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凯
来源:凯氏物语
年已经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不是因为已经发生的这么多事情,而是因为它为未来的十年奠定了一个基调。在已经结束的这一年里,美国股市在10月开始了暴跌,神话终究还是逃不过现实。苹果的股票距离高点爆跌了40%,现在缓慢爬升中。国家房地产也罕见的偃旗息鼓了,再也没有听到哪里有靠房地产赚大钱的声音了。A股几乎冲到了谷底,上证指数被打到了.19点,周围的私募以及信托被不断的爆仓。上市公司老总侧枕难眠,股权质押在暴跌与对赌中痛不欲生。P2P洗劫了太多老百姓的钱,留下一地鸡毛。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质量却大幅下滑。区块链轰天震地的响起来,又悄无声息的颓下去了。
放眼过去四十年,整个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自由、开放,还有大范围的和平。反观最近几年却发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历史重演,比如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尤其以年最为鼎盛。诸如法国的“黄马甲”运动,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特朗普重振美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以致于白人至上的声音又在美国本土响起,而近期对美联储歇斯底里的批判以及政府关门事件都表明了美国内部阵营的大分裂。中美 更是把整个人类的目光都集中到中美两国。
回到国家,也正好是国家改革开放事业40周年,过去的四十年里,国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几乎没有见过哪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会像国家一般朝气蓬勃。国家共识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经济学家的想象。可是监管与焦虑,似乎从去年开始就变成了主旋律。老百姓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也都有所迷惘。
我其实想讲的就是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环扣一环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人类进入了历史大周期的拐点,这是多重周期的叠加,诸如经济周期、科技创新、人口红利周期等等。所以看似远离我们的历史事件又回归大众眼前,最终导向的结果就是宏观经济平衡、下一代技术革命以及社会利益再分配。在历史面前,我们都是蝼蚁,但是以史为鉴知兴衰。面对未来,希望这篇浅薄的文章可以让你提前对年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毕竟,年将完成之前数年的起承转合中“合”的作用。
有很多人跟我说,年将会是未来十年中 的一年。我是不认同的。
无论将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成为历史。衰败的旧势力无论怎么想抓住未来都是不可能的,而新生的力量,在未来的每一天都将铸就辉煌。
壹
大周期的核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年美国股市崩盘以后,资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但是战后从年代初到年代,金融危机消失了。这是人类近千年以来 次发生的事情,是完全没有任何战争的和平年代。社会贫富差距大幅缩小,中产阶级人数急剧扩大且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上。意思就是我有钱但是我买不到东西,反过来又影响了你手上钱的价值,变成了相对贬值。这个现象在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在国家国内的表现就是各种凭票供应,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东西方是没有差别的。
这个过程特别简单的理解就是,经过一战以后短暂的经济危机,在年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是贫富差距持续增大,一直到年达到顶点,5%的富人掌握了1/3的社会财富,而贫穷线以下家庭占整个社会60%。社会分配严重不均,所以只好一切推倒重来。从年开始经济持续在增长直到年,全球都表现出了稳定的状态。
年代以后,发生了80年代中期的拉美债务危机、年的亚洲金融危机、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不单止是国家,其实全世界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黑天鹅事件也一再发生,诸如英国脱欧,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贸易保护政策,欧洲反移民、意大利五星党运动等等,这都是全球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带来的副作用。反观国家,我们一直在吐槽的媒体监管,金融管控,其实都是顺应时代才发生的。
其实从年到年,发生的事情都没有跳脱两个基础,一个是人口红利,另一个就是经济周期。为什么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经济陷入大萧条,并历经持续10年的低迷呢?从人口角度就可以提供一个解释,在一战之后,从20年代美国用武器换走了欧洲的黄金,同时间伴随而来的是,欧洲向美国的大量移民。也正是因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促进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29年-33年股市崩盘后,欧洲移民如潮水般离开了美国,大萧条带来的是投机主义者的溃败,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资本的血腥打败了天真的幻想。年大萧条之后出现的十年,正是廉价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年开始的日本经济在失去的二十年里,发生了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问题,同时间,全面西化的教育政策又让整个国家年轻的劳动力开始去精英化,年轻人宁愿做零工也不愿意在大公司效力。 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停滞,货币通缩。同样,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看到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动力减弱。如果没有年轻人可以提供给国家劳动,这个国家怎么发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国家也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是国家政府一直以来在思考的核心,未富先老,怎么解决?
