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窗玻璃、强劲的扶壁、斜撑的飞虹、连锁的尖拱、蓬勃向上的无数小尖亭和小尖塔,“石室”保留了浓郁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它是远东地区唯一一座纯花岗岩石砌成的哥特式教堂,堪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媲美巴黎圣母院的“石室”在越秀区的老街上,一座高耸的古老哥特式建筑与众不同,这座被广州市民称作“石室”的教堂,历经百年风霜仍保持最本真的面目。周末的一天,我们走入石室圣心教堂,正遇上韩语弥撒,不少韩国人坐在教堂的座椅上安静聆听,弥漫着肃穆而神圣的气氛。实际上,这里不仅是信徒的避风港,于每个到此的游人来说,都是寻觅安详平和之所。
在一德路上,这座堪称能与巴黎圣母院媲美的宏伟建筑格外抢眼,高耸的塔尖,消瘦的身形,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让它很快与周边的其他建筑区别开来。这是广州教区石室教堂,也是天主教广州教区主教座堂,因奉耶稣圣心为主保,故命名为耶稣圣心堂。因教堂全部墙壁、柱子、尖塔是用花岗岩石砌成,故广州的市民百姓称之为“石室”。在众多旅游资料的相关介绍中给它的定位是: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代表杰作之一。
据史料记载,建筑教堂的石料当年是从香港(路线)九龙等处山上采运来的。石室奠基时,明稽章主教分别从耶路撒冷和罗马运来1公斤的泥土埋于基石下,其意义深远:教堂前东侧刻有拉丁文“Jerusalem”即“耶路撒冷”,西侧刻有“Roma”即“罗马”字样,象征着天主教源于东方亚洲的耶路撒冷,发展于西方欧洲的罗马。
既然是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其缔造者也必须是来自中西方。实际上,耶稣圣心堂是由法国两位极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Vonutrin和Humbert设计,中国广东揭西客家人蔡孝工匠监督建造。石室所用石块,数以十万计,有的石块重量超过斤。对所有石料从打磨到砌建,蔡孝都亲自验查。根据维修工程的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蔡孝用了岭南传统建筑的桐油灰浆作为石头之间的粘缝剂,用糯米灰浆来砌砖,不但稳固而且节约成本;穹隆顶部,一部分石块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起来砌结,使建筑物更为牢固。
走访当日,石室教堂的修女告诉记者:“其实建造石室教堂的石匠基本上都是华人,当时华人与欧洲人的建筑思维很不一样。蔡孝当时也只是一个年轻人,鉴于中国的气候跟欧洲的气候不尽相同,所以要打造这个大的工程必须融合中国的建筑技术。对于他提出的糯米粘固方法,法国人开始不以为然,后来一试觉得效果不错,就采用了这个方法,而蔡孝则跟随法国工程师建造石室长达二十年。”
岭南鲜有的哥特式建筑代表雄伟壮观的哥特式圣殿是中世纪基督信仰的光荣之一。实际上,哥特式建筑风格高度概括了信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高耸入云的塔楼,使圣堂成为一种祈祷,而墙壁多是镂空彩绘玻璃,让瀑布般的光倾斜在人们身上,感受到纪念圣人的艺术。
石室教堂是典型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据《广州宗教志》记载,建筑格局基本上是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移植。由于建造年代比巴黎圣母院晚年,又综合了其他欧洲“哥特式”教堂的艺术成就,在艺术和技术造诣上显得更趋成熟。石室的外形挺拔巍峨高耸,堂内空间深远,弧形尖拱跌宕有序,巨大的石柱雄健有力,花式窗棂做工精美,直径7米的大玫瑰花窗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再加上彩绘镶嵌玻璃上的圣经故事和圣人行实,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堂内外气氛既庄严神圣又清幽雅致、沁人心肺,更使朝圣者举心向上之心油然而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正面那一对对称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八角形锥体、空心,高插云霄,现在看到的教堂里的机械大时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钟”,因为在中国钟表史上第一次制造如此大型的大时钟。