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半期,一位16岁无锡少年独闯上海,40年的时间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业跨五金、纺纱、缫丝、银行业,遍上海、无锡、苏州,资本过百万,成为传奇巨富。
此非电影桥段。主人公名周舜卿,年,时局外辱内困,他首次踏上风云颠沛的上海滩。而立出头便成上海煤铁大王,创无锡首家缫丝厂,办全国第一家私人储蓄银行,又斥一人之资建一座城镇,与荣氏同为无锡六大家族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在他逝后仅10年,其创下的商业帝国便业毁楼崩。这样一个传奇的巨贾到底有怎样一个剧起骤落的人生?
家道中落,少年只身闯上海咸丰二年,周舜卿出生于无锡县扬名乡东土小园里村。先辈中多人获显赫官位,但延至其父仅“袭曾王父余荫,薄有积蓄”。命运的改变从16岁那年开始。年,周舜卿在同族叔父的介绍下到上海南市同乡丁明奎开设的利昌煤铁号当学徒。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仅粗通文墨的周舜卿毅然决定补习英语,边打工边苦学3年,终能与洋人沟通。
洋行发家,打工仔变“煤铁大王”精明能干又通英语,周舜卿被聘入大明洋行做跑街。正式出道要算年,与人合作筹五千银元开昇昌煤铁号,合作人病逝,其子根据父亲的遗嘱,只取走了盈利分红的3万元,而把昇昌10余万资产全部送给周舜卿。3年后,周舜卿再开震昌煤铁号,成为上海的“煤铁大王”。年,他转向手工业,5年后又兼并上海第一家冶坊跃居江苏八大冶坊之首。
鼎盛时,以一己之力缔造城镇年,周舜卿筹划在家乡东土夅建工业镇。东土夅原是无锡一个小村子,在他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在东土夅四周拓地百亩,辟街道、造桥梁、建市房、开工厂、办学校,逐步改造成工商业城市,改名周新镇。如今周新镇还有他当年建镇时留下的界石。
周舜卿去世,“周氏帝国”支柱崩塌年清政府的倒台让周舜卿所有的政治资本化为“负资产”。他的信成银行发行钞票的特权被取消,钞票上载振的头像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各地储户纷纷提兑钞票。此外,银行协理沈缦云是同盟会上海重要负责人,革命前已经暗中资助开报馆、购枪支,花费共有近40万,已经造成很大亏欠。年,信成银行难以应付,宣告破产,歇业清理。
“信成我总理之,我终不负人一钱,使国人因信成故,于银行有戒心”,周舜卿依托盈利较好的无锡分行,把昇昌、震昌商号卖出,抽调丝厂的流动资金,终于在年全部清偿。“数十年辛苦所得,至此耗去大半”,周氏集团已经元气大伤。
年,周舜卿去世。逝后家业凋敝,一生苦心经营的所有家业步步衰落,身故十年,一度荣耀的周氏一下子销声匿迹。
年日寇侵入无锡,公司亏损加之周家后人欠款,让周氏家业日益羸弱,公司股权旁落,随着日军侵华、时局变乱,仅剩的少量股权也散落一空。
周舜卿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