而至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合起来叫一个“经济周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各种产业,而这些产业就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完整的产业链:消费需求是由下游向上游传递,产品供给从上游向下游传递。而拉动经济的无非是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间形成的就是一个从“经济增长”到“经济过热”再到“经济衰退” 进入”经济萧条”的周期。
那么简单来说,整个表现就是把高于人口增长需求的产能从上游到下游释放出来,可是上下游的传导是需要时间周期的。这个时候就形成了高于人口红利的所谓“经济高速增长”,也就是出现了泡沫。本质就是“寅吃卯粮”,把未来的预期提前在今天给你看见,然后依据过去的数据告诉你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等泡沫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经济就变得不正常,可能受控制也可能不受控制。这个就是”经济过热“。等泡沫控制不了的时候就爆破了,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紧接着就是迎来”经济衰退“,这个时候就是到还债的时候了,那么产业中的体现就是老百姓来共同承担经济的结果。
大家可以选,是这一代人共同承担,还是分批承担,还是一人承担一部分,还是让我们的下一代承担。可是总有聪明人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泡沫中赚了钱,那么就变成了聪明的人及早退场,不聪明的还回去一些,最可怜的是普通老百姓承担了大部分结果。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类似年大萧条以后动荡的十年。凭啥?韭菜割完了,下一茬还没有长,怎么办?养呗。这个养的过程就是“经济萧条”。旧物速死,新物未生。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变量: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技术革命降低摩擦成本。什么叫降低摩擦成本?一个是无限的加快效率,一个是无限的降低成本。加快效率本质上是降低时间摩擦成本,而另一个则是降低经济摩擦成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早我从北京到上海,只能走路,要不然就是骑马,这时间长了去了,中间还经常没有办法跟别人联系沟通。到了一个小的城市就要休息调整一下。然后出现了蒸汽火车,中间虽然时间还是很长,但是至少可以跟同车的人聊聊天吹吹水,泡个妞啥的缓解一下旅途疲劳。再之后出现了机械车,开个一天就到了。再不行就坐火车坐飞机坐高铁,三五小时就到了。下一个阶段,就是无人电动车,你在车上开电话会议,开视频会议,忙你的工作,该干嘛干嘛,车自己开。这个效率提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再举一个例子:原来传统产业是多中介层层分包,这里面就会有批发中心的成本、有物流运输的成本、有各级代理商的成本,所以价钱不容易降低。后来出现了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你别这么多层中介了。就我一个大中介,解决所有的信息分发问题。这个时候成本就降低了。效率也提高了,原来线下我还要专门跑去看,现在我在家里用手机上网看就行了。之后出现了区块链,区块链把这个中心化的大中介也干掉,没有中介,网络与机器是没有成本的,用户既是贡献者又是受益者,既是生成网络的一部分,又是网络发展的一部分。整个网络自给自足,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边际效益 化。整体效率更是比互联网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所以几乎毫无例外的,每一次的经济衰退都会带来下一代经济周期的技术革命的火种,而每一次的经济萧条都会产生下一代技术革命的核心产品。比如上上轮的经济周期的萧条期是从年开始一直到年的。全世界 批个人电脑(尽管不是作为家用的)是年由施乐公司发明出来的,主要是供给机构使用。直到年才出现了PC(个人计算机)。而互联网协议的最初版本是年12月美军在美国国防部的指挥下用于军事连接,由四所大学的四台主要计算机开始连接而成的。直到年3月万维网之父提姆.伯纳斯.李正式提出了万维网的设想,年12月开发出了全世界 个网页浏览器,宣告了互联网的正式崛起。
放眼未来百年,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机器与人类谁占主导的争夺过程。
贰
人口红利