据石室教堂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这个大时钟是由山东烟台钟表集团公司铸造;东侧是一座大钟楼,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堂内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正面大门上面和四周墙壁分布的花窗棂,都是合掌式,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可惜全毁于二战。教堂修女说:“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国产彩色玻璃,由菲律宾彩绘镶嵌玻璃装饰公司加工制作。”这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肃穆庄严的宗教气氛。“现在出堂沿教堂走一圈,你会发现室外排水的石制兽头也不是西方惯常的怪兽模样,而是中国式的狮头,也许这是天主教融入本地文化的历史见证之一。”石室教堂修女在描述石室建筑风格时告诉记者。
历史变迁从两广总督府到天主教堂查阅史籍,耶稣圣心堂所在地南边,是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宋朝起就已被称为“卖麻街”,东临“百米巷”,西至“玉子巷”,北靠大新街,包括十八铺、十三行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从清初至咸丰十年(年),设在广州外城卖麻街上的两广总督府已历经了两百多年的沧桑。据《广州宗教志》记载,咸丰七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年,法国政府与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条约:“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地方其所租地自行建造礼拜堂、学堂。”“前时所充之天主堂、学校、房屋及附属建筑物,以及其他基督徒曾征用过的房地产,都将归还给法国公使,如果归还的是土地,基督徒可任意在上面造房。”粤桂监牧区首任宗座监牧之法国传教士明稽章看重被炸平的总督部堂基地,要求划给他建造教堂,遭到总督的拒绝。明稽章便依仗法国侵略军势力,由最高司令官(CoupuentDesbors)出面写信给两广总督威胁:“如果24小时以后不给法方一块适合的地,限期一到全城实行戒严。”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参赞大臣哥氏(AcoupentdesBois)于年1月签订合约,将两广总督行署基地永租给巴黎外方传教会兴建天主堂。租地面积为42亩6分6豪,每亩租金为文钱。年又增租地17亩6分9厘,契约规定,所租之地只能建造教堂、学房、医院、育婴堂及传教士住房,不许别用,如或别用契约作废。咸丰皇帝下诏批准建造圣心大教堂的协议中说:“从现在起战争必须永远停止,必须永远真诚地保卫和平”。可见,圣心大教堂也就成了和平的象征和标记。
经历沧桑三换新颜石室教堂范围原占地60多亩,附有中、小学、医院、育婴堂、神学院等。现附属建筑尚有教堂东面的颐铎园(现主教楼)和主教府。石室教堂后墙的彩绘镶嵌玻璃窗原镶嵌着耶稣十二宗徒像,东西两边的高侧尖拱窗全部是彩色玻璃窗,内容为14幅圣经故事和圣人行善图,毁于二战期间,恢复于-年间。年至年,广州教区主教魏畅茂,先是把石室教堂顶部原为木桁桷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又把石室教堂内的木桁经楼和上塔铁梯改为用水泥钢筋建造,并在教堂外东、西、北三面筑起约1.5米高的铁枝栏杆。由于日军南侵,飞机轰炸广州,教堂玻璃几乎都被震毁,窗玻璃损失过半,大时钟也被震停。度过了被层层“绷带”包围的辛酸岁月,耶稣圣心堂教堂自建成以来,在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也经历了两次维修,但因长期风吹雨打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教堂早已伤痕累累,部分结构和构件已严重损坏,到了年教堂仍然危在旦夕。教堂的黄修女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石室当修女的她,目睹了教堂破旧不堪的面目。“当时主教堂到处漏水,很多彩窗玻璃随时都会掉下来,我们看到都非常心痛。但是由于当时宗教政策还不是非常完善,加上天主教一向比较‘穷’,广州教徒又少,所以迟迟没有资金进行大修。”到了年,为配合亚运会和建设文化广州,政府大力支持石室耶稣圣心堂进行第三次大维修。石室耶稣圣心堂的整个主体维修工程的项目,包括屋顶防漏工程、机械大钟工程、内外墙清洗工程、石构件修补工程、防雷系统工程、园林建设工程、绿化工程、堂内家私工程和彩绘镶嵌玻璃窗工程,工程浩大、错综复杂,打造了如今这个壮观、漂亮、神圣的石室耶稣圣心堂。至今,每天游客和信徒都络绎不绝。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君------------
吃喝玩乐IN广州是广州地区最大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