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本的行程计划里并没留下太多时间闲逛市区,但行程后半段赶上赵老师腰病发作,我俩也就临时放弃了开ATV去飞机残骸的打算,多了这一趟属于二人世界的雷克雅未克市区游。
雷克雅未克位于北纬64°09′,是世界上最北的首都。年,雷市迎来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第一批常驻居民,他们发觉城市上空经常飘荡着如雾的水汽(也就是丰富的地热资源),于是将此处命名为“Reykjavík”,冰岛语意为“冒烟的港湾”。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是如今瑞典和丹麦的所在地,于是历史上的雷克雅未克也曾分别隶属这两个国家管辖。年丹麦国王在这里发展工业,羊毛制棉、捕鱼、农业和造船业于是欣欣向荣,后来被丹麦承认内部自治。年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冰丹关系中断,冰岛宣布行使外交权和军事防御权,被英军美军先后驻扎。四年后冰岛宣布解散冰丹联盟,成立冰岛共和国,首都便设在雷克雅未克。
↑艺术雕塑“太阳航海者”(Sólfarie),设计者JónGunnarárnason。以维京船只的骨架为雏形展现着方舟对海洋的瞭望,也表达着人们对太阳的歌颂。
从市中心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Hallgrimskirkja)的顶楼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全景。从我们来到冰岛的第一天,就总会坐车路过这座既像管风琴、又颇有黑沙滩边玄武岩造型特色的大教堂,每过15分钟,城市四处还能听见教堂楼顶的敲钟声。这种钟声似乎在欧洲随处都能听到,以前去西欧国家,发现信教徒总是会在钟声响起时停下步子仰望天空;冰岛太冷,路面上见不到几个活人,但还是偶尔能看见有人会抬眼注视着漆黑一片的上空,似乎这种永恒的钟声真的能指引方向一样。
我们早上9点进到教堂里一间纪念品店买了登顶的门票(每人ISK),然后自行退回到入口处上通往顶层的电梯。大概是这里有耶稣吧,无论入口或是楼上都没见到额外的检票人员,购票全凭自觉。出了电梯小爬两级楼梯,中空的位置是每天响不停的大钟,旋转向上,就是一排没有加装玻璃的小窗口了。
这个阁楼可以称得上闭塞、简陋,窗子开得小又高,袖珍的女孩踩在台阶上还得踮着脚。对开的窗子成了天然通风口,硬风呼呼地往脑门灌,不一会儿就吹得头晕眼花,但是窗外的风景绝对值得买票上来一下。
冰岛的房子大多数是灰白色的主体,却拥有北欧特色的彩色屋棚。人走在街道上还没有太大感触,到楼顶才会突然发现雷克雅未克也是一个色彩鲜艳的城市,每座个性鲜明的屋子都有如一位冰岛人,带着一点怪异却可爱异常。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像积木一样四面排开,低低矮矮,从城市兴起时,盖房高度不得超过教堂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了。极目远望,城市尽头是未知的大海,年挪威人遇难的船只漂流到冰岛,自此这座从未被人类踏足的孤岛开启了它的新篇章。
回到一层时发现进入教堂内部的通道已经被拦了警戒线,唱诗班的孩子在开嗓练声,原来是赶上了教堂的礼拜活动。晚到的观光客被拒之门外,伸长脖子好奇地看着往来神色肃穆的基督教徒,宗教的力量,对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来说,不止在书上,也在这些传统仪式中绽放。
教堂据传是以冰岛著名文学家哈尔格林姆斯先生的名字命名,我却没有找到这位Hallgrims的任何资料;门口矗立着著名维京探险家莱弗·艾瑞克森(LEIFREIRICSSON)的雕像,碑文明明白白写着“LEIFREIRICSSONSONOFICELANDDISCOVEREROFVINLAND.”却被中国的各种旅游软文误传成这雕像刻得是冰岛独立之父西格松,实在是个太大的乌龙,看来百科词条那句堂而皇之的“以冰岛著名文学家命名”也不靠谱。
