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雅未克)
今年八月份的时候看了许多纪录片,其中有一部《大三儿》,影片主人公大三儿不知为何有了一个去西藏珠峰大本营的执念,他天生患有侏儒症,朋友里面谁都不敢带他出发。然而他无论如何要走,所有人都在劝他,分析各种困难,等他说那句“既然这样,那咱就算了吧”,可是他就是不肯,就是执意要走这么一趟。
那阵子正逢我签证办的极不顺利,公司不给开在职证明,不给批假,我也知道,或许家人也都在等我的那句“那就算了吧”。
然而执念之所以是执念,怎么可能轻易就“算了”。我不死心,各种方法都试了,无论如何不想放弃。
“一念之执,竟至于斯”,回头再想,竟然说不清这“一念之执”究竟从何而来。
只是——想去世界尽头看看罢了。
其实冰岛大半国土都没在北极圈内,冰岛再往北还有格陵兰岛。据说维京人发现冰岛时发现这里土地辽阔,尚有春夏,人类还可以生存,为了怕人觊觎,故意起名“Iceland”想误导后来人;反而是真正千里冰原的“Greenland”被冠以了green这么个生机勃勃的名字。
但是冰岛的风景地貌,却从来没有辜负人们对世界尽头的想象。
十月份是冰岛的秋天,我们环岛一周的行程,路上一时风雨一时雪,秋冬转换往往只是一段车程,
I重新定义“无边无际”的冰岛
冰岛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这是个面积跟江苏省差不多大但是人口却只有南京市江宁区三分之一的国家。
跟团里的小姐姐交流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说对对对,那天听他们介绍我也想,深圳一个地铁口高峰期人流量就有万,结果这个国家一年的游客也才万人次,他们还抱怨说游客太多了。
当时我们正在冰天雪地里泡温泉,远方尚可看见茫茫雪山,良辰美景中我们齐齐发出感叹“好想辞职啊!”,隔了一会,天空就飘起了雪花。
回来之后朋友聊天,问我冰岛风景到底美不美,他说看我朋友圈发的照片似乎并没有网上那种感觉。
我特别理解他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在冰岛拍的每张照片我都觉得不好,都觉得完全拍不出来我彼时彼刻体验到的感受。
在出去玩之前我在知乎上看见有些回答里的照片,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们描述中“太美了”的景色在照片里看起来那么普通,也曾对冰岛的风景是否真的那么好看产生过疑虑。
等真正在冰岛我就明白了,冰岛吸引人的并不是它那些网红景点。
所有的带我们去看的“景点”我都没有太大震撼,反而往往是景点周围,当你下车举目四望的时刻,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那种无限的广阔无边,无限的辽阔无垠,你沿着海岸线一路走过去,似乎能看到大西洋彼岸的宽广与无边无际。
是真的“无边无际”,那一刻的开阔,任何照片都拍不出来,你只有身处其中的时候,才会被深深震撼。
还有静。
不是没有任何声音的安静,而是在风声呼啸间能感受到的寂静。
世界尽头的遗世独立与孤寂,也许真的只有冰岛这种地方能够带给你。
如果不去体验一次这样的辽阔与寂静,怎么能明白自身的渺小与嘈杂。
冰岛的经典基本可以分为瀑布、旷野、冰川、海与极光。一般环岛游都会以瀑布为一个个的景点走,我们的导游每一天都会跟我们开一个有关“anotherwaterfall”的玩笑。
其实瀑布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因为人迹罕至,你往往能走得很近很近,走到瀑布的下面,瀑布的上面,瀑布的背面。于是就会有一些很奇特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景。
有一天我们最后一项行程是hiking,走3km到一个山顶去看瀑布,走到道路尽头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导游跟我们讲要往前的话还可以继续,一直走到瀑布最底下。
我们一行人就趟过溪水乱石,踏过泥泞的残雪,走到了瀑布下面,当时天色已晚,暮色四合间风越来越大,越来越冷,我们真的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然后我们看见山脚下立着一个小小绿色指示牌:
当时真的是感到一种非常奇妙的冷幽默,也许哪天真的走到了这个世界的边界,也会是这样一个指示牌,告诉我们,不要往前了。
其实国内这种景点应该是在荒山野岭根本不会有人想去开发的,但是冰岛就很鼓励游客一直往前走,走到底,走到路也穷尽的地方。
这种场合还有很多,往往你走到无法再往下走的地方,再回头一看,发现整个世界都在你来的方向。
我在冰岛最喜欢拍的,就是前无车来后无车往的公路。
我会永远记得那样一个下午,我站在1号公路中间,前后都是辽阔的天与地,左右是游客在喂农场里的矮种马,耳边除了风声呼啸,一切寂寂然。
而我什么烦恼都抛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在这片天地里,望到世界尽头去。
II极光,一切都是为了极光
其实这次去之前我做过功课,十月根本不是极光爆发的季节,看到极光的概率并不大。所以一开始我心态非常平和,就是奔着风景去的。结果到达冰岛之后发现今年十月初正好赶上了一波极光爆发,团里的其他小伙伴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把极光挂在嘴边,追着我们好脾气的导游不停问,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NorthLight?
