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今天年9月1日,
农历七月廿二,
星期六。
九月份的开端:
雨水连连!
(大概契合了孩子们
不想开学军训的心情吧)
1.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渲染了忧伤的气氛;3.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
烘托出主人公忧郁悲伤的心情;4.为接下来学生党的忙碌生活埋伏笔;5.与失去的美好假期形成鲜明对比。
(这道阅读分析题,
我觉得可以满分!)
9月份是夏秋转换的季节,
副热带高压略有减弱,
北方弱冷空气也常有小股渗透,
天气将不再那么炽热,
预计未来10天最高气温
将在30~33℃之间浮动,
最低气温稳定在24~26℃之间。
今天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
明天多云午后局部阵雨或雷雨,
仍需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
提起这雷雨要来,
追剧小编这是又想起了一出戏啊……
对,
就是你想的那样!
裕太妃怎么就被雷给劈了呢?!
根据原作的描述和电视剧的演绎,故事是这样的:
魏璎珞接到钦天监预报说晚上会出现雷电,于是在裕太妃的轻纱内缝上银针,当晚前往她的住所,惹怒裕太妃并等待雷电出现,最终在出现雷电时,使裕太妃遭遇雷击身亡。
合理性:在雷电发生时,高大的物体(比如高层建筑、通信基站、高压线塔、大树等)更容易被雷电击中。古代的宫殿通常比较宏伟,相对于周围的物体来说较高,相对来说更容易“遭雷劈”。
雷电击中广州塔。
电视剧中,魏姐在轻纱中加入金属导体,如果导体和屋顶的金属物体连在一起,确实有可能把击中屋顶金属物体的雷电引到室内(但概率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科普宣传一直强调附近有雷电时,不要触摸和靠近避雷针引下线、水管、电话线、电源线、室外天线的信号线等导体的原因。
不合理性:电视剧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非常牵强,也存在不合理和夸大。比如,平均来说,每平方公里在一年内发生闪电几次到几十次不等,因此具体击中某一个位置的概率很低;要将雷电引入室内需要满足很多条件等。
引雷这件事是可行的
现如今,科学引雷确有其事。
8月4日,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年人工引雷试验顺利结束,共成功引雷27次,创历年最高水平。
人工引雷试验。
什么是科学的引雷试验?
在有雷暴活动的区域,科学实验人员向雷暴云发射拖着金属线的火箭,它以米/秒到米/秒的速度“冲破云霄”,从地面向上引一条放电通道到云里,形成云地之间强烈的放电现象,以模拟自然闪电的过程。
第一,云中电荷、空中电场强度得足够强。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实时地直接探测云中电荷和空中电场强度,只能通过测量地面电场强度来推测空中电场的条件。
第二,雷暴云得有产生放电的条件。是否能发生自然闪电是放电条件的直观体现。因此要把握时机,在自然雷电发生前(也就是放电之前),通过火箭导线的方式人工诱发放电。
第三,必须做好安全防护。由于雷电十分危险,科学引雷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实时监测天气状态和电场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试验测量准备。在发射火箭进行人工引雷的阶段,所有试验人员都必须待在一个安全的“法拉第笼”(具有良好的屏蔽和接地的金属舱)里面。
法拉第笼可以保护试验人员不受雷击。来源:互联网
那么人工引雷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呢?
雷电基地的团队从开展人工引雷以来,成功率一般在30%到80%之间,整体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探测手段的完善,成功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同年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
因此,
遇雷雨时段,
一定要注意及时躲避哦,
尽量不要外出!
具体天气部分来源:中国气象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