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80.html分隔大西洋两岸的美欧,在特朗普时代,因北约军费分摊、双边贸易纠纷及俄德能源合作等因素,陷入二战以来关系最不和谐的状态。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尽管拜登曾经认同普京是个“杀手”,将俄罗斯定位为“美国最大的威胁”,却在4月,提议要与普京举行峰会讨论双边关系。5月19日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美俄外长趁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出席会议的机会会面,为两国元首峰会探路。同日,美国国务院还宣布,放弃对俄罗斯与德国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号”(NordStream2)德方公司及负责人的制裁,缓和与德国的紧张关系,为6月份将举行的欧美领导人峰会营造气氛。有了上述一系列操作与铺垫,拜登政府重建美欧及美俄关系的序幕已拉开。
5月19日,美俄外长于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会谈
美国针对欧洲的新一波“搅局”,势必牵动原本的欧洲地缘政治及敌友得失,致使欧洲政治版图移动,并改变全球格局。在这个酝酿重大变化的前夜,一些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也就见怪不怪了。5月23日,一架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的客机计划从希腊首都雅典飞往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但当其飞经白俄罗斯上空时,遭到白俄罗斯米格29战机伴飞并迫降。这件可能打乱美国如意算盘的事件,相信还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美国重启美欧及美俄关系,必将波及到中欧关系。欧洲政客及小国开始拆中欧关系的台
自欧洲议会5月20日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后,波罗的海小国、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立陶宛5月22日宣布退出中东欧与中国的“17+1”机制。前者是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紧张及美欧关系发生龃龉时,中欧关系走近的重大成果;后者是自年起中国与中东欧建立的领导人会晤机制,每年一次,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首脑或有关领导人出席。上述事件无疑将给中欧关系造成震荡,为中欧关系增添新的变量,给中欧关系未来走向敲响警钟。制不制裁由“美国利益”说了算
“北溪2号”是横亘在美国心中的一根刺。美方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该项目“对欧洲和美国而言都是一个坏主意”,它将削弱欧洲以及乌克兰和北约欧盟东部国家的能源安全。在替乌克兰及北约盟友设想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美方藏着为自己谋利的“猫腻”,即美国对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但俄罗斯天然气比较便宜。今年1月特朗普下台前宣布对俄罗斯籍“命运女神号”(Fortuna)铺管船执行制裁措施,并扬言要制裁德国的相关公司,以迫使已经完成九成多的“北溪二号”项目停工。但拜登政府却于5月19日宣布放弃制裁德国公司和公司的行政总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为豁免这些制裁申辩,称此举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且反对“北溪二号”的立场不变。获悉相关消息后,俄罗斯官员暗示,本次豁免可能有助于华盛顿修补与莫斯科的紧张关系。可见,美国的这个动作明显是“一石二鸟”,而且已经见效:既讨好俄罗斯,为拜登与普京的会晤营造气氛;又安抚欧洲尤其是德国,并对欧洲与中国投资贸易中有可能出现的损失做出象征性的补偿。美欧贸谈成果将对中美下阶段谈判构成压力在解决美欧贸易纠纷方面,双方的谈判也在积极推进,并可望取得进展。美国贸易代表戴琦相信,有望与欧盟解决飞机制造补贴与钢铝关税纠纷。戴琦本月中出席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会时称,寻求在为期四个月的暂停加征关税限期届满前,解决历时17年的美欧飞机补贴争拗问题,有关限期将于7月届满。美方在双边贸易谈判中这种“先欧洲后中国”的套路,就是想用美欧达成的协议来压制中方,其中难免有所谓的“毒丸条款”,即美欧达成的成果同样在中美协议中适用,企图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孤立中国。政府补贴与钢铝关税等问题,在中美之间的贸易中就存在严重分歧。欧洲政坛的稳定与平衡将被打破
中德关系及中欧关系将出现震荡,除了美方“搅局”外,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于今年9月离任,也是个重大变量。在任近16年的欧洲政治女强人,默克尔是中德国关系与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人物。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遭欧洲议会中止后,默克尔还表示“愿为协定每个字担保”,可惜日益民粹化的欧洲议会听不进这样的声音。所以,缺乏默克尔这样的政治家和政治强人,欧盟将会失去方向。而一个缺乏自主性的欧洲,大概率将更加亲美,服从于美国的大战略。若美俄关系有所改善,欧洲在安全方面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如此,欧洲还可能配合美国,在印太战略中插上一脚。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围堵中国,算是达到“理想”,算是把圈子给画圆了。英国脱欧后,原来的德英法三驾马车,只剩下德法双头马,而法国马克龙政府因国内改革推进艰难,对外关系也鲜有建树。法国力主欧盟建立欧洲部队,摆脱对北约的依赖,与美国保持独立性等方面将在欧盟中继续发挥作用;可是其经济实力较弱、国内问题成堆,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法德轴心”中只能扮演着相对弱势的角色。中欧关系有待多方面突破
尽管欧洲议会通过了中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议案,然而在中美竞争、对抗、合作的大格局下,欧洲仍然是中国可以也应该极力争取的合作伙伴。从美方的动作可反证中欧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至关重要。中欧关系仍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欧洲是中美博弈的主战场之一。面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变量,中国可考虑在如下方面寻求突破。第一,在与欧盟理事会、欧洲执行委员会及欧洲议会等欧盟机构继续保持沟通合作之外,重点针对老欧洲的一些友好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希腊、荷兰、瑞士等国,深化双边经贸交流,升级双边自贸协定;在这些国家的外交机构、商务团体、友好协会等要动起来,多做一些有利于发展两国关系的工作。同时,加强与欧洲友好国家的地区、州份、地方政府的来往与交流,在经贸、人文、旅游、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二,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17+1”因立陶宛的退出回到“16+1”,仍然是中国与中东欧关系的重要平台。近期的合作重点应放在抗疫与经贸两个领域,以期双管齐下,事半功倍。第三,撇开欧盟最高一级的机构外,中国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欧盟的经贸团体、商会上面;同时,邀请欧洲议会中的对华友好议员参访中国,包括新疆、西藏等地。本次欧洲议会投票表决中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时,有30张反对票,58票弃权,这88名议员就是重点邀请访华的对象。作者魏开星是香港资深媒体人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网最新精彩文章
欢迎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more”进入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网查看文章TEHEND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运用系统科学优势资源,致力打造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安全、社会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你“在看”我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