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个部分。总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图1为“某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第1、2题。

1.屋顶绿化的意义有

①改变水循环的类型

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③减少降水,缓解内涝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屋顶绿化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大气反射

C.减弱地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现象。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

3.“穿堂风”

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

B.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

C.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

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4.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它们在北极繁殖,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3为北极燕鸥景观图,图4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读图,完成5~7题。

5.北极燕鸥迁徙路径与自然现象相一致的是

A.北美东海岸南段,顺盛行风而行B.欧洲西海岸北段,顺着洋流飞行

C.南美东海岸南段,逆自转方向而行D.非洲西海岸北段,逆地转偏向力而行

6.下列关于北极燕鸥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

①喜欢幽静,选择人烟罕至的地区②适合低温环境,选择高纬地区

③喜欢黑夜,生活在近乎极夜的地区④以草为食,生活在水草丰美之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北极燕鸥迁徙到甲地附近大约是

A.5月,河流的含沙量较大B.5月,农作物生长较快

C.11月,路灯开起时间较早D.11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图5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

9.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

①多溶洞、峰②地表崎岖不平

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每日发布疫情实时地图数据,图6为我国局部地区年2月14日24时疫情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导致神农架林区和温州市疫情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有

①空间距离②区域人口规模

③人口流动数量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先后发往前线,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

11.以下行政区划支援武汉的当地特产和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赣——箱人参——铁路运输

B.新——吨苹果——水路运输

C.秦——50吨牦牛肉——航空运输

D.鲁——吨蔬菜——公路运输

12.有人说此次疫情中“危”、“机”并存,可能指的是

A.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B.农业受损程度远远超过工业

C.远程教育、智慧医疗需求增加

D.旅游、餐饮等行业迎来了商机

图7为我国~年城镇、农村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反映我国

A.城镇与农村人口总量不变

B.城镇化起步较晚

C.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D.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14.处于图中阶段的城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没有功能区划分

B.住房居住紧张

C.大量人口外迁

D.大量工厂外迁

苹果、华为、阿里等企业先后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可以看作超大型的机房。承载这些数据的服务器,非常娇贵,太热了不行(死机),太冷了不行(损坏),电力不足不行(负载不够),空气质量差了不行(故障)……,总之,大数据中心选址要求特别高。据此,完成第15题。

15.贵州成为我国大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地理条件有

①因纬度低、海拔高,具有冬暖夏凉的适宜气候

②太阳能资源丰富,电力供应稳定,用电成本低

③位于非季风气候区,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少

④位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空气污染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本卷共5道题,共55分。请将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6.北京某校高中学生到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周边地区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学生整理的瓦屋山概况。

资料二:图8学生搜集的瓦屋山遥感图,图9为学生手绘瓦屋山地质构造示意图。

(1)分析瓦屋山四面壁立千仞,山顶坦荡平阔的原因。(4分)

(2)说明瓦屋山物种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4分)

(3)针对农家院爆满的现象,请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该国地狭人稀,经济却十分发达,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家住北京的小李同学,假期和父母一起去冰岛旅游。图10是小李绘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图11为小李查询到的冰岛分层设色地形图。

小李同学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该国清洁能源的使用特别普遍。

(1)列举冰岛的主要清洁能源,任选其一分析形成原因。(4分)

小李同学在旅游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沿1号公路行进。

(2)概括冰岛1号公路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影响因素。(4分)

小李同学去冰岛旅游的时间正值该国旅游旺季。

(3)请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推测小李同学去冰岛旅游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

18.年3月2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堰”分洪体系正加速建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通州堰”分洪工程体系借鉴了中华民族传统治水中利用“堰”分泄洪水的理念,运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分洪、蓄滞等措施,建设分洪道、蓄滞洪区等工程体系,最大限度从城市副中心外围分流洪水、减小直接流经城市副中心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保持河道相对稳定的运行水位,满足城市亲水需求。图12为北京市局部地区地形图,图13为该工程体系分布图。

(1)说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堰”分洪工程体系的主要自然地理原因。(3分)

“通州堰”是通过“疏、排、蓄”的分洪体系,在副中心外围进行分洪蓄滞,减少洪水穿城,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为年一遇。

(2)请给“甲、乙、丙”不同河段合理安排“疏、排、蓄”的分洪工程,任选其一解释具体做法和作用。(4分)

北京城市副中心着力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至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3)从水循环的角度阐述城市绿地的作用。(4分)

19.年第三届“山西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于9月19~21日在汾阳市杏花村成功举办。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酿造历史悠久,选用太原盆地无污染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当地大麦、豌豆制成发酵剂,配以矿物质丰富且优质的地下水和泉水,采用独特的酿造工艺,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老大。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年,由于各种原因,其品质和销售量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年汾酒人开始“放大招”,经过三年奋斗,年销售额由40亿激增至亿,跑出了“汾酒速度”、创造了“汾酒模式”。另外围绕汾酒文化,集团又开发了一系列景点和参观体验活动,以弘扬汾酒文化,扩大经营范围。