这里要先提到人口红利,因为人才是我们评论这个世界发展最基本的元素。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比例不一样。一个人在小时候还有年纪大的时候主要是消费者,青年到中年主要是生产者。所以如果一个国家青壮年比较多,那么就容易产生大量的劳动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青壮年比老人多,这就说明社会生产的供给要比需求多,所以就变成了人口红利。你想啊,一个国家都是年轻人,有旺盛的精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那这个国家的经济肯定是要往上走的,毕竟生产劳动者多,产品的需求也非常多样化。如果一个国家年轻人特别少,都是老人家,那这个国家还发展个什么劲啊。该干嘛干嘛去吧。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真正的人口红利。就是二战以后50年代开启的和平时期,之前的数千年都是战争,根本就没有人口红利。在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西方出现了婴儿潮。同时,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然后到了70年代以及80年代的时候,出生率又突然降低了,形成了劳动力与消费力的正比例,然后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那为什么后来出生率会降低呢?我琢磨了一下,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60年代避孕药开始普及了,女性主权崛起,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生育率开始下降;另一个就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年代开始的“一孩政策”导致出生率大幅下降。结果东西方一结合,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 次的大规模人口红利。
所以人口红利到底有什么好处?这好处可是多了去了。你想啊,干活的比吃饭的多,产品供给肯定就会大于需求。首先物价就涨不上去,年轻人有钱了,消费就有动力。然后多出来的产品怎么办呢?出口呗,给缺少产品的国家。这是不是就拉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另外,消费完了怎么办,多出来的钱,保守一点的,就给家里寄,存银行里。是不是就增加了一个国家的储蓄?激进一点的,就会开始找各种渠道投资,这是不是又增加了经济增长。
实际上,国家是9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人口红利。明显国家的储蓄率跟投资率都从90年代开始增长。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红利会推升房地产价格。你想啊,社会整体的储蓄率高,投资需求强,在投资产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地产,另一个青壮年人口多,总要成家立业吧,结婚这个房子就变成了头等大事。以前国家没有商品房,而从年开始有了商品房以后,为啥国家房价会一路上涨,找到原因了吧。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房价。美国的人口红利是年-年开始的,7年-8年达到了顶峰。也正是在同一时期,美国发生了跟房地产相关的次贷危机。房价在8年跌到谷底以后,在过去的10年里开始了反弹。但是有鉴于整个美国的人口红利消失,我并不认为未来美国房价会回到7年的顶峰时期。但是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房产不可以做投资呢?我认为未必,如果作为资产配置或者移民需要,美国房产是抗通胀的有效武器,过去百年,美国房产一直在抗通胀上表现稳定,只有近十五年才出现了投资受益。总体而言,未来整个美国的房产都会在下降通道,就好像股票下跌也会有几次回升一样,但依然不会改变下跌的事实。
反过头来看欧洲,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欧洲房价贵。上两年我去了一趟冰岛。这可是传说中物价最昂贵的国家之一。首都雷克雅未克,最核心的CBD地段 大上的住宅,房价才2万人民币一平方。核心就是没人。实际上,欧洲人口红利的拐点,比美国还要早10年,基本在年已经到顶。日本则是年人口红利见顶,之后房价再也没有回去过顶峰,相对比较稳定。即使东京的核心区域也有很多房子只不过是5万-6万人民币/平方米而已,比起帝都魔都那不是差了一星半点。
醒醒吧,我为啥举了美国欧洲日本的例子?因为国家的人口红利见顶就在-年。所以你告诉我未来国家房价会大幅上涨,我是不信的。年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离75%的饱和值还有25%的上升空间。预估年国家会达到75%的城市化率,扣除掉CPI通胀率。如果是自住,按现在的价格基本不会有超额受益。如果是投资,哪个人会投一大笔钱下去等十年赚25%呢?当然,我说的是全国平均值,不代表某一个城市。
所以从年开始,未来不会再听到身边有人说靠买房赚了一辈子的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肯定还是会有人靠房子赚钱的,因为只要是一个投资品,就存在低买高卖,投资周期还有特定的投资产品。08年在 点买了美国的房子,到今天也一定赚钱,只是价格再也回不去顶峰时期了。
在国家,房价稳定大概率是从年开始未来十年的主旋律。
叁
经济周期
