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世界的角落冰岛

回到国内很多人都问我同一个问题,欧洲那些国家你最喜欢哪一个。冰岛。作为一个选择恐惧症的人也可以没有任何犹豫。

冰岛。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街道橱窗充满了品质生活的味道,西班牙巴萨罗那通往海滩的步行大道是活力街区的典范,捷克布拉格桥上吹拉弹唱的艺人传递着砖红色的城市气息,瑞士卢塞恩湖岸飞起的天鹅映着明媚的阳光……

如果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性格,阿姆斯特丹像是街头玩着滑板的少年,巴萨罗那像是卡门里浓妆艳抹的女主,捷克像是站在屋顶吹着风笛的少年,卢塞恩像是湖岸写生的长发少女。

而冰岛,即使是首都雷克雅未克也仿佛不是一座城市。

它只是在海天交界处的一座蜂巢,人们如候鸟一样居住在此,往返生活,稍微向外一点就是广袤的世界。

飞机降落在雷克雅未克西南方的机场,窗外是一片沿海的不毛之地。天空中飘着雨夹雪,大地一片阴霾。其实冰岛冬天的气温并不低,零度上下的微风并不刺骨,完全没有芬兰那样的强劲的气场。

大巴从机场驶向市区,下午三点的天渐渐暗下来,乌云之下北极圈内的冬天把整个人包裹起来,每栋楼都亮着一个个巨大的落地窗,仿佛想要把阳光尽可能地吸进身体。北欧人的家居设计如此强大,大约也是因为面对寒冷和黑暗想必须将室内装点到极致吧。

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里,车窗的雨点映着渐渐明亮起的城市的微光。这里的白昼大约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是嗜睡的人的天堂。黑暗中海边的大剧院幕墙闪烁,一千多块玻璃搭建的外表表面随着日间的光线强度变换颜色,温暖的黄色光芒提示着城市的气息。

雷克雅未克是我们唯一停留的大城市。市中心的教堂耸立在最高点,向后一转便是我们住下的地方。

这是冰岛最高建筑之一,两翼向中央弧线升起,托起最上方的钟楼,管风琴一般的优雅造型结合灰色的水泥材质静静的俯视整个城市,寂静安详。远离世界的一片土地,宗教的统治仿佛有了更有力的理由。

四点半这里天完全黑了下来,重新带给这个小岛光明的浅浅的月光。

这天是十二月二十九号,新年的挂饰装点满街头,各家小店和住宅给自己涂上了明亮的色彩,整个小镇给白色蓝色为主的冰岛增添了不少活力。

我们沿着教堂通向海边的道路一路下行,各家餐厅都摆出自家独特的海鲜料理招牌,纪念品店的橱窗装饰的可爱优雅。这里少有大型商场,少有快餐连锁,海边不远的一家三层楼书店落地窗直通到顶。夜幕之下柔柔的黄色光芒从书架和咖啡之间流到街道上,温暖着整个夜晚。

年就要到了。

跨年夜那天教堂的周围聚集了层层的人群,人们共同望着钟楼的倒计时。钟声敲响,烟火映亮了整个夜空,砰砰的回荡震颤在整个海岸。街上的人们欢乐地聊天,还有人特意点燃了足足十几分钟的自家烟火供行人观赏。酒吧餐厅的人们从二层的窗户探出头来,互相打招呼庆祝新年的到来。

早上九点,一行人离开首都旅行,外面一片漆黑,路灯下映着小雪,临街的旅店亮着餐厅温暖的灯光,坐在床边的游客静静地喝着咖啡,分不清是早上还是夜晚的样子。

车迎着小雪离开城市,笔直的道路伸向无边的黑暗,路两旁没有路灯,也看不见其他的车。茫茫的大地隐约约看得见地平线,两旁就是地理书上写的那种荒原的样子。月光仍然透过云层洒下,映在时不时出现的湖面上。

不知过了多久,天渐渐亮起来,冰岛的白昼终于开始逐渐占据了整个世界。

一路上的风景有些单调,车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是和传统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包车感觉不同,望着车窗外的世界发呆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冰岛的环境美得让人窒息,即使是手机都可以随手拍出壁纸,所以最后悔的也是没有带个好相机来。

这里最纯净的是水,最澄澈的是冰,最轻盈的是雪,它们组成了冰岛的大部分冬日景观,空气都被凝在了风中。

冰川之上天空之下,人渺小到什么事情都不再那么重要。一路上不论听什么歌,只要循环播放几次就会自动被窗外配上MV。即使离开冰岛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只要再听到这首歌眼前依旧能看到冰岛隐隐的月光。

车上播放着英文版的北欧童话,时不时地传来女巫邪恶的奸笑或是各种诡异的声响,我实在是没有勇气认真听下去。仔细听了的同学说北欧的童话真的不是给小孩听的,然而车上的小姑娘抱着自己的玩偶静静听了一路,这大概就是这片土地赋予他们的神奇个性吧。

初中起开始向往冰岛,是因为看了一本书,书上描述的冰冷的国度,狗拉雪橇,人们厚厚地裹着棉袄,看的见极光,大概就是我对冰岛的幻想词条。

但是如此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冰岛人的幸福指数很高,人们喜欢聚在酒吧餐厅,随意歌唱就会有人附和。