莱弗·艾瑞克森是第一位发现了北美洲的探险家,这座雕像就是美国为纪念他在年前后发现了“VINLAND”(北美的一片森林地区),在冰岛国会成立周年之时专门赠送给冰岛的礼物。相较于冰岛震撼的自然风景,遗憾人们对于它人文历史的追求还是太敷衍了事了些。
从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西行1公里走到托宁湖(Tjo?rnin)边,真正的西格松雕像就立在冰岛议会大厦前的小广场上。不过人们显然并不在意,一心只顾殷切地买来新鲜出炉的面包饼干来投喂湖里的大胖鸭子。我和赵老师就坐在湖边被鸭子拉了屎的长椅上,兴致勃勃欣赏着“鸭子们喋喋不休,朝彼此的屁股咬下去,最后来一只天鹅大姐伸张正义”的好戏。是不是幸福指数高的国家,都有鸭子大佬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
托宁湖就像是雷市最温柔的缪斯。冬天湖水结冰,有冰岛人带着孩子到冰面上踢足球,溜冰高手喜欢在这里大展拳脚,引来一阵阵助兴的口哨声。近处的地热给了水鸟一方栖息之地,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闲走散心,那张颇为滑稽的“冰岛警察无事可做,成天喂鸭子堆雪人”的新闻照片就是在托宁湖畔拍到的。鸭子大鹅们被喂得膘肥体壮,性情彪悍,整天打打闹闹,年轻的男生就能在这里保卫他心爱的姑娘。
说起冰岛人谈恋爱有个不能不提的趣事,由于冰岛人口很少,只有30多万,其中64%的居民都集中在雷克雅未克,所以“相恋多年的爱人是失散多年的兄妹”就成了最让他们头疼的事。冰岛人专门为此开发了一款“反乱伦APP”,约会前先输入对方的姓名,就能通过大数据准确检测出双方的家谱和个人信息,如果有血缘关系,系统就会发出警告。
我们一直等到喂鸭子的红胡大叔掏空了他的面包袋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托宁湖。据说方寸大的湖中鸟类多达几十种,包括了北极燕鸥、绒鸭、赤膀鸭、灰雁、海鸥、斑背潜鸭等等。肥美的胖鸭扑腾翅膀争相抢食的画面太有趣,往湖里丢面包已经成了冰岛人最流行的消遣活动,这里也被人戏称做“世界上最大的面包汤”。回想我们刚到冰岛追极光前喝的那碗热气腾腾的面包羊汤,嘿!这个比喻还真是形象!
冰岛是个拥抱艺术的国家,城市里有高密度的艺术装置、各种猎奇博物馆(比如主街上的阴茎博物馆)、午夜阳光下的夏季音乐节......无数灵感在这里迸发,最简单的展现恐怕就是雷克雅未克街头随处可见的艺术涂鸦。
涂鸦本身具有侵略性,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毫无预警地突然跳进大众的视野,怎样把破坏变成风格,就靠创作者自身的功力了。
城市中心最繁华的主街LaugavegurStreet是艺术家们的天然画布,或俏皮或抽象的涂鸦把整座街道装点得逸趣横生,充满了年轻活力。交叉口一路延伸至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的彩虹路也成了很受欢迎的打卡点。走在街头总是不由自主为这些色彩艳丽的涂鸦作品停伫脚步,如果把喷灌比喻成一把刀,大厨可以用它做出让人赞不绝口的精致料理,而屠夫只会用它粗暴地把骨肉分离。
LaugavegurStreet是雷市最好逛的一条街了,能找到不同风格的餐馆,还有各色的纪念品店和品牌买手店。
冰岛乃至整个北欧地区都很流行一种费尔岛毛衣,通过在反面渡线提花的手法,使得比平针毛衣多了2-3倍的厚度,所以格外保暖。我去年刚好迷上了提花编织,自己动手整了些帽子手套类的小件,在逛街时竟意外发现一款我给赵老师织的同款小绵羊帽子,售价ISK,不由得沾沾自喜。
↑去年年底在家学织的同款帽子,还用剩线打了一副手套。
