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作者原计划打算体验加拿大越洋航空的直接飞跃大西洋。但在出发之前机型变更成为,所以立即采用第二计划,乘坐冰岛航空由阿姆斯特丹前往蒙特利尔,在凯夫拉维克转机。机型分别为76W和B38M,冰岛航空全波音机队,拥有大量老当益壮的和和三架全新7M8(12架订单)。飞行员团队常年在冰岛大风的情况下起降,技术高超经验丰富。这次二度登上ICE,看看新飞机的加入有没有给冰航带来改变。
来到AMS的一号航站楼,所有国际航班(申根区除外)都从这里出发,到达的时候正值高峰,入口到值机柜台的空间也不充裕,人满为患。冰岛航空从KEF和AMS之间的航班夏季一日两班,为了便于区分间隔十分钟离港。值机柜台在最靠里的1岛,两架飞机的旅客同时值机。在这里冰航通过网上和线下值机分流,没有采用舱位来分。
值机结束来到了AMS著名的观景平台,楼顶开阔的视野给对飞友非常友好,可以看到半个机场的全景。这里要注意平台处在安检外,如果你已经过了安检才想起要上去的话对不起没有机会了
要乘坐的(FI)正在滑入身前的停机位
竟然还有南航大胖可以拍嘿嘿
这架带小翼,注册号TF-ISW的B-er之前在新西兰航空服役(ZK-NCL),17年三月加入冰岛航空机队,机龄20岁,被命名为格尔堡号。冰岛航空所有飞机都由国内的景点来命名,其简短的介绍都贴在L1门右边。作为一个注重旅游业的国家,此举也很能吸引转机的乘客对冰岛的兴趣,可以说非常有创意,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附加作用后面会提到。机上wifi是冰岛航空标配,付费是必需…
众所周知宽体的的双通道很好的解决了单通道乘客挤在中间没法走的情况,亲身体验才感觉到比上次同一航班执飞时多个人走一个通道好多了,今天满舱也应付的来。冰航所有飞机只两个舱段:经济舱和超级经济舱,采用经典排列方式和。
对作者来说一切都很顺利直到登机口。我经济舱线下值机没有预选座位,到了柜台才发现只有一个靠窗的16A,马上被我抢下,心中暗喜。在登机口扫登机牌时红灯亮起被拦下并强行安排至最后一排正中间的位置我一脸懵逼。登机后才发现16A是超经的最后一排。经济舱的座位怎么会和超经放在一起呢?电脑系统出错人工也没有发现吗?作者非常不爽甚至还想投诉…地面客服有改进空间。(我跟FI这个航班一点过不去,之前一次也是唯一一次flightlog没成功就它,这次连靠窗都没)新登机牌标有SeatChange字样41D很难受。
随便翻翻机上读物,更多是关于旅游业的广告和当地特产,更多的在面前的ptv上。把读物电子化可以减少飞机的冗余重量,增加经济效益,非常赞同一部分航司这样的做法。但是当我在翻前面的口袋时发现居然没有耳机?去年冬天淡季坐的时候明明有过的。去问空姐竟然被告知耳机要收费,,在旅游旺季有ptv却不配耳机,而且是要插孔的,难道让大量没带耳机的旅客看无声电影?从这里开始冰岛航空在我脑海里光鲜亮丽的形象变得不那么完美。
坐在最后一排当然要看看独特的舱门设计。在跟cc小姐姐闲聊的时候得知的舱门比要重,但是后舱厨房更宽敞,他们更喜欢在上工作,两条通道也让机舱服务比单通道高效许多
源自上个世纪的客舱控制面板和昏黄的灯光,很有年代感,告诉我们一款更注重乘客感受的机型即将离去。后舱门旁的铭牌上可以看见飞机的信息。
冰岛航空ptv,界面简洁明了,对于中短途来说电影也够看。
这次飞行从D2推开,滑行时间较长,因为AMS风向原因北向运行,使用最远的36L起飞,两台CF6引擎动力强劲,推动吨的滑跑加速也有强烈推背感。VVR。冰岛航空机组一直很nice,log填的非常完整之后也允许了参观驾驶舱的请求。Log附上。安全须知验明正身,还要在卡的封面上做点装饰也真的把宣传做到了极致。每张卡还不一样我的天。。。
最下方一行的调查一项让我耳目一新,之前从来没在任何航司上看到过。点开了可以回答一系列问题然后给各项服务和硬件设施作出反馈,比国内航司电话咨询结束后的评价强了不少。看来冰航还是注重乘客感受的嘛,,干嘛不给耳机?机上硬件设施差评。非常简短,打发一丢丢时间。