记得后来有一年冰岛火山爆发,电视上人们的房屋被厚厚的火山灰掩去了模样,而冰岛人却好像毫无担忧之情,默默地用水管冲刷自家的房屋,仿佛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现在突然能够猜想冰岛人感到幸福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的渺小给了他们坦然生活的信仰。

车向东行驶,停靠在Seljalandsfos瀑布旁,冬日的阳光反射在白雪之上,水还在缓缓流动,山上倾泻的水流撞击着水面四散白雾,藏起淡淡的彩虹。云很高,海很远,回荡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响。相比之下Hvita河的Gullfoss瀑布要更加壮阔。巨大的水花溅起的水雾笼罩了整个堤岸,风推着人们前进,大自然的不可抗力表现无疑。

冬日的阳光柔和舒适,映照着黑沙滩上的冰石。这些略带形状有着独特纹理的冰就像是之前有人特意雕琢的,像一群在沙滩上穿梭的鱼群眺望着远处的海平面。

直到回来重新查资料才发现这并不是人工的痕迹,而是海水冲刷的结果。如此斑驳的纹理,不知道是怎样被打磨出的。

司机的女儿向水面肆意地扔着冰粒,海的女儿一般地看着眼前日常的景象,玩了一会转身寻找下一个游乐场,留下我们激动不已地站在海边听海浪。

我们一路遇到了不少小湖,零度上下的气温使得冰水可以共存。湖边的冰面薄的可以看到冰面和石头之间的流水,轻轻踩上去水就会四散到周边的石头缝中,发出咔啦啦的声响。远处冰川飘在海上,这里看不到黄昏追逐黎明,天色渐暗,看到的是仿佛无边的夜。

记得有一晚我们住在公路边的一个小镇。说是小镇,也只是一片木质的小房子。晚餐过后司机给了我们很多烟花棒,像小时候玩的那种。餐厅前不远就是一片冰面,烟花映在冰面下美得不可理喻。

相传那天晚上会有极光。

于是我们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我们想象的极光都是图片上那样,一抹蓝绿混着彩色的一带光芒飘过天际,很大,很亮。直到有同学说好像看出了极光,我们望向那边努力寻找,才看见了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光芒。

微弱的极光只有单反的镜头才能还原出它的模样。很淡,很美。后来我们返回雷克雅未克的路上又一次偶遇极光,才看到了更为明亮一点点的光芒。

在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爬冰川也是一个神奇的体验。导游十分郑重的说,一定要站成一队走前面人走过的路,因为冰川之下有很多裂缝,深不见底,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再获救。

我们一路向上,三个导游每一步处处小心,在队首队中队尾时刻检查大家的状况。有时候停下看看身边的裂缝,让人不由得开始想象冰川活动的画面。

冰岛的夕阳能够占据整个地平线,温暖的阳光落在冰川上瞬间驱走了寒意,站在山顶好像可以看到很远很远,望不到边界。最初航海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勇气,才能离开熟悉的土地去往未知的方向。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火山遍地,直饮水也有点淡淡的硫磺味道。据说夏季还有可以深入火山口的活动,最出名的蓝湖温泉也是很多游客必去的地方。回雷克雅未克的路上我们路过了间歇性喷泉,警戒线外可以数着秒数等待喷泉喷发。

蓄势而发的泉水瞬间冲上几十米的高空,把风都染上了热气。想象一下火山喷发的场面一定更为壮观。在这里如果太阳或是地热是火,那么冰与火之歌用来形容冰岛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写到这发现很多记忆过去太久都已经模糊了。

在冰岛的路上正好循环听的歌是五月天的《仓颉》。“多遥远多纠结多想念多无法描写”这样的歌词已经深刻地印上了冰岛的风景。虽然写了不少字仍然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个地方,怎么描述心情。

剧院不远的海边的一个雕塑叫做SunVoyager,听名字有点像追随太阳的航行者,代表着这个海洋民族澎湃的生命力。在这个接近极昼和极夜的地方,追随太阳可能是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做的事。

人们栖息大地,感恩大地,与自然一起度过一生短暂的时光。如果这里是世界的角落,一定藏着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冰岛是一个可以探索无数次的地方,在这里所谓的纠结、感伤等等情绪都可以被消磨。很多人都说体验冰岛是体验一种孤独,但我觉得还好,只是能感到一种沉寂,感到自己的渺小之后的释然而非不安。可能面对自然的时候本身就会有一种信仰。

这应该不是一篇游记,可能甚至称不上一篇文章。只是用来怀念一下那里漫长的夜和无边的白雪、阳光、海浪。

旅行回来看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拍的照片,才发原来野花烂漫绿意融融也可以用来形容冰岛,夏日的冰岛风景又是另一番景象,真是善变而神奇。最初移民这里的人们的艰苦生活,为现在的人们留下了一片可以安放点什么的世界。

HaveIfoundyou?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在夏天再来到这个地方。

文字:yonder

摄影:yonder

来源:不老之城原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扫一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jd/7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