大家估计都已经听说了康波周期以及周金涛这个人,可惜英年早逝,不知道是不是泄漏了太多天机。
在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中最长的周期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简称康波周期,一个循环是50-60年一次。它分为回升、繁荣、衰退、箫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完全是我之前提到的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经济衰退以及经济萧条,因为康波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往往有提前性,而资产价格有滞后性。比如这一轮康波周期的繁荣顶点在4年,但是全球 次贷危机发生在8年。年这一年是从衰退转向萧条的转折点,但是目前我们还在等这个巨大的金融风暴到来。
而每一个周期都会由一个核心的技术革命引领,把全世界分为 国、追赶国、伴随国以及资源国四种类型。比如这一轮康波,美国是典型的 国,因为他发明的互联网与计算机嘛。国家是典型的追赶国,在技术上呈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特征。伴随国往往是 国技术发展的附带受益者,比如日本、英国。资源国一般都是小型的地区与资源为主导的国家地区,比如香港与澳洲。
以上一轮康波周期为例,在凯文.菲利普斯著作的《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中,提到从年-年是美国的隐性萧条时期。核心表现就是股市的崩溃程度仅次于大萧条。美国经历了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通胀,物价上涨了3倍,而同期中产阶级收入平均降低了10%。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整个经济萧条导致《哈佛商业评论》做读者调研,有超过3/4的受访者表现出了极度悲观情绪。当然了,对应康波周期,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年-年的衰退期,另一个就是从年-年的萧条期。
实际上这个时期股市的 点出现在年。年11月14日道琼斯指数爬上点,年初跌到点,很快年末道指又回到了点。但由于美国经济并未好转所以又迅速下跌, 从年-年之间,一直在-点窄幅波动。
但是诚如我之前所述,正是这个时期孕育了这一轮康波周期的核心技术革命——信息互联网革命。这一轮康波周期是从年开始回升的,一直到年。这个时间的核心表现就是股市回暖,年,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的阴影,国民经济景气指数开始上升。当年底,道指再次稳稳地站上点关口。年底,道指首次突破点。随后一路飙升,年1月8日,道指首破0点大关。虽然同年,出现了暴跌股灾,但是到年4月17日,道指已经突破点。
而作为核心指标的信息互联网,有两个节点改写了历史:一个是93年windows3.11的出现,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另一个就是在94年出现了杀手级应用——网景浏览器。正是因为有了windows加入了互联网功能,才能让大家开始产生大规模使用个人电脑的可能性。而浏览器正好帮助普通人都理解了互联网可以用来干什么——就是找到各类信息。
这一轮康波周期的繁荣期正好是从年开始直到4年。0-4年达到了繁荣顶点。为什么说这个时间段是繁荣顶点。首先是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造成了大批的企业消失。其次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基本都是在这个时间前后诞生的或者出现了关键拐点。谷歌成立于年9月,百度成立于0年1月,腾讯成立于年11月,阿里成立于年,FACEBOOK成立于4年2月,苹果于1年推出了IMAC,同年推出IPOD。Netflix于年开始订阅服务。亚马逊2年第四季度首次盈利。
那么本轮康波的衰退期正好就是4年-年。大家发现没有,4年就开始的衰退,到8年才出现全球次贷危机。这说明康波周期的传递是有时间递进性的。而从08年经济危机以后,我们发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暴涨了10倍,美国的股票市场从7点竟然在年10月涨到了历史高位点。衰退期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放缓,但是资产价格却持续上涨。
为什么这个转折点是年,因为全世界都在谈论供给侧改革。只要谈到供给侧改革,那是一定要开始进入萧条期了。先是出现经济滞涨,之后就是资产价格的全面回落。这就是萧条期的典型特征。
另外,你想啊,这一轮康波周期是由美国引起的,美国肯定是引领国,国家作为追赶国,现在互联网技术还有各种手机智能硬件设备都发展的比美国还要更好,那这个技术还怎么往下走啊?肯定就到头了。所以周金涛的结论就是年必然是一次全球资产价格全面回落的转折点。很不幸的是,我非常认同这一个观点。未来的十年,一定是在大萧条中度过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年初我们会看见国家股市的暴涨以及美国股市的回升?
