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周春芽竟被这个男人这样

细细思来,实则是第一重见了山水间的天地,二重是见了芸芸间的众生,三重见了返璞后的自己。编者有感,于是写了四个故事。

1

远行途中

父母非常不理解阿白对故乡的逃避。

阿白的故乡在川南的一个小城。他们常对还在成都上大学的阿白说,毕业了就回来考公务员吧,这里风平浪静,安逸舒适。但阿白每次都拒绝得相当干脆,他说,故乡装不下我的灵魂。父母就纳闷了,你的灵魂有多大,能比那岷江边的大佛还要大?

可是他喜欢远山和大海啊。

从雷克雅未克的极光,到仙本那的沙滩;从贵州的梯田,再到敦煌的沙丘,阿白用脚步把这个世界微分之后,一帧一帧装进自己相册。他说自己就是初升的太阳,刚从山顶上冒出个尖儿呢,怎么能被硬生生拽回去呢?

他永远记得第一次翻过灌木和陡坡,站在悬崖边直面滚滚长江的那个瞬间:

“那个时刻,我的脑子里就只剩下了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红梅恋人

女孩和恋人已经天没有见面,男孩在国外出差一年,女孩在北京等了他一年。他们都喜欢张枣的诗: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北京的冬天已经到了数九寒天地深,女孩和恋人约好在楼下的公园等他,在那个他们以前经常坐在一起读张枣的诗的长椅旁。

当女孩隔着好远,就在众多打雪仗的人群中辨认出恋人,这一年漫长的分离中,无数次的想念、争吵、赌气、冷战、委屈,还是都如雪崩般瞬间瓦解。

就和那些爱情电影里说的一样,她连呼喊一声那个自己在这一年默默念过无数遍的名字都没顾得上,就挥舞着胳膊向那个人所在方向跑去,给了他一个巨大、巨大又漫长的,今生再也不想分离拥抱。

长椅旁,从雪中苦寒来的红梅,芬芳正盛。

3

再度归乡

“近乡情更怯”是什么感受,他原先是没办法体会的。用妻子的话说,他就是个木讷、呆板、不会浪漫,也难以共情的人。

生在烟雨江南,多少人艳羡的地方,却已多年没有回过老家。问其原因,通常也只是一句“老人家都已经不在了,回去干嘛”。若不是妻子百般游说,这次老家修族谱,他还是不太想回去的。

烟花三月,从北国南下的火车能触摸到的春的肌理越来越清晰。他望着车窗外的燕群,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小时候屋檐上被自己捅过的燕子窝,心里也莫名地难过起来。

下了火车,当自己站到村口的那座石桥上时,看着高高的马头墙和眼前纷飞的烟柳丝绦,他竟然抹了抹被淅淅春雨打湿的眼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终于还是念出了那句诗——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

梦回童年

老张最近常常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梦见比自己大很多的老鼠。

老鼠说:这本书里藏着未来世界的秘密,只给它拣选的人看,并且只会出现一次。每日零点,它们便会吃掉书的5页。

一觉醒来哭笑不得,他想起四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不叫老张,叫叠词组成的乳名:果果。

那时候的果果常常会梦见一只长着翅膀的青蛙,一条戴着墨镜的绿狗,一颗躺在田间的西瓜……还有比自己大很多的老鼠。

那个时候的他,还会躲在水草后面学鸡叫、抱脏兮兮的小黄狗睡觉、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头钻进谷子堆里躲迷藏,一躲就是一下午。天真、烂漫、童趣。

这样的梦,让已经疲于奔命很久的他,突然有了一丝慰藉。

《小王子》里说:

“每个人在成为大人前,都是个孩子”

▲▲▲

其实故事并不只是故事,梦也不只是梦。

可能有些读者已经发觉故事里的场景好像都有些眼熟。如果撤去微缩创意摄影爱好者蒋人可在这些故事中植入的场景和角色,你应该就能一眼认出它们。

▲庞均《一江春水千帆过》

▲张晓刚《红梅》

▲吴冠中《小品》(左)齐白石《小品》(右)

以上,其实是成都仁和·南谷艺术馆“见山”艺术收藏展的部分作品。

本次展出作品跨越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艺术,涵盖油画、国画等类别。包含张大千、吴冠中、林风眠、彭先诚、朱德群、龎均、罗中立、周春芽、何多苓、张晓刚等20余位艺术家原作作品。

从山水、人文、家园三大篇章。从风景到人文,让观赏者山水画境见天地,虚怀若谷见众生,返璞归真见自己。

▲展馆现场

而我们借助微缩创意摄影爱好者——蒋人可老师之手,将传统和创意进行了新的结合,以微缩摄影的手法,创作了开篇的作品,将名家画作代入了自己的创作世界,恋人或故乡,遗憾或返璞。向观众阐释了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这三层人生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将原本传统的画作更具有戏剧性,而延伸出来的戏剧表现,也帮助更多的人突破画作最原始的表达,从而开始去寻找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

更多微缩摄影作品

↓↓↓

▲《拍卖太阳》创作的基础源于方力钧老师的一幅作品《无题》。作品展示了一场拍卖会。现在许多国内优秀作品,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根据这一场景,创作了这个主持人拍卖国画的场景。希望更多优秀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

▲《参观》作品以“见山”艺术收藏展为原型,借用罗中立老师的两幅布面油画作品《欧河》、《欧-建筑》为元素,还原成都人民参观展览的场景。当我们仰望艺术,艺术就在高处。当我们亲近艺术,才发现艺术就是我们的生活

▲创作过程花絮

艺术既是存在于生活边角缝隙的‘普通’物品,也是体现不同人性对世界样貌的‘独特’塑造,它最诡谲与闪耀的地方:无数次吸引我们,以无数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时空壁垒,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沉默与对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你读懂作品的时候,其实读懂的是你自己的所经所历。

而本周六(7月6日),我们也邀请到了微缩创意摄影爱好者——蒋人可老师亲临现场,与大家分享他的创作过程,并带上了部分道具现场互动教学。

分享主题:《见山艺术展分场

微缩创意摄影分享》

活动时间:7月6日(本周六)14:00

活动地点:仁和新城4F仁和·南谷艺术馆

分享嘉宾:蒋人可

我们将从留言中抽取并邀请20位读者亲临现场

一同创新一二属于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留言话题

↓↓↓

#哪幅作品打动了你,为什么#

PS:现场不仅为大家准备了“见山”主题伴手礼

现场还将抽取“见山”主题周边若干

及Refn油画体验劵

-END-

致力于将“艺术融于生活”,使“艺术回归大众”的“见山”艺术收藏展,于6月22日在仁和·南谷艺术馆正式开幕,本次画展展出的作品跨越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艺术,涵盖油画、国画等类别。

包含张大千、吴冠中、林风眠、彭先诚、朱德群、龎均、罗中立、周春芽、何多苓、张晓刚等20余位艺术家原作作品。从山水、人文、家园三大篇章。从风景到人文,让观赏者山水画境见天地,虚怀若谷见众生,返璞归真见自己。

6月22日-9月22日

请光临成都仁和新城4楼号

仁和·南谷艺术馆品鉴

体验不一样的艺术生活空间

探寻东西方美学文化碰撞之源

编辑:生活委员·城武

美编:美术课代表·Amy

主编:班长·LittlePrince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生活委员本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ls/9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