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30号大街车站区代表了通往更有弹性的城市发展类型策略:大型交通枢纽周围的密度能够更高,同时发展研究机构,促进大学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Amtrak
当今世界,所有人都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挑战是气候变化、人口爆炸,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威胁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些问题盘根错节又互为因果,要采取行动,就应该从我们生活的城市入手。
时至今日,城市的建成环境是全球七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城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总量惊人。不仅如此,城市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张——且速度飞快。
未来40年里,全球将有超过亿平方米的新建城市开发项目建成——等于每周向这个星球增加一个面积相当于巴黎的城市。
与其把城市的迅速扩张看作是一种威胁,不如思考一下怎样把它当作拯救地球的最佳机会。是时候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所生活城市的最真实本质,努力建造一个地球和生态环境之间更为平衡和谐的未来。
这就要求那些负责塑造地球建成环境的专业人士肩挑重担,这些人包括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基础设施工程师等等。那么问题来了,要为地球改变现状,我们到底需要做什么?
从更高的维度审视城市
要完全弄清这些挑战的本质,我们必须从建筑个体上放眼全局:要建成一座有韧性且能自我修复的城市,光有可持续的建筑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其中还需要重新考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产、工业及更多其它方面的设计。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面对气候危机所引发的,新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等挑战。
SOM开展的一项名为RegenCities的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平衡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之间的关系,此动图截取自针对该计划的视频介绍?SOM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建成结构——道路、基建、建筑——还有它的自然环境、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社会公平,以及文化历史等因素。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不见得能够给出所有答案。我们需要与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对话,并与他们协同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影响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三大重要领域:能源、交通和技术。
若要高效应对这些带来变革的力量,那些塑造建成环境的人就必须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
清洁能源如何改变城市?
从依赖化石能源转而使用清洁能源,城市的碳排放量就能得到显著降低。这方面领先的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令人鼓舞的例子。不少城区的运行已%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些城市大部分都是以小型城市为主——比如瑞士的巴塞尔、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和美国的伯灵顿市和佛蒙特州——但它们却为其它城市树立了榜样。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十数个城市,包括英国的许多大城市在内,都已承诺从年开始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城市使用。
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是降低城市碳排放足迹的「万金油」——它只是整套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从根基上重新思考能源的使用方式,还有能源获取的源头。诸如净零排放设计这样的策略给我们照亮了前方的路。这种类型的建筑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项目中——包括公立学校和多功能城区在内的各类型建筑和规划项目,不一而足。
巴黎的「沙朗通-贝尔西」重建计划在城区的尺度上应用了整体能源战略——融合了多种系统和新技术为一个「净零排放」的未来奠定基础?SOM
新建的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可以应用比净零排放更激进的方案。如果大多数新开发项目都希望成为「净正排放」建筑且生产的能源多于自身所消耗的总量,就能补偿其它能源不足的建筑,让城市或整个国家更快速地达到净零碳排放的首要目标。
该如何彻底改造城市交通?
交通在全球城市的化石能源使用量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不一定非得负担这一「恶名」。
深圳市在年树立了标杆,成为世界首座在整个公交系统——一个拥有辆公交车的车队中全部采用电力驱动的城市。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深圳市在总体上大幅降低了碳排放水平,提高了空气质量并提前三年实现了年的碳排放目标。
与此同时,伦敦、纽约和世界其它主要城市都在逐渐推出电动公交车的试点计划,并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全部实现公交系统的纯电化。
SOM希望把纽约市布鲁克林-皇后区高速公路改造成一个自动驾驶汽车专属的走廊——把街区返还给行人,创建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和一个更绿色的城市景观?SOM
「电动无人驾驶汽车」(A-EVs)看起来似乎能为城市自身的本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上述车辆的使用能够更加高效,所以为我们将宝贵的城市空间挪作他用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一个我们在改变纽约布鲁克林—皇后区高速公路用途的设计案例中所探索的想法,在此案例中,我们把高速公路改造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长廊。
SOM向伦敦市提议的,以城市核心区域内的步行和自动驾驶「微交通」为优先出行方式的改造计划?SOM
SOM向伦敦市提议的,以城市核心区域内的步行和自动驾驶「微交通」为优先出行方式的改造计划?SOM
采用「微交通」(microtransit)这种高效的出行策略是又一个值得注意的方案。小型、节能的共享汽车能够填补大型交通网络之间「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断层,在降低城市整体碳排放足迹的同时在出行方式上提供更多选择。
通过在各区域之间创造更密集的交通网络,城郊地区能与城市核心地带建立更具可持续性的连接,而传统的城市中心则能得到彻底的改造。我们事务所最近就上述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就伦敦的案例做了深入研究。
通过鼓励步行、骑行和共享微交通的方式,我们可以降低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并把公共空间还予市民。
城市整体设计能汇集上述所有诉求,成为一个完整和连贯的城市愿景。
如何定义「智慧城市」?
这个术语是由科技公司提出并定义的,但此间所预示的可能性远比为建成环境披上一层IT的外衣和城市数据采集和挖掘来的大得多。我们应该帮助城市一起定义上述数据的使用范围。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从精密的环境感应器到常见的移动电话——该如何帮助城市居民更好地理解他们各自的消费模式?从智慧城市技术中搜集的「情报」该如何帮助设计师理解建筑结构或用地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仅在于让城市的运营更加高效,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视优化自然体系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己任。
西好莱坞市『智慧城市战略计划』图册中的截图。SOM用编撰这本「漫画小说」的方式在当地居民、企业和游客中宣传。该计划整合智能技术、数字工具和数据分析的智能创新方式来服务城市?SOM
驾驭上述信息并更好地为我所用,已成为所有市民和城市领导者们的责任。数据能让我们衡量和理解能源使用对个体和总体产生的影响——对这一信息了然于胸,能影响决策并赋予个人以创造更可持续性未来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一份子
各专业间越来越模糊的边界正在席卷设计行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理解世界上各领域力量所扮演的角色,让我们找到更好的协作方式。构建未来城市需要多专业的跨行协作——科学和技术、政府和私营部门。
尤其是对设计师来说,我们要对政策制定者所设定的优先问题积极回应,也要更积极主动地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让我们所期待的变革早一天到来。
城市整体设计能汇集上述所有诉求,成为一个完整和连贯的城市愿景。
我们必须牢记是什么让城市称得上真正的伟大,牢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城市生活。城市是让我们获得机遇的多元化场所——是一个人们在「摩肩接踵」间互相学习、推动创新、携手合作,并成为伙伴的场所。作为设计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创造让所有人都能兴旺发达的环境——同时也为我们茁壮成长的星球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DanRingelstein是SOM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总监,负责事务所伦敦的城市设计实践工作。
Dan认为,城市蕴藏着最强大的变革力量以及对解决宜居性、功能和发展等问题的最强烈需求。形体环境可进行精心设计,而经济和政治力量则会受到设计流程的影响。因此,设计在激发、引导和影响辩论的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和私人投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覆盖从城市街道、社区到城市的各个层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