肆
中美
美国选择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及错误的方式与国家开战。这一次,美国必输无疑。
其实特朗普入坑了,咱们一定要相信,国家的领导人,那都不是人中龙凤,是龙凤中的龙凤。17亿人选出来的精英再加上传统国家民族的智慧。他们一定是想的最清醒看的最清楚,思路最清晰的人。为啥,因为他有整个国家的资源。所以他的思路一定是大局观。
现在美国股票处于历史 位置,于18年10月到达顶峰点。而同期国家股票处于历史低位, 去到点,正好处于国家荣枯线分界点。之后美股在18年底跌到了点,现在处于反弹回升阶段。这里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就是美国19年2月的失业率达到了半个世纪以前的低点,只有4%。但是劳动力收入依然非常低,同时劳动力严重短缺。另一个信号就是企业利润却在不断上升。跟上一轮康波周期的拐点特别类似。
意味着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必然会面临诸如年-年的萧条期。
特朗普是聪明的,从某种程度上,他代表了美国的意识型态。当必然一定要发生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孤注一掷的偏激,来打开另一种可能性。所以才会出现了年的美国贸易保护战,白人至上民粹主义的兴起。只有战争才能转变民意,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但是美国真正的敌人还不是国家,是自己的财政赤字。从年开始到年,美国每年的财政赤字都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如果年美股出现了暴跌,那么财政赤字会提前超过1万亿美元,这将引起全球金融的连锁反应。
所以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证明美国内部彻底的分裂了。民主党用票掌握了众议院,共和党用51票掌握了参议院。美国内讧了,众议院掌握了财权,基本代表了华尔街投票不跟特朗普一起玩了。特朗普确实是一个生意人,很精明,甚至是一个天才。但是美联储是玩金融的,心里对美国经济可是门儿清。再照这么玩儿,美国经济肯定完蛋,所以赶紧开始加息,而且大概率年还会加三次息。加息是为了啥?是为了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有武器降息来调节经济。
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是现在全球经济并不好,包括国家。全球性的大萧条随时到来,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过经济长冬。但是当熊来了的时候,你的逻辑不应该是干掉熊,而是应该跑的比你身边的人都要快,这样熊吃的就不会是你。国家实际上就是在走这个逻辑。
从去年的10月国家股市处于历史低位。但还真别说,我听一个领导跟我感慨,这几年反腐,央企是扎扎实实挣了不少钱啊,别看民营经济不大行,那都是国家要把大家套着,防止资本外流。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央企的下级投资单位就在大量收购各个产业的 民营企业,怕的就是在金融海啸中被外企把国家优良的资产给买走。换句人话,就是整个国家股市,70%以上都是国家控股。你特朗普怎么跟我玩?