↑费尔岛织法反面渡线示意。其来源据说是16世纪荷兰捕鱼队在设得兰群岛(现在在苏格兰以北,历史上属于挪威)发现了这种美观又保暖的袜子和连指手套,后来在北欧、波罗的海诸国、冰岛的贸易船只中也大为盛行。20世纪20年代,时尚界领袖人物爱德华王子(爱德华8世)拍了一张在棒球服外面套一件费尔岛毛衣的照片,从而引领了费尔岛毛衣在上流社会的时尚潮流。
几天下来发现冰岛的服装风格其实很雷同,街上的行人穿得也都差不多,可能是天气太特殊了,人们只能穿些功能性强的衣服,物美价廉一点的买ICEWEAR,有更高要求就是户外品牌66°North,配色稍微新颖点的轻轻松松就成了爆款,奢侈品在这里似乎从不流行。这边风景高冷又壮阔,多余的修饰都显扭捏,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物质欲望也会很小吧。
冰岛消费贵,最主要体现在吃。我有个朋友喜欢用可乐作为衡量地区物价水平的标准,每去到一个地方就会买一罐可乐,冰岛的可乐能卖到六七百克朗。可乐在世界各地的营销手段很神奇,我去埃及时人家说埃及可乐里的蔗糖品质特别好,所以特别好喝,出于好奇我们买来尝了;去冰岛前又有人说因为冰岛的水质最纯净,所以冰岛的可乐是一绝,我和赵老师轮着品尝这一罐ISK的可乐,感觉不说好喝都对不起它。
在冰岛省钱的好方法是从超市买了食材回公寓做饭。哪知我们行程很紧凑,大型超市关门时间又很早,愣是拖到最后才见到一家传说中的“粉红小猪”Bónus。Bónus是冰岛最便宜的超市,品种也很齐全,所有冷藏类食品是关在一个自动玻璃门的小屋子里的,人就像走进一台巨大的冷冻冰箱。我们买了两支巨大管的鱼子酱,居然比可乐还便宜点,带回国内到现在都没吃完。赵老师爱上了他家贱兮兮的荧光粉红小猪logo,还专门买了一个编织袋子,如今已经成为他出街买菜必备的时尚单品。
冰淇淋和热狗是我觉得最实惠又美味的两种东西。冰岛人吃冰淇淋是不分四季的,室外的环境让冰淇淋不容易融化,室内又有充沛的地暖。我们住的公寓旁边就有一家网红冰淇淋店Valdis,冰天雪地,我们还专程买了两次冰淇淋。
这是一家大面积涂着蓝色和粉色的少女风店铺,柜台上摆着齐刘海的玩偶娃娃。冰淇淋的价格非常亲民,一个球ISK,两个球ISK,还能使用支付宝付款。销售小妹左压又挤地剜了十多下,才沉甸甸地做出一个球,双球的蛋筒两人分享都要吃很久。冰岛有不输新西兰的奶制品,雪糕和酸奶都非常好吃,各种口味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为了拍照效果买过两种看上去很奇怪的颜色,居然味道都很不错。
热狗一定是自驾中途服务区的最佳快餐选择了,同样的价位,比三明治和面包要美味很多。冰岛的热狗喜欢夹一种炸得酥酥脆脆的洋葱圈,有的还会在热狗肠外包一层焦香可口的煎培根,如果没有特别的忌口,一定要大大方方点上一份“Onewitheverything”的配料,“Einmee?llu”(全料热狗)才是正宗冰岛热狗的灵魂。
雷克雅未克有一家最有名的热狗店——其实就是个停在路边的热狗贩卖车,名字叫“BaejarinsBeztuPylsur”,热狗肠是羊肉做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摊因为曾经接待过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而一举成名,也是冰岛最古老的家族热狗店之一,目前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传说从前他家只在早上售卖,现在为了赚钱变得勤劳了,居然晚上也开始营业,并且狡猾地把量减少了。不过ISK的热狗绝对是几天来我们用餐的性价比之王,我相信它的火爆也绝不光是“克林顿热狗”的名号,因为想在冰岛吃上一顿30块钱以内的正餐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去热狗摊那天其实是想吃个夜宵,想想再买出第二天的早餐也不错,就豪迈地点了八个热狗,等做出来才发现他家根本没有装多余热狗的袋子,只能用手举着。四人哭笑不得地双手端着两个热狗走在雷克雅未克夜晚的街头,像捧着什么了不得的名贵贡品。中途有本地小哥搭讪:“BestHotDogs!”我们想扭头打个招呼,番茄酱就歪歪斜斜流了一地,实在有点狼狈。总有人说冰岛人生得冷漠又古怪,我们却一直感受着他们的慷慨和热情。
