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958.html一、主人公人生经历的对比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同时她的自尊自强和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使她的人生充满挑战。她的生活主要在五个地方,在盖茨赫德经常遭受虐待,在罗沃德学校的生活环境艰难,为获得经济独立,登报找了一份家教工作,之后在桑菲尔德遇到了真爱,但不能接受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的现实,坚决流浪到圣约翰家,最后在芬丁庄园与罗切斯特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受尽磨难最终苦尽甘来,她的经历引发读者的同情,但她的精神品质让人大为赞赏,是坚强的她给了自己一个不屈的命运,是理性的她给了自己一份真挚的感情。
《雷雨》中的女主人公蘩漪,她被迫嫁给大她20岁的周朴园,她在令人窒息的周家生活了十八年,从她开始对周朴园的专制进行反抗,到她最后却忍耐屈从。虽然她每时每刻都对周朴园充满了无奈与不满,但是她根本没想过冲出周家的这座死牢,她也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在她不顾一切爱上周萍之后,她得知了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于是在痛苦和悔恨中触电身亡。她的遭遇同样让人同情,报复、怨恨充斥了她。是乖戾的她给了自己阴暗的生活,是扭曲的性格给了她错误的关于爱情的选择,是可怜的她给了自己一个可悲的下场。二、造成其不同命运的原因
(一)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直接作用。
夏洛蒂·勃朗特在创作《简·爱》的时候,当时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是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雷雨》反映了当时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时代背景。刚刚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曹禺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当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普通人物的命运掌握在地主手里,受到各种现实的压迫,有时候反抗只是无声的哭泣。曹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了处女作话剧。
(二)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认知不同
作者经历与思想的不同会塑造了不同的人物角色,但相同的是作品往往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反映。
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简·爱》,具有自传色彩。她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母早逝,童年经历悲惨的遭遇,后来当上家庭教师,因无法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自己的歧视而另谋生路,最后投身于文学创作。作者想表达一份对爱情憧憬的美,也想传达现实给予的真。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曹禺在他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呐喊。
三、反抗精神这两个女性形象都具有反抗精神,有相似的性格特点,但同中存异。简爱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体现女权主义。而敢爱敢恨的蘩漪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和争取自由独立的新女性代表。
1、简爱
在盖茨赫德府生活时,里德太太的厌恶和约翰·里德的打骂使简爱懂得反抗,在罗沃德学校的求学经历使她更加独立自主,会为了自己的自由、幸福反抗。在罗沃德学校的求学期间,那里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都使简爱的人格更加独立自主。并且在罗沃德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使简有了女权主义,更加追求人格的平等独立。这都为简爱的反抗设下铺垫。
(一)反抗在盖茨赫德府受到的虐待。简爱自幼父母身亡,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经常被舅母一家打骂,过着连仆人都不如的生活。面对表哥约翰里德的毒打,简爱并不屈服,勇敢地反抗。即使自己知道长得矮小瘦小,也许不是表哥约翰的对手,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简爱疯狂地跟他撕打起来,极度的疼痛战胜了恐惧。结果简爱被里德太太关在了红房子。
(二)反抗布罗克赫斯特这个伪君子。简爱终于离开了舅妈家,来到了罗沃德学校。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简爱在一间慈善性的寄宿学校勉强地度过了八年,努力克服困难,学会绘画,音乐,法语。布罗克赫斯特听信里德太太的话,认为简爱是个爱撒谎的孩子,并在全校面前指责。她不愿在新的环境遭受别人的误会和异样的眼光,于是她用行为证明她是清白无辜的。尤其是好朋友海伦的离开,她更想离开这生活艰难的环境,坚定一颗反抗现状的心。
(三)反抗在桑菲尔德的不道德的感情。她渴望思想独立和经济独立,因此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在桑菲尔德遇到了她人生中的另一半,简爱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她不卑不亢,但和罗切斯特接触得越多,她就越是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个男人。但是在他们在教堂宣誓前,罗切斯特竟隐瞒他已有妻子的事实。尽管他前妻伯莎梅森是个疯子,但是简爱不愿意做情妇,她拒绝了不平等的爱情,不道德的感情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她的反抗精神也从未消失。
2、蘩漪