这几年为什么国家房价高企?其实就是变相把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锁仓了。本来你还要去外国换美金浪,贷款买了房可好,哪里都不敢去,还不敢下岗,所以就老老实实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别想东想西的了。这个时候就把金融危机发生时的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给解决了。
国家的房地产一定是有泡沫的,怎么能不让泡沫爆发又稳定房价呢?国家面临的问题跟日本是一样的,但是比日本更可怕的就是人家是富完再老,国家是未富先老。
其实欧盟的本质就是富裕的西欧老年国家抢夺了贫穷的东欧年轻劳动力。对于美国以及欧洲来说,解决人口红利的方式都是移民。但是移民带来的副作用非常多,比如种族融合,比如文化融合,比如宗教融合,这些都是问题。 的结果就是西欧的本国人抗议引入了大量的东欧人导致自己的工作被抢跑了,而东欧又指责西欧抢夺了自己国家年轻的劳动力,导致自己国家无法发展。这里面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看欧盟都快解体的尿性就知道了,正是因为人口红利问题解决不了,所以才导致了欧元的衰退。
过年的时候专门去了一趟东欧,像匈牙利、克罗地亚、保加利亚这样的国家,人均收入分别为人民币/月,人民币/月以及0人民币/月。国家很美,物资丰富,物价极其低廉,房地产价格均非常低。最重要的,街上稀稀落落的年轻人也很慵懒,毕竟能挣钱的都跑出去了,只剩下老人家留在当地生活。国家随便一个中产阶级过去就是土豪。
国家的方式是什么?国家挣了钱,而且挣了大钱,用房地产把老百姓的人民币锁了仓。再通过税改还有全球征税让先富裕起来的人给我把钱交出来,原来想让先富裕的人带动后富裕的人。结果先富裕起来的人跑路了,把人民币换成了美元、换成了欧元、换成了英镑。国家贷款给你,你把钱都卷跑了,换成了外币在外国留下来了。都特么别玩了,全球征税。这样一来,人民币就彻底被%控盘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拉盘?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我有钱,你有年轻的劳动力。就好像投资互联网企业一样,我投资你,大哥带你共同富裕。我也不要多,占你10%、20%的股份。如果你输了,那可就是国家破产,我认栽。要是你这个国家的估值上涨了,我可是要分红加期权变现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学习一带一路这种模式的。
这谁不干啊?国家既没有拿走你的年轻劳动力,你的年轻人还在你的国家发展你本国经济。我也不掠夺你的经济成果,我提前投资,分享你胜利的果实。而同时间,国家又解决了自己未富先老的问题。核心就是一个要点:以国家的力量,把钱投资出去,用今天的钱挣未来更多的钱。这就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还能形成不同国家的产业联盟,玩好了,那就是 别的软银啊。这个时候,国家房地产的泡沫实际就被投资拉动的国家经济增长抵消了,这就是未来数年大萧条国家房地产稳定的核心。
原来美国的逻辑是战争逻辑或者强盗逻辑。就是我花钱,全世界埋单,你不认可,我就揍你。欧洲的逻辑是我给你钱,你把年轻人给我,你自己的国家就别发展了。今天,国家的逻辑是,我崛起了,我把我的经验、资源还有金钱分享给全世界,我们一起赢,你干不干?这一次,中美 恰恰给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 的机会。
在这场战争中,美股历史高位,中股处于底部,美国不占天时;地缘政治中,又与朝鲜谈不拢,加拿大、日本、欧洲盟友尽失,不占地利。内部分裂,人口红利消失,不占人和。房地产走熊,下一轮技术革命未占尽优势。关闭政府,特朗普可用的招其实也很有限,破不破罐破摔,国家都会弯道超车。
媒体监管、网络监管以及金融监管,都是为了打这场大战役所使用的武器。罗振宇就举例淘宝在年春晚上广告,当时想象不到应该是啥情况,不知道服务器怎么应对, 就按双十一的顶峰流量乘以三倍做了处理。结果广告出来当天,淘宝服务器就崩溃了, 访问量是双十一顶峰流量的整整15倍。国家人口太多了,整个社会是完全割裂的,在重大的战役面前,牺牲小我,完成整个民族的彻底崛起,是需要被谅解的。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这一代的暂时牺牲,换来的是国家长久的爆发。
现在就好像我们在冲上高速公路的关卡一样,这一脚油兴许就上去了,前面就是海阔天空任鸟飞。在这个时候,我奉劝那些要离开国家移民外国的小伙伴。今天你的离开就好像在一场巨大的牛市中,只吃了牛市开始的一小段,在一个回落中恐惧了,就彻底离场了。可是真正的大牛市还没有开启呢,往后50年才是国家真正的大牛市。以后你的子孙后代是会笑话你的。今天不能与国家同甘共苦的人,明天国家也不会与你分享财富。
