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本名杨骏峰,四川仁寿人,生于年,现居成都。
野渡诗集
伤痕
伤痕走动,像导盲犬
他曾多次独自穿过大雾中的
斑马线
但下一个街区的景象他无法描述
在一条提前的路上
疼痛走得太快
让其他的知觉都无处落脚
伤痕停下,是因为雪花突然来到
像一条旧绷带,把万物裹住
伤痕无法找到自身
他抱着最后一片梧桐叶
缓缓坠下
在大地上砸出微不可察的波纹
伤痕隆起
但他的内心是凹陷的,他白天出走
去寻找失去的光滑
深夜,当他返回我们身体
除了伤痕本身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恢复了完整
我们仍然在等待
伤痕消失
白云悬停
白云停下来
在我为你读一首诗的时候
它险些撞在一个陡然拔起的
音节上
它惊讶于群山的马蹄韵
正合围着的城池:
有点旧
有点小
夕阳在行人的脸上挥霍着植物油
因为发现诗歌偏居的秘密
白云靠着山顶停下来
它用一个羞涩的比喻
把千里之外的湖水徐徐吐出
另一棵松树或者另一种松树
如果一棵松树把自己藏在甲乙路上
其他松树中。要找到它
我需要在下午五点半走出酒店
在丙丁路的快餐店吃一份红烧牛腩饭
让时间来到六点整
也让你在一里外放下碗,用两根筷子
交叉出十字路口——
无数条路在你的指挥下去向河边
但你只允许庚辛路上的歌声垂直到岸
它询问每一棵树:
“你是即将到来的那一棵松树吗?”
它尖锐的异乡俚调里长满松针
把黑夜扎出许多盏路灯
——所有的路都在光的迷宫里不安,为什么
没有一个稳定的黑暗
可以像甲乙路上的那棵松树一样
(我们也许曾经找到了它
我们也许永远在寻找它)
在某个时候,突然撑开它巨大的情欲
把世间的灯火隔离
又在树下铺出一张油绿色的新床单
一小部分
连日的阴雨天气结束
窗帘上挂满微风
等待已久的消息还没有
从电话里送来
但阳光已经回来了
它的一小部分踏上地毯
照在一小块
我剪落的指甲上
——即便下一秒,我推门离去
走进长廊和电梯
这被我舍弃的一小部分
仍会一直在阳光里
还在那里
又一次照耀着
还在那里
三丛竹林围出的空地上方
星星相互提醒:靠近点
再靠近一点
每颗星都想把头探进天井里
看一看
但你只想数清它们
竹梢晃动
启明星总是出现又消失
后来,从磨坊回家的路上
在母亲担着的箩筐里
你还在数
山路扯动星河旋转
一、二、三……
你的声音还在那里
萤火虫追着你的声音在跑
就快要看不见了
光亮消失的地方
上帝粒子正在被发现
宇宙的重量就要到来
有谁知道伯罗奔尼撒
近处不可再说
但有谁知道伯罗奔尼撒
一场远古战争
正从我父亲的笛孔里
急速跃出
希腊手工业者和斯巴达农民
重新战成一团
他们盔甲锃亮
他们衣衫褴褛
是谁从一册三十年前的
课本中
撕下这一页,突然掷还给我
我的历史老师只剩下
一个空荡荡的声音
“有谁知道伯罗奔尼撒?”
我的同桌在看不见的地方伸出肘
捣了我一下
一座遥远的教堂
——冰岛雷克雅未克大教堂
寒冷刺激了建筑学的灵感
新的形式
从旧教堂里取来管风琴
歌唱比庄严更重要,或者是
我们已经换上了
一个现代派的上帝
上帝的新居停放在雷克雅未克
以往它总是降临
这次它是在等待起飞
管风琴和太空梭共用着同一具身体
让我们忍不住问
上帝是音管里无名的颤动
还是矢量发动机一闪即逝的尾焰
宗教用新速度回答着我们
但我们的新问题是
天文学已经走了很远
还没有遇上神
因此,一座遥远的教堂先于我们
走遍了宇宙
又不做声地回到我们身边
银河已经死了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
十万光年里
每一颗星星
都是坐以待毙的孤儿
想一想,在这比地球上所有人
多出百倍的孤独和绝望里
我们每天都在取走一些
安慰和温暖
失踪的花生米
剥满一把,刚准备吃
一颗花生米突然从手边掉落
滚进沙发下再也找不到了
再也找不到的还有遥远的山坡
懒洋洋的午后
更多的花生米埋伏在地下
等待被发现
在新剥出的花生米旁边
总有一个声音对我说
“谁谁谁又吃了花生米
五分钱一颗
区公所刚贴出布告”
这颗失踪的花生米,想来是
重新拥有了对黑暗的渴望
它正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一路疾走
要赶到天黑前回到那块地里
对着古老的星球
“砰”地开一枪
苹果里的星光
天气越来越寒冷
因为我们呼唤雪
云层越来越厚
并捕获住一些星光作为
雪的晶核
仍然有一两颗星
从云里挣脱了出来
经过海风的时候,又顶住了
被吹散的危险
它们找到了果园里
最后几只苹果
苹果已经通红
像婴儿毯一样
裹住了它们
桉树
我曾亲手锯断过一棵桉树
一棵十几米高的树
在少年的锯齿下
一头栽倒在田埂上
一棵失败的树
树皮脱落了很多
枝叶稀疏,没有鸟窝
它从空中倒下时发出的声音
也像是旁观者的喝彩
那时的桉树,还没有恶名
我也还不知道
自己如此轻易
就干掉了一个恶棍
又在多年后
想起来有些心酸和惆怅
湖边口占
白鹭的腹下有一把尺子
湖水为测量提供了风平浪静
最难的技巧不是上下翻飞
一只白鹭在加速中
蹬掉了自己的倒影
腿也即将成为飞行的杂质
现在,是纯白在带领我们前进
白鹭飞出了岸
但不是消失,是变得透明
陈户镇的月光
只有过去一段时间后
突然想起
才能配得上这地名里的陈旧感
仓促醒来的凌晨
光亮从窗帘掀起的一角进来
蚊虫嗡鸣,雀鸟不惊
还有多少细小的遇见曾这样
静静地发生?
