的象征物,是俄狄浦斯的神谕,是西西弗斯的巨石。雷雨不仅是最高的神秘存在的象征物,同时也是戏剧的线索,整个戏剧在一种莫以名状的气氛下前进,而牵动剧情的无疑便是雷雨。当雷雨到来时一切悲剧便总爆发。

曹禺的戏剧是诗化的。雷雨乃是诗的意象。如果我们能在诗的氛围中发现雷雨的中心地位,也便不难发现雷雨在戏剧中的中心地位。著名的未来主义戏剧《他们来了》,主人公一直没有出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戈多同样如此。“不在场”时常比在场更有意味。

袁一丹

我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躲在戏剧背后控制一切的不可知的宇宙间的神秘力量。作者曾说:“《雷雨》对于我是一种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了我对宇宙间的神秘事物的不可言说的憧憬。”他不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ly/6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