在一个国家生活、工作就是用脚投票,你要上哪一部电梯,如果你上的是一部飞速上涨的电梯,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越升越高。反之,在一部停滞甚至下降的电梯里,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企及越来越高的位置。我们都是共和国的股东,这个国家与我们息息相关。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的捆绑了在一起。所以同舟共济。
买房,相当于把钱上交给国家做储蓄。投入股市里,相当于做国家的股东。点就是国家荣枯线。国家在鼓励你抄底。还记得年道琼斯指数 点是点不,到了年是点。
我依然提醒你,从年开始的未来十年一定是全球大萧条。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就是长期底部,但大萧条开始的时候国家需要做的是让基本面缓慢追上资本面。经历了年的教训,国家也不会让股市暴涨暴跌的。所以我倾向于整个年会在-点之间震荡。
如果保证金交易以年的风格卷土重来,而房地产又放松调控,那么我们会一起见证如年般的投机狂潮,但我倾向这不会发生。现在是国家跌到谷底开始反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震荡市,牛市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伍
比特币
为什么要把比特币单独拎出来,是因为它太特别了。
实际上,关于点对点网络的论文在0年就出现了。8年10月中本聪整合了原来的各类技术思路,变成了比特币白皮书。9年1月, 枚比特币被挖出来。这一刻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进程。很多人并不理解比特币,认为其是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空气。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年为什么会发生9.4事件,是因为国家外管局的介入。为什么需要外管局介入,就是国家因为比特币消失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首先抛开美国对国家发动的货币战争不谈。我们可以思考出来,比特币实际上掌握了全球4万亿美元的流动。如果有一个企业可以掌握4万亿美元的流动,你觉得这家企业的估值应该是多少?
很多人跟我讲,比特币的主要作用是在暗网里转账。实际上,在年9.4事件之前,全球80%的比特币确实都是在暗网里流通的。但是9.4事件之后,80%的比特币流通都变成了明网。
我认为比特币的核心转折点在年6月到8月之间,因为在8月3日纽交所的母公司宣布将推出“比特币期货”还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akkt”。这意味着大量的法币资产将大举进入比特币市场。它的规则特别值得玩味,就是与比特币现货进行1:1瞄定,什么概念?就是全世界对待黄金一样的游戏规则。基本上肯定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价值。
而就国家而言,我们观察的是政府的态度。虽然年的9.4国家表现出了史上最为严厉的否认态度,实际上,背后的原因是与美国的货币战争。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要看偏了,要思考本质。从年6月开始,央视就开始陆续的找到世界各国的区块链大咖进行对话,人民日报也不断的发文,表达对比特币的思考。这说明国家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比特币是人类历史必然的潮流,是不可被更改不可被消灭不可被逆转的。顺势而为,是国家老祖宗的智慧。政府比你门儿清多了。
巴菲特老爷子一直被奉若神明,其99%的财富积累实际上都是53岁以后。巴菲特出生于年,据说 桶金是在11岁炒股挣得的,年,这是一个好年份。还记得康波周期吗?年至开启的十年大萧条,直到年才结束。年恰好是下一轮康波周期回升的起点。
年,巴菲特20岁的时候积累了9美元,直到上一轮康波周期结束,完成了原始积累。53岁,正好是年。本轮康波周期回升的起点,历史就是如此有意思,正是因为有了本轮康波的大周期,巴菲特才成为了今天众所周知的巴菲特。
