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理想之城在哪里

在这个选题筹备的过程中恰逢国外复活节假期,我手机相册非常合时宜地给我推送了“当年今日”的回忆系列照片。有幸走过一些地方,在受疫情影响的日子里,我靠整理照片和剪辑视频回味那些在路上的喜怒哀乐。一开始我对于理想之地的浅薄认识让我在翻看照片的过程中闪过无数次冲动的认可,理想之地是静谧神秘的极地之境,是安静恬淡的小镇,是热情奔放的沿海城市,是时尚创意的国际大都市、人烟浓郁的山城……

01

我有时会因为贪恋那些城市里不常看见的风景而对某些地方念念不忘。

摄于冰岛·雷克雅未克属于南方孩子的兴奋

摄于芬兰·罗瓦涅米在冬季的火炉边和毛毯里感受短暂的白天摄于葡萄·牙波尔图,一个可以让你走到哪醉到哪的小城摄于葡萄牙·里斯本,在每天都是假期的海边一杯mojito发一下午呆摄于希腊·扎金索斯午后出海摄于瑞士·布里恩茨沿湖铁路的火车上摄于瑞士·茵特拉肯,宅在小阳台上可以看着眼前的山和湖从白天到晚上

多数时间又被那些开放包容、活跃便利且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打动。

摄于法国·巴黎,逛完博物馆,喝咖啡看着鸽子发呆的傍晚摄于伦敦诺丁山一个平常的午后摄于LGBT活动期间的伦敦地铁站,是伦敦市长的一句话“在伦敦,你有爱任何人以及成为任何人的自由。”

摄于维也纳,咖啡馆门口一条小黑在帮主人排队

02

理想之地,在文学上,很容易与乌托邦划联系起来。

而“乌托邦”(Utopia)本义是指“不可能出现的理想事物“,这跟中国的“桃花源”异曲同工。它在原意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许多的延伸意义,有文学意义上的乌托邦式文学,也有政治意义上的乌托邦式社会规划,更有反乌托邦式的文学如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指出理想化和高度统一性引起个体性缺失的焦虑。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提到过的乌托邦第三重悖论是:人类总是往返于乌托邦于反乌托邦的欣喜痛苦之中。所以我自己会在面对“理想之地”一词时不断自我辩证,立一个观点又自己推翻,反而一个简单的问题被搞复杂了。

后来,我围绕年轻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者叫“理想之城”做了个小范围的采访,我基本就提出一个核心的问题“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或地方是哪里?展开说说”,让他们畅所欲言。以下是受访样本内容的整理:

受访者A上漂广告人26岁

居住轨迹:广州-珠海-南安普顿-上海

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可能是杭州或者重庆成都这种准一线城市,生活的压力相对小,能接触的生活方式已经和一线城市差不多了。但一想城市的人很多时候是向往准一线生活成本低和生活节奏慢,但是大多数应该不会选择去那些地方发展。考虑个人成长发展规划的话我还是会选择上海或者广州,其实上海除了房价/房租贵,其他的物价不觉得特别贵,而且上海的城市规划很好,民生也好。生活便利程度非常高,购物中心遍地,估计1医院。人流量大的地方,就比如陆家嘴吧,高峰期也不会像广州珠江新城、体育西那里这么拥挤堵塞。

受访者B广州酒店业从业者25岁

居住轨迹:广州

我会选择上海和重庆吧,我喜欢灯红酒绿的热闹感觉,永远不会感到寂寞,广州在一线城市来说显得有点不够热闹。

受访者C上海体育业从业者27岁

居住轨迹:大连-首尔-伦敦-北京-上海

因读书和工作的原因,十几岁开始辗转多个地方,大城市比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更加开放包容,生活气息也更加热烈。其实每个地方都生活一段时间,对每个地方都有感情,在上海待的时间最短,但给我的惊喜却挺多的,工作机会、新鲜事物、包括整个城市的人文面貌,都确实有国际都市的感觉。我一个北方人在国内感受到的上海的中细腻之后,居然有点嫌弃自己以前活得有点儿糙,但自己心里知道,其实自己不属于这里,偶尔也会感到无助。

受访者D广州互联网从业者30岁

居住轨迹:重庆-广州

一直在这两个城市中摇摆不定吧。重庆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受短视频红利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也挺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jt/7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