去年中秋,我一个人爬上陈户镇的高处
看见三个村子的屋顶像包好的饺子
整齐排列在秋收后干净的大地上
月亮独头蒜一样悬在空中
这浩大的晚餐,如此清凉
又无人看见
载着一篮鸡蛋去成都
轻微的颠簸中
蛋黄在午睡
蛋清像羊水抱着胎儿
蛋壳发现了外面
它们有微不可察的裂纹
铁皮盒子吹着风
爬行在一枚更大的卵上
开车的人沿着陡坡
发现了让地球
飞出银河的力量
太阳系在猎户臂上煎荷包蛋
加热的速度如此之慢还要五十亿年
锅边蓝莓冰淇淋一样的海王星
才会融化
已经有两只眼睛飞近了它
看见——
河外星系在反向行驶
银河系一路绿灯
赊刀人
在年的集市上在一门一闪即逝的行当里赊刀人坐在一块捡来的石头上他面前的旧花布摆着菜刀、镰刀、剪刀和斧子他从不吆喝只等买刀的人走近询问时才懒洋洋地回答。“不要钱,打张欠条就可以了,等米涨到一块钱一斤的时候,我再回来收账”菜刀越磨越小,有一天再也找不到了。米从一毛五涨到五元一斤赊刀人却再也没有回来再也没有比他用一把刀说出的预言更准确的命运再也没有比他手里永不出现的欠条更神秘的信物了
低纬度的雪和高维度的诗
野渡
年腊月,春节将到,我从外地回家,开车路过川东北一个叫二老千的地方时,这个虽然山势险峻,但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刚下过一场大雪,在一个无名的山顶小村子旁,我停了下来,在村边的菜地田埂上走了走。菜地里满是没有收割的卷心菜,我们俗称为莲花白,每颗莲花白的顶上,都积着一些雪,两种寻常之物如此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却是南方少见的景象。菜地旁老旧的农舍墙边,堆码着整齐的柴火,上面同样撒落着雪片,随意又自然,几声狗叫零星送来隔世之感,一时间,仿佛身在唐宋那些诗意蓬勃的旧地址中。第二年中,和河北诗人曹五木偶聚,席间,曹五木借着酒意即兴诵读了诗人大草的诗作《白菜顶着雪》,半年前的雪景再度涌现出来,和这首诗完全重叠在一起,一首诗就这样提前为我预送了它的阅读背景。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在贵州清镇的一家酒店里,写下了一首叫《伤痕》的诗,第二天一早,我被剧烈的腹痛惊醒,入院检查后,查明是胃穿孔,在被推往手术室的走廊里,匆匆赶到的堂哥,把祖父刚刚过世的消息告诉了我。在这首诗中,我把伤痕命名为导盲犬,它提前走动,为我探看了日后的发生。诗歌在这个时代,类似于雪落低处,被取消了尊崇地位,也改变了它的旧体式,但它的灵性和巫意,并没有褪色,它仍然超验地活动在我们的精神外沿,又不时返身回来触摸我们的生活。我这样的经历,有不少写诗的朋友都体验过,当诗意的先知性一次次出现在我们身边,只用偶然和巧合去解释是不够的。当然,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身处的时代迷茫和困惑,更需要我们去相信神遇和天赐,虽然被赐予的可能是安慰也可能是噩梦。
生活在技术和科学的环境中,在一个祛魅的时代,我们的思考方式已经改变,更依赖于逻辑和数据。古典诗人享有的天人合一混沌诗境已经远离我们,诗意不再是缠绕身体的俯首可得之物,诗仿佛已经被我们驱赶进入了另一个维度,我们对诗的追寻需要身入更稀薄的空气,在工业时代的电梯顶端,为自己再造一段踏入虚空的梯子。
我不止一次看着雪从天而降,雪在下落中,从没有改变过它飞舞的姿态,但我们对它的阅读已经不再是一个精灵国度的来客,它的浪漫和寒意都不再能够充足地表达我们相别于过去时代的复杂精神境遇。在高密度的信息重量中,雪的诗意已经从轻盈的飘飞,化为落地后被紧紧挤压的冰晶体,我们的诗歌写作也被迫启用一段新程序,迷蒙的古典抒情气质需要化身为一根合金的钻头,在坚硬的现代结构中挤入幽微处,摸索到微纳米结构里晶核的发光点,或者是在密叠如山的重云中,去找到雪的出生瞬间,重建出另一个雪的故乡。
编后语
野渡是网络诗坛扫地僧般的存在,他几乎不在公开刊物发表诗歌,但是却做着不少诗歌义工的事情。他曾在奔腾等诗歌论坛评诗发诗,也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