有一个飞友专页???讲了之前冰岛航空首航南极的故事,一年半之前就看过,各种说ICE有飞极地的经验,好像也就飞了那么两次,说是以后通航,也没有下文。但是老片子放了那么久,有点烂了,倒是可以把两架极光彩绘的创作故事放上去,会新鲜不少。
三个小时的航程,过了饭点,只提供饮料。冰航飞机上随处可见这种有趣的小介绍。但是头枕垫就成了推销工具...其磨损程度说明飞机也有一定岁数了。说说冰岛本身,网上几乎查不到ICE或者WOW以外航司执飞冰岛的航线有说法是冰岛政府不允许其他航司抢占市场。只允许本地航司执飞
冬天的凯夫拉维克机场。英航和冰岛签了协议
巡航过程很平稳,没有一丝乱流,就是老机型的噪音问题相较于之前乘坐的或者有点明显。落地KEF时地面风斜向40度14节。进近也是出奇的平稳。没有靠窗,只能靠驾驶舱参观度日....。冰航机组效率很高,我到驾驶舱的时候客才下完一半,驾驶舱已经快关完了(和东航那两次参观的时候关车检查单刚做完比快不少)互相交流的时候机组说11节的风都不是事,算很小,都习惯了,有时候节,加上雨雪低能见度还照样落。可见机组水平不差毛航。但是由于停在远机位,摆渡车马上要开,我也不能再多停留,只能下机感受冰岛夏日的“暖风“气温也仅仅是10度。上摆渡车前再看看这台可靠的CF6-80引擎。
穿越大西洋Part2KEF-YUL
KEF坐落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西南,是冰岛航空基地,拥有两条长度相同互相垂直的交叉跑道,但是平日只单跑道运行(01/19或10/28)。双跑道只是为了更好应对冰岛的大侧风。两条跑道可用长度都是m,但航站楼却小的可怜。只有一个,11个单廊桥只能应付一部分飞往美国的航班,其余全是远机位。而且所有廊桥全是在楼的分支上面,在离港高峰航站楼和上海早晚高峰地铁站一样。冰岛人办事效率再高也没办法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这次乘坐的是冰岛航空最新BMax8,注册号TF-ICE的它今年三月刚刚交付,注册号恰巧和航司代码相同。停在4号远机位。位乘客也算比较满。很多的乘客是从欧洲其他地区旅游结束回家的加拿大人,而非在冰岛游玩。冰岛航空近几年把目光转向了廉价穿越大西洋的市场,并打算利用KEF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中转站,#stopover也就是过站,都直接印在了7M8的小翼上,当作宣传。
经典角度来一张。B38M比普通好像是高了一点。万万没想到第一次上Max是在这样一个冰雪之地。特意多拍了几张酥翼的照片。
我:拍张照片探出去没几秒已经湿透。摆渡车司机:这个算很好的天了...
冰岛航空在我乘坐时只有ICE/ICU/ICY三架Max。原定的ICU前序在柏林延误四小时之多,ICY在我到达后就起飞了,能调到ICE实属幸运。飞机连名字都起的那么冰冷…虽然我去过这个冰湖但怎么也读不来冰岛发音,景色实属壮观,是国家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一。安全须知不知道为什么设计成缺一个角。差点以为新飞机已经被人糟蹋了,赶紧看一眼邻座,才发现冰航宣传组大概酒喝多了
因为大雨,个人也只能用一个登机梯,那破玩意连接飞机的一小段平台还没有棚,大家都有点着急挤上飞机,但是单通道的弱势让登机变得十分缓慢。这时候旁边介绍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让乘客有东西可看,不那么焦躁。读完了抬头一看,有空间了,正好走上去。这个副作用我万万没想到。安稳的坐下,架好设备才发现波音的什么轻薄座椅都是吹的,挤出来空间加了一排座椅,腿部空间一点没变,但板凳质感和较厚的版本没什么区别,还可以接受这个航班上座率也不错,7M8执飞是刚好。
翻翻机上读物
为啥杂志要半面正半面反?为啥菜单也缺个角(?Д?≡?д?)!??啊看到冰岛航空所有机型我都刷了一遍我就放心了…..ptv完全相同,机上读物也很多电子化,新飞机触摸屏灵敏度很舒服,比好。
