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才苏联解体30周年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

鍖椾含鐥ょ柈鏉冨▉鍖婚櫌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年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美国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白建才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苏联解体30周年: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联解体》的学术报告。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赵学功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张杨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静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杨楠博士应邀担任对话嘉宾。

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李枏研究员主持,各地学者学生共有人在线参加本次学术报告会。

本期特刊发白建材教授和各位对华嘉宾的精彩发言。

主持人(李枏研究员):

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白建才教授给我们做关于“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联解体”的讲座!请允许我对白教授做一下简单介绍。白建才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世界史学科带头人,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与东西方冷战研究》首席专家。白教授长期从事世界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现代史探微》、《“第三种选择”—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战略研究》、《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帝国》、《美苏冷战史》等著作多部。特别是对美国对外隐蔽行动战略的研究,白教授的成就是开拓性的。下面有请白老师给我们讲课,大家欢迎。

主讲人(白建才教授):

非常感谢李老师。感谢李老师热情洋溢的介绍,特别感谢美国研究所给我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和各位同仁专家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美国的冷战战略和苏联解体的关系问题。

30年前,年,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了,坍塌了。这样一个大国为什么会在瞬间坍塌呢?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拉夫贝在他的《美国,俄国和冷战》这部名著中说:“这个74年的苏联,仿佛被魔法师的魔杖点了一下就消失了。”这句话说得非常生动,但事实又不是那么简单。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和十月革命的发生一样,同样是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这样评价: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灾难。不可否认,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世界,不仅仅是俄罗斯,对于苏联,乃至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在年解体呢?苏联解体后,各国学术界都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原罪说。这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本身是一个早产的革命。当时俄国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所以是这场革命搞得太早了,苏维埃共和国最终必然要解体。甚至有人认为十月革命就是列宁在德国的资助下发动的,甚至把列宁说成是德国间谍,搞的一场阴谋。这是在俄罗斯和西方比较盛行的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斯大林模式失败说。这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有很多的弊端。高度集中的集权统治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最终必然要走向失败。这是第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第三种观点是民族矛盾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苏联长期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同化政策,导致苏联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到一定的时间,随着那些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他们要脱离苏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四种观点是帝国必然灭亡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大帝国。它和历史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由于无限的扩张,背的包袱过重,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最终必然要解体。

还有一种观点是葬送说。这种观点主要是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

下面这种观点是苏共错误说。主要认为苏联共产党在历史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这些错误引起了普遍的不满,最终导致苏联的崩溃。

还有一种观点是上层自决说,认为苏联的解体实际上是极少数上层人士做出的决定。主要是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等人决定的。

阴谋论,这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美国的阴谋,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顾问雅科夫列夫、还有叶利钦,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还有当时的其他一些主要当事人,都受到了美国中情局影响,是中情局间谍。

此外还有“抛弃说”“和平演变说”“美国遏制说”和“历史合力论”等等。

总而言之,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只是列举了这么几种。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我本人的观点倾向于“历史合力论”。我认为苏联之所以在80年代末发生剧变,在年解体,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内部。在苏联内部,主要是由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观念转变,他的政策转向和改革失误,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同时,由于苏联体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苏联领导层所犯的一系列错误,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个内因是苏联解体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但是苏联解体,也有外因的作用。外因就是美国制定和实施的对苏联的冷战战略,它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