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弄懂过互联网,即使买入苹果股票,也是在历史高点买入,做了全世界的接盘侠。老爷子一生 的四只股票分别为可口可乐、卡夫亨氏、时思糖果以及吉列刮胡刀。你让一个驾马车的人,告诉我特斯拉要怎么造,即使他是 的驯马师,我想你也不应该去听从他的意见。更何况,比特币革的就是巴菲特老爷子的命,他没有道理支持你去买。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性无法迈过的坎儿,你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但是你依然无法释然。
为啥说比特币革的就是巴老爷子的命。这就不得不提到比特币的本质,比特币作为存储价值的“数字黄金”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虽然比较早期,但是比特币是一个只要你购买了它,你就是它的臣民的国度。这就是共识。你既是比特币网络的其中一部分,同时又是它价值的贡献者,最终你又成为了其捕获更多价值的受益者。这是人类历史上 个非人统治的国家。而比特币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的主权货币。
那是不是意味着比特币的竞争对象根本就不是黄金,也不是苹果,甚至不是谷歌——而是法币。所以年的时候,我们听说日本首先把比特币合法化了。大家千万别觉得这是日本政府牛逼的表现。日本在90年代以后,出现了失去的三十年,至今都没有缓过来。整个经济都是通缩型的,相对稳定。所以在外汇交易中,日元是做美元、英镑、欧元的瞄定货币对来使用的。反正我都是要被欧美强国强奸的,多一个比特币也无所谓。但抱比特币大腿比抱美国大腿可是好多了,另一个可能动不动就要胖揍我,这个至少我还能自己说了算。
实际上,比特币就是弱势货币的 选择。原来一个国家的法币是瞄定黄金的,二战后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瞄定黄金,全世界瞄定美元。后来因为美元超支了,补偿不了,所以年该体系被废除,美元与黄金脱钩。但是总得给别人一个更好的解释啊。年的中东战争为美国的继续强大提供了支持,美元与石油挂钩。全世界都需要石油,但是买石油都用美元。所以全世界货币一直都是被美元挟持。今天,比特币给了全世界所有弱势货币一个借口出逃。
今天我们看到比特币合法化的都是弱势货币国家或者岛国。美国已经把比特币证券化了,半合法化。是承认了比特币的地位,但是不承认其法币竞争性。为什么美国会做这样一个选择?实际上美国FBI是除了中本聪以外比特币 的持有者,这本来是一步妙棋。通过比特币制衡国家,也就有了年国家的9.4事件。如果比特币做大了,美元可能分分钟脱离石油,挂钩比特币。
但到今天为止,这变成了美国分裂的另一种表现。特朗普与华尔街闹掰了,但华尔街也非常纠结,一方面旧的利益既得者在反对比特币,而新的数字货币投资者集团在越来越积极的拥护比特币。弱势货币都在从美元体系出逃转向人民币或者比特币。反而把美国政府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推崇比特币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地位,反对比特币可能也无法阻止人民币国际化。
巴菲特是强势美元的即得利益者,他没有理由同意自己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大。说到底,巴菲特也将从神坛跌落凡间。没有永远的神,只有永恒的博弈。当网络崛起,成为永生的时候,神也只能黯然失色悄然消逝。
至于国家,我不认为在未来数年,我们会看到比特币合法的消息。毕竟国家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 要务。但是不是意味着国家会错失这波浪潮呢?我认为恰恰相反。实际上纵观世界,整个区块链以及数字货币领域都是国家人在做主导,或明或暗。之前也传出了国家会发行由国家信用为背书的数字货币,这是势在必行的。今天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做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政策、区块链经济、区块链布道以及区块链上下游产业的国家志士都是未来由这些外国大农村包围大国家城市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实际上在年国家政府就有高层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区块链发展的思路,有一份完整的报告。甚至提出了基于区块链这个趋势,如何将中心化的国家政府与去中心化的技术趋势结合诞生下一代的政府。提出这个思路的高层目前在雄安任领导。 的智慧远远高于我们想象,大家一定要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特币已经走过了它最原始的十年。年1月3日恰好是其十岁生日。年,你最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