但是窝在里面5个小时??下次再新的飞机我也不干,太挤了。我靠窗一个人坐去上个厕所要劳烦人家还要挣扎一下才能走上过道。不过5h05min航程只带15吨油(多0.2t滑行)千万别乱摸头顶塑料盖板,不知道氧气面罩为什么放的如此暴露,让人容易误触,如果真放下来就不太好了….航程过半飞到了格陵兰。在经济舱掏出大白,旁边的人nice到毫无意见…这是我第一次飞跃大西洋所以说还是要拍标志性的格陵兰海岸,在FL也能清楚看到地面运气非常好。
被挤满的小桌板,后面还有故事。
拍着拍着我开始变得有点饿,午饭时间在机场拍机忘记吃,这不又到了饭点我开始收拾小桌板准备吃饭。掏出手机假装在拍客舱上座率实则是在看餐车有没有出动。然鹅一个小时过去了,log都回来了galley一点动静也没有,全程也只送了两次饮料。这时我才想起了菜单,什么?都要付费?在搞笑吧。5个小时过饭点的旗载航班还没的免费吃?廉价航空作风啊这个是。冰航性质应该不能算廉航。更让我感到无法理解的是之前在冬天乘坐FI同样舱位不过饭点还有热的小点心。为什么冰航要在旺季不提供而在淡季提供呢??一个航司持久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不是吸引乘客回头再来乘坐自己家的航班吗?为什么要在旺季减少开支而在淡季提供完整服务呢?是不是搞反了啊,服务制度真的非常差劲。我情愿付更多的几百块来换去餐食服务。介于票价已经如此低廉再加上服务费机票还是会低于其他航司,加上政府保护在我看来完全没有道理不把餐食加上去。也许是因为冰岛航空干脆不考虑高端群体,专门提供廉价越洋机票。问题在于冰岛已经有本地廉价航空WOWAir与ICE共享市场了,两家公司同时低成本势必会造成冲突,导致一部分高端群体无法感到满足,从而失去好机会。这也许就是冰航难以创造更多利润的原因,本来各种先天优势会使它迅速发展,甚至获得美加第五航权拓展北美西海岸航线。
早知道我自己带吃的了。
去波音新设计的厕所看看,顺便和cc聊两句。所有乘务组之前都是在或上工作的,他们认为后舱厨房比之前小了很多,一般很拥挤。但是硬件设施好不少。转身进门意识到空间完全符合窄体客机风格..一般应对2-3小时的航程,如TXL-KEF这样设计没问题。但是当执飞像KEF-YUL这样5个小时的中程航行,乘客需要走动时,使用厕所时体验就会下滑。这就是用短途客机飞较长航线的弊端。
附上log,还有机打ACARS。
机组非常热心,但也没什么服务。
厕所回来飞机已经飞跃了哈德逊湾进入了加拿大领空开始下高,很快就来到圣劳伦斯河之上开始进近CYUL。云层有点厚,能见度良好15海里,ILSZ落地跑道24R。
10度襟翼拦截ILS对准后15度,放轮。最后襟翼30准备落地VAPPkts收油,接地,扰流板,反推。这样的落地对冰航机组来说太简单了。
Max8的扰流板系统进行过升级,释放速度比NG更快,角度也比老款大,达到了62度。有助于更快减速,部分NG也进行过升级改装。脱离跑到后稳稳滑入机位E2,接上廊桥。机组允许了我到驾驶舱参观的请求。
可以看到Max与老款最大的不同在于巨大的显示屏,然而其他部件为了互通没有很多变化,最经典的配平轮完全相同,只不过现在在手动飞行时也可以自动配平了,机长说这样更方便。顶板还是一样的乱糟糟
顺便说一下这段的PF是机长,他说一切都很先进。如果一个飞行员喜欢新鲜的东西而看着头顶很烦的话,很多信息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也不一定要抬头。[话说冰航没有选配HUD诶...]拍完照是时候离开了。冰岛航空越洋之旅到此为止。
这次体验有惊喜也有失望,冰岛航空针对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服务让我摸着不着头脑。我认为唯吃不能辜负。这样的廉价航空作风可以解释为高端客户可以选择其他高端航司,本公司提供较低的越洋票价,在这一点,他们的确成功了,但这样得不到专注品质生活的人的心。冰航不仅抢占本国航权做成低成本市场,直接和同门的WOWAir正面作对,而非互相合作。新飞机的加入不能说好白菜被猪拱,但是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应。
全文完
ZSSS44Lewis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