下面我想就外因的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个问题,讲一下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也就是遏制战略。第二个问题讲一下美国遏制大战略体系的构建。第三个问题讲一下美国冷战战略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遏制战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是遏制战略。这里首先就涉及到大战略这个概念。大战略这个概念,它是在近代由西方的军事理论家首先提出来的,在19世纪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是他当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详细的论证。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做详细论证的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利德尔?哈特在年出版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历史上的决定性的战争》。在这本著作中,利德尔?哈特有专门的一节论述了大战略的问题。他认为大战略是位居于战略之上的更高级的战略。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及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也就是说,利德尔?哈特认为大战略是比一般的战略更高层次的战略。它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也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利德尔?哈特在提出这个大战略理论之后,很快在西方军事界被付诸实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美国和英国的参谋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联合会议,讨论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的大战略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就确定了盟军的“先欧后亚”的大战略。会议结束后形成的备忘录的名称就叫《美英大战略》。可见这时大战略这个概念和理论已被运用到反法西斯战争之中。在二次大战以后,“大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根据年美国的百科全书对大战略及概念的解释,它认为大战略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平时与战时发展并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以及军事力量,以给予国家政策最大限度支持的艺术和科学。按照这个解释,大战略不再仅仅是一种军事战略,不仅仅运用军事方面;而且在平时,它也是可以被运用的一个战略。它是通过发展并运用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的还有军事的全部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的一种战略。所以它就不仅仅是在军事方面被运用了,在和平时期也可以运用。我们中国的学者在90年代以来开始了对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军事科学院的吴春秋先生。吴春秋出版了多本著作研究大战略,其中在年出版的《大战略论》这本著作中,他对“大战略“的概念作了这样的界定: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中国学者对“大战略”的概念的界定。除了吴春秋先生之外,我们国内也还有其他一些学者在研究“大战略”问题,比如著名的美国史专家、同样也是国际关系问题专家的时殷弘先生。关于大战略问题,这些年来已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

从“大战略”的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国家或者国家联盟为了实现某一个时期的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高战略或者总体战略。它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统领着众多战略和子战略。

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实施必须要综合运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就是说它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力量,而必须要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实现其大战略的目标。

从这两个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看出“大战略”在国家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某一个时期的政治目标,其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能否制定合适的大战略,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大战略体系。

那么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它的大战略就是遏制战略。在冷战时期,可以说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战略的研究和运用的国家。美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冷战战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冷战战略体系。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体系中,遏制战略是美国政府最先制定的一个基本战略,或者说是核心战略。

那么遏制战略是何时制定的呢?关于遏制政策的思想是年乔治?凯南在他的那份长电报里提出来的,年,他又在那篇x文章中对遏制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而形成了一种遏制的政策观念。杜鲁门政府很快就把这个遏制政策付诸实践。但是在政策文件中没有做明确的阐述,一直到年杜鲁门政府制定的《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与计划》,也就是NSC68号文件。这个文件对遏制政策的内涵做了非常具体、清晰的阐述。文件中说,当前美国的总政策是要创造一种让美国制度得以生存和繁荣的国际环境。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执行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政策:一个基本政策是谋求发展一个健康的国际社会。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美国也会奉行这一政策。也就是说,这个政策其实在任何时候,或者说任何国家,都是要执行的一个基本政策,是一个比较概括的政策。另一个便是遏制苏联制度的政策。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基本政策。那么这个遏制政策到底是什么呢?文件做了非常清晰的表述。指出遏制政策,就是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以期达到以下四个目的的政策:第一,阻止苏联强权的进一步扩张;第二,要揭露苏联宣传的欺骗性;第三,减少苏联的控制和影响;第四,在苏联制度内培植破坏力量,使克里姆林宫至少能改变其做法,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