她的反抗对象仅局限于周朴园,她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的表面化、尖锐化,是发生在私通关系被主动终止之后。她对周朴园表面的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报复心理的表现。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又得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
(一)反抗周仆园,蘩漪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足以做自己父亲的周仆园。从逼吃药和逼看病这两场戏,看出蘩漪是坚强的,她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不顾人伦,爱上继子周萍更是一种极端的反抗,甚至是畸形的反抗。但是封建社会的陈旧与落后,她反抗命运却以失败告终。这种不理智的反抗,最终使她赔上了青春甚至赔上了一切。
(二)反抗周萍,作为周萍的继母,她对周萍的爱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她渴望从周萍身上得到她缺失的爱,为追求自己想要的,反抗不平等的爱,蘩漪居然不择手段。周萍与四凤与蘩漪之间的三角恋渐渐地激发蘩漪的反抗,由于内心嫉妒,她不惜用亲生儿子去破坏周萍和四凤,那句“我不是周仆园的妻子,我不是周萍的母亲”也喊出了她内心的愤慨和无奈。暴戾、报复、嫉妒充斥了她,盲目的反抗造就了她悲惨的一生。一篇好的总结,除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准确、条理清楚外,还应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能先声夺人,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之欲罢不能。反之,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就会倒了读者的胃口,使之产生厌倦和不快。所以掌握好开头的写作方法,对写好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四、爱情观
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她们是受到现实及命运压迫的女人,同样选择对命运抗争,因为一直憧憬着美好,渴望着幸福,但俩人的抗争又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在爱情观上。
1、简爱
她是个思想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女性,自然也有独立的爱情观。她对爱情是执着的,尽管她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比她大20岁,但是一点也不介意,年龄并不是她追求爱情的绊脚石。刚开始认识罗切斯特先生的时候,感觉他冷冷酷酷的,像个雕像。在后来的交谈中,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先生与她有相似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他们都不计较身份地位,不计较外貌年龄,不计较尊卑得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爱情。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教堂准备宣誓时,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先生已经有一个妻子伯莎,即使伯莎是个疯女人,简爱也不能接受这种不道德不平等的爱,不愿当情妇。自尊自爱的她毅然决然地离开罗切斯特先生。流浪到圣约翰家,圣约翰被简爱的行为打动了,于是向她求婚,但是简爱心里明白,他并不爱简爱,他认为简爱是一个合适的传教士之妻,她拒绝了他。简爱对爱情始终如一,追求平等的爱情,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继承了叔叔的遗产的她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坚定的信念让真挚的爱情变得坚不可摧。
2、蘩漪
十几岁的蘩漪就嫁入周家,蘩漪心中想必也曾对爱情有过种种烂漫的憧憬,但是周朴园却打碎了她的梦。嫁给周朴园也许不是她自愿的,时代所迫。周朴园却只是将蘩漪放在“周家夫人”这样一个位置上,或许他需要的也只是一个繁衍后代的工具,所以,才有了周冲的降生。这样没有灵魂的爱必将出现分歧。她发现她在周朴园身上找不到爱情的归属,蘩漪逐渐心灰意冷,甚至连她那份炽烈的爱也逐渐便成刻骨的恨。在周朴园的压迫下,促使着蘩漪爱上周萍。蘩漪一直是单方面在爱着周萍,不顾周萍的意愿,单方面固执的爱着。蘩漪能容忍周萍不爱她,但她无法容忍周萍爱上别人,所以,她处心积虑地想要拆散周萍和鲁四凤,甚至不惜伤害她唯一的儿子。她这种不理智的爱造成了爱情悲剧。
蘩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自身的矛盾,也是社会的悲剧。蘩漪作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令人同情。在男权笼罩的十九世纪,简爱追求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敬爱。在简爱看来,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
五、结语
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她们是受到现实及命运压迫的女人,同样选择对命运抗争。
《雷雨》的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
作为话剧,它充分展现“说话的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为文学作品,鲜活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
简爱是作者凭借此书一举成名,跻身于英国著名作者之列。《简·爱》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这是一部能够深深地进入人们灵魂的作品,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文字
18英教1班曾洁怡
排版
廖梦婷
指导老师
高小兵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