于是从行程的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多了一项等极光的活动。
第一次出去外面等极光的时候,我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就已经惊呆,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从天空中辨认出银河时就没出息的感动哭了,好像看没看到极光都无关紧要了。
冰岛的酒店到了秋冬季基本上都会提供一项服务,叫NorthLightCall,顾名思义就是在前台登记过后,晚上酒店工作人员如果看到极光就会打电话到房间叫你起床。
旅途第三天我们到了一个小镇,checkin的时候我看着前台登记NorthLightCall的小牌子想了半天,看手机上的app说今晚看到极光的指数才2-3,就觉得还是算了吧,懒得登记了。
结果就是那天晚上,大概9点左右,极光出现了。我们的酒店在一个湖边,据说全酒店所有人都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极光,而我们一个团的人都错过了。
次日早上所有人都在车上长吁短叹,至此能不能看到极光似乎就成了我们这一个小团旅程中的头等大事。
这是我第一次错过极光。
到了第六天,环岛游的行程已经到达了冰岛的最北边,这一天刚好也是极光观测指数最高的一天。按照我们原本的计划,这一天观测极光应该是最好的。
然而,这天冰岛北部多云。
当天由于行程不同,团里的其他5位朋友已经结束行程飞回了首都雷克雅维克,等到晚上七八点,天甚至完全没有黑下来,首都就已经能看到非常强烈的极光了。群里的朋友也发了各种小视频和照片。
然而我们在本来能最清楚看到极光的地方,却只能望云兴叹,透过厚厚的云层,努力分辨天边一丝丝绿光闪烁。
透过云层分辨极光的过程是有趣而煎熬的,这时团里只剩下我们两个和另外一对印度couple,后来这个“greenlight”甚至成了我们四个人的一个梗。
一开始是一个酒店的小姐姐拿手机告诉我怎么用iPhone的拍照模式判断天边是不是真的有极光(而不是你的幻觉),后来我分享给其他三个人的时候大家发现好像只有我的手机能捕捉到一点点,于是就变成我们四个人傻呆呆盯着北方
指着天边说,你们看那边是greenlight吗?还是我出现幻觉了?
据我们的导游讲,这天晚上我们所在地区上空的云层可能达到了米厚,浮云后面还有乌云盖顶。
于是这是我第二次错过极光。
这一次应该是最可惜的一次,因为这天晚上的极光爆发真的非常强烈,在首都明亮的城市光映衬下跃动的极光带都清晰可见。
又过了一天,我们好脾气的导游可能是看我们也太惨了,于是说当天晚上带我们去追极光(他的原话是“Youguyshavetoseethebloodylight”)。
真是旅游业的良心了,冰岛一个追光团也得两百刀了……
那天晚上我们开车去了荒郊野外,在冰岛的寒风里谈笑风生(并不),终于在接近午夜的时候等到了天边渐次亮起的极光,一圈圈点亮了西方的天空。
这时候差不多就已经很满足了,这天夜里的极光虽然不那么强烈,也没有跃动,但是至少肉眼可见了。
也是这天晚上我们才知道,拍极光(如果不是那种强爆发的),一定要用延时曝光才能拍出来,手机可以用来分辨到底有没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肉眼可见,毕竟人眼能看到的才能称之为体验。
本来这天晚上已经看到过了就相安无事了,结果当天晚上回到酒店,我们的NorthLightCall服务又再次通知我们极光出现了,我们顶着寒风在酒店门前又看了会,觉得完全没有在荒郊野外看得清楚就回去了。
然而第二天印度couple告诉我们,就在我们进酒店5分钟后,他们看到了一波极光的dancing,大概有几秒钟的时间。
我跟孙雷面面相觑,实在是无语,到了这份上连扼腕叹息都没力气了。
这算是第三次错过极光吧?
最后一天我们带着无限遗憾的心情回到了首都,本来打算再报个极光团,但是实在太累了(又舍不得钱),当天晚上极光指数虽然高,但是雷克雅维克一直在下雨,天气也不乐观。于是我们决定还是随缘了。
我们在首都是住在著名的鸭子湖旁边的公寓里,那天晚上10点半我第一次出门散步顺便观察天气,看见天边的乌云背后有绿光忽明忽暗在闪烁,一时间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盯着看了一会,才确认那的确是极光。
从第二次错过极光开始,我就神奇的练就了裸眼鉴极光的技能,但凡天空中出现一抹绿光,我就能准确辨认出来到底是不是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