↑因为没有空余手来拍照而随便找的一张网图
冰岛吃饭很贵,一顿正餐人均ISK只是正常水平,但是升级到高档点的餐厅又不是极端的贵,这点挺有意思。LaugavegurStreet的尽头开了很多的中高档位的餐厅和咖啡馆,环境雅致,别具一格。我们提前预约了一家出身名门、大隐于市的改良日料店Fishmarkadurinn——来自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老板亲自掌厨,用适合亚洲口味的烹饪方式来做冰岛本土的特色海鲜。
冰岛号称是欧洲里的“广东人”,黑暗料理颇多,他们敢吃发酵的鲨鱼肉、羊的睾丸、海鹦的心脏,还有种以土豆和香菜发酵,配合孜然、当归等中草药制成的高度烈酒“黑死酒”Brennivín(没错,就是为了纪念欧洲黑死病才得名)。食材让人听着瑟瑟发抖,就精挑细选了一家保守做法的餐厅来挽救,Fishmarkadurinn每天有主厨随机搭配的tastingmenu,我们因为有特别想尝试的食物,就选择了单独点餐。
冰岛是少数合法捕食鲸鱼肉的国家之一,虽然听上去很残忍,但就像爱斯基摩人靠着海豹油铸就强健的体魄,早在维京时期冰岛就有了悠久的捕鲸传统。
我们此次也品尝了小须鲸肉,紫红色的鲸鱼肉被整齐切片盛在拙朴厚实的石头盘子里,配合大厨调制的秘制酱料食用。初尝有一种生牛肉的口感,咀嚼几下还有点像猪肝,没有想象中的腥臭味,酱汁还很好吃。目前在冰岛,只有细小身长的小须鲸和全球第二大鲸鱼的长须鲸是被合法捕猎的,长须鲸大多出口给了日本,以获取高额的出口利润。
龙虾汤也是冰岛的特色之一,用的是北欧特有的一种鳌虾,辅以红咖喱、咖啡、重奶油、椰奶、牛油和各种香料烹饪的浓郁海鲜汤。可能是环境寒冷的原因,这边的龙虾汤口味都比较咸,做足了入乡随俗的心理准备,反而觉得口味容易接受得多。餐厅有赠送美味的餐前面包,用面包蘸着龙虾浓汤,应该是最地道的吃法了。
店里主打招牌是帝王蟹腿和烤羊。蟹腿中间劈开,淋上调味后的蟹子蘸着柠檬汁食用。我从去年突然开始很悲惨得螃蟹过敏,每年秋季最爱的大闸蟹已经到了上桌不碰都会浑身瘙痒的程度,这次本着行程末尾、破罐破摔的心态怒吃了两只大蟹腿(不过还是为此特意带了西替利嗪),欣喜若狂地发现帝王蟹不过敏!果然矜贵的女人就该配矜贵的料理。
冰岛的羊肉也很鲜嫩。大片的草地使得冰岛的畜牧业发达,冰岛羊的数量比人还多。冰岛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多年,它们是当年北欧海盗从斯堪第纳维亚和爱尔兰带来的羊的后代,基本上没有和其它羊种杂交,是一种纯种羊。这里的羊肉无疑是我们全程吃到最好的,摆拍精致,火候讲究,下面还配了羊肉糜和萝卜片,使得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我们还点了牛排(分成肉排、鹅肝和牛骨髓,配合烤香菇土豆泥)、鲜虾天妇罗、刺身拼盘、贻贝和两种甜品。冰岛的甜点和冰淇淋难得不像去过的很多国家做得过度甜腻,我们点的百香果和青柠口味还有种解腻的清香,一盘盘上菜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吃到最后有种昏昏欲睡之感。每道菜端上桌时,帅哥服务生都会认真细致地介绍吃法,服务周到而有分寸,让人觉得特别舒适惬意,食材新鲜,基本是随便点餐都不会踩雷的一家餐厅。
餐厅的九菜式tastingmenu统一标价ISK一人,结账时我们四个正好花了ISK。狐狸君很惊讶,以为单点的低消也必须是套餐价格,拿着小票按了三次计算器才肯相信我点的菜单分毫不差地和套餐标价一致。覆盖了全部特色菜目,还明显比套餐高端量足,我简直是个平平无奇的点菜小天才!
其实在吃上面,我还是留了一点遗憾的。
我还有点想尝试萌萌的海鹦肉、冰岛马和驯鹿肉,不过在没有亲眼看到这群小可爱之前,我还是暂时收敛了邪恶的鬼心思,留着下回再实现吧!
带你飞的勺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