资料二:图14为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汾酒生产选址杏花村的原因。(4分)

(2)列举汾酒人可能采取的促进“汾酒”迅速增收的“大招”。(3分)。

资料三:图15是网上搜集的从太原到杏花村的两条汾酒文化一日游路线。

(3)两条汾酒文化一日游路线,你更喜欢哪条?说出喜欢的理由。(3分)

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1月17~18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图16为缅甸地形图。阅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表1: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多年平均水位变化情况

月份(单位: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单位:米)

2.5

3.0

3.9

4.4

5.3

7.5

9.2

8.2

7.5

6.0

4.8

3.9

(1)根据表1绘制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多年平均水位变化曲线图,概括多年平均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缅甸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支柱,从业人员比重高。

(2)推测缅甸的主要农业类型,任选其一简析理由。(4分)

年1月18日,在中、缅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两国共同投资的皎漂特区深水港项目举行《股东协议》和《特许协议》文本交换仪式。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转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

(3)简述中、缅两国在皎漂深水港的建设中各自的优势。(4分)

通州区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年5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每小题3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C

A

A

D

B

A

D

D

C

D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

(1)(4分)壁立千仞:由于地壳水平挤压(运动)(1分),断裂抬升(1分);

山顶坦荡平阔:岩浆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石灰岩上方(1分),玄武岩坚硬,不易被侵蚀(1分)。

(2)(4分)纬度较低(1分),基带以亚热带气候为主(1分);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1分),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1分)。

(3)(2分)适度增加农家院数量和规模(1分);适当限制旅游人数,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1分)。

17.(11分)

(1)(4分)清洁能源:地热能(必答)(1分)、水能(风能)(1分)。

地热能成因: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板块交界处)(1分),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1分)。

或水能成因: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1分);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1分)。(有逻辑关系且正确才得分)

或风能成因: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长(1分),发电量大(风力资源丰富)(1分)

(2)(4分)分布特点:沿海岸低地(平原)(1分)呈环状(1分)分布,连接城市(1分)(注:3选2)

影响因素:地形(1分)、人口(城市)(1分)。

(3)(3分)

夏季(1分)。气候凉爽,适合避暑(1分);位于北极圈附近,白昼时间长,便于行车或户外活动(夏季适合游览山水风光)(1分)。

或冬季(1分)。冬季气候温和,适合旅游(1分);位于北极圈附近,黑夜时间长,欣赏极光的效果更好(或可以体验冰、雪项目等旅游活动)(1分)

18.(11分)

(1)(3分)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变率大)(1分);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地处河流下游,多条河流汇集(1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1分)。(有逻辑关系且正确才得分,4选3)

(2)(4分)甲蓄、乙疏、丙排(答对一个得1分,三个都对得2分)

甲蓄:建设滞洪区;(1分)丰水期拦蓄洪水,枯水期补水,以保证河道相对稳定的运行水位(1分)。

或乙疏:借助运潮减河将洪水疏导到副中心外(1分);减小直接流经城市副中心的洪水总量(1分)。

或丙排:疏浚、下挖河道(1分);保障河道排洪顺畅(1分)。

(3)(4分)增加蒸腾(蒸发)和降水,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2分);

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洪涝灾害(1分);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地下水(涵养水源)(1分)。

19.(10分)

(1)(4分)杏花村位于太原盆地,地形平坦(1分);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原料均产自太原盆地,地处酿酒原料的产地(1分);位于断层附近,有优质且丰富的地下水和泉水,为酿酒提供了水源(必答)(1分);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1分);位于太原和汾阳两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市场广阔)(1分)。(有逻辑关系且正确才得分,除去必答,其余4选3)

(2)(3分)

提高技术水平(1分),提高汾酒的质量(增加汾酒的品种)(1分),提升品牌效益(加大宣传力度)(1分),增加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拓宽市场或增加电商销售)(1分)。(没有答出变化的词不得分,4选3。)

(3)(3分)路线一。旅游费用低(1分);时间安排紧凑(1分);游览的景点多,对汾酒文化了解更全面(1分)。

路线二。获得最小旅游时间比(节省途中时间或游玩时间更充裕)(1分);时间安排自由、灵活(1分);游览的景点更突出个性需求,对汾酒文化了解更深入(1分)。

20.(13分)

(1)(5分)绘图(2分):横轴,纵轴,指标都正确是1分,曲线正确1分。

多年平均水位变化特征:季节变化大(1分)。

原因: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1分),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大(1分),导致河流多年平均水位变化大。

(2)(4分)种植业、林业、渔业。(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种植业:丰富的水热资源(1分)、中南部低平的地形(1分)、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土壤,适合发展种植业。

或林业:丰富的水热资源(1分),东、北、西三面山地地形(山地面积大)(1分),适合发展林业。

或渔业:海岸线绵长(海域面积大)(1分)、河网密布(1分),渔业资源丰富。

(3)(4分)各自优势:中国资金雄厚(1分),技术先进(1分);缅甸劳动力廉价(1分),土地价格低(1分)。

END

更多的试题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jd/7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