这就是68号文件对遏制政策的一个很具体的阐述。杜鲁门政府通过68号文件正式确立的遏制政策就是冷战期间杜鲁门政府的大战略。在杜鲁门之后,冷战时期美国几届政府都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大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新面貌战略”,肯尼迪政府提出了“和平战略”,尼克松政府提出了“缓和战略”,卡特政府提出了“人权战略”,里根政府提出了“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还有老布什政府是“超越遏制战略”。这是杜鲁门之后,美国几届政府提出的“大战略”概念。这些概念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遏制战略”这个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说它们本质上都是遏制战略,也就是要遏制苏联和所谓的共产主义的扩张,要促使苏联东欧的内部发生变化。那么为什么他们要提出一个不同于“遏制战略”的概念呢?这主要是美国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因为每位总统上台以后都要和他的前任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不可能完全照抄照搬前任的政策,需要标新立异,需要说明并且显示他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总统。另外,就是随着冷战态势不断变化,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适度的战略调整。所以,无论是艾森豪威尔还是到后来的老布什总统,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大战略的概念,但是这些本质上都是遏制战略。可以说,只要是在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之下,遏制苏联集团的所谓的共产主义扩张的就是美国的第一要务,遏制战略也必然是美国的大战略。这个不是我们强加给美国政府的,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或者说最有资格来解释来说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大战略到底是什么,是老布什总统,也就是冷战时期结束冷战的美国的最后一任总统。在老布什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合写的回忆录里,他们说:“正是有了哈里?杜鲁门的遏制政策及其后来历届政府的坚持,我们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收获。”这段话就明确地讲到,是杜鲁门制定的遏制政策,后来的历届政府都坚持了遏制政策。另一段话说:“从年开始,美国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的核心一直是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统治与流行。这个战略,意在阻止莫斯科扩大其势力范围,并以此期望苏联共产主义将最终被转变成一种较少危险的东西。”这段话也明确讲到了,遏制苏联或所谓共产主义的统治和流行,是美国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的核心。所以我认为根据这个老布什总统的论述,他总结整个冷战时期美国的基本战略是遏制政策或者说遏制战略,这其实就是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

二、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大战略体系

第二个问题,我们再分析一下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大战略体系。“大战略”作为国家的最高战略,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它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这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一个特点,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仅是一个战略,它还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就犹如一座金字塔,在它的下面是由各个层面的战略作为基础,它是由各个层面具体的战略架构起来的。对这个问题,法国的战略理论家薄富尔也有一个很具体的论述。他认为,大战略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战略。位于顶端的是大战略,他称之为总体战略。这个大战略,这个总体战略是决定各个领域战略的目标,并且整合各个战略的行动。其次就是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各个领域的分类战略,他称之为全面战略。这些战略的功能就是为实现大战略的目标,在本领域内分配任务和协调行动。第三个层次的战略,就是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战略下面,在每一个领域内,又有许多分支战略用于指导各种不同的活动。根据薄福尔的这个理论,我们制作了这样一个图。

这就是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大战略体系,位于顶端的是遏制战略,下面第二个层次的是经济遏制战略、政治遏制战略,军事遏制战略、意识形态战略和隐蔽行动战略;在第二个层次的战略下面,又有一些分支战略,比如说经济遏制战略下面有贸易管制战略、经济援助战略、经济制裁战略;在政治遏制战略下面,有同盟战略、孤立战略、分化战略、策反战略;在军事遏制战略下面,又有军事同盟战略、核威慑战略、军备竞赛战略、军备控制战略;在意识形态战略下面,又有交流战略、宣传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在隐蔽行动战略下面,又有隐蔽的政治战略、隐蔽的经济战略、隐蔽的宣传战略、还有准军事行动战略。这是遏制大战略体系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它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包括全部,还有很多很多的战略。由于我们研究条件的限制,我在这儿主要列举这样一些战略,这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这就是遏制大战略体系。

三、美国冷战战略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我们重点的分析一下美国的冷战战略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前高官罗伯特?盖茨(在尼克松到老布什政府期间,冷战时期的这五届政府里边,长期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并且担任过中央情报局的副局长,局长,也担任过国防部长)写了一本回忆录《FromtheShadow:theUltimateInsider’sStoryofFivePresidentsandhowTheyWontheColdWar.》。他在回忆录里是这样分析的:“苏联内部的改革和挑战是苏联帝国走向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我看来,来自西方和美国的急剧增加的经济、政治、军事压力,在迫使苏联意识到必须马上改革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这段话讲得比较客观,我是认同的,就是说苏联的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内部的改革和挑战。但这个改革和挑战到底是来自何方呢?从外部来说,就是来自于西方和美国对苏联持续增加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军事的压力,也就是说西方包括美国长期实施的遏制战略,经济遏制战略、政治遏制战略等等一系列的冷战战略,给苏联增加了极大的困难,迫使苏联意识到必须马上改革。在这个方面,美国的冷战战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罗伯特?盖茨的评价。

我们下面就具体看一下,美国的冷战战略到底具体起了哪些作用。

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在政治上,美国长期实施的冷战战略一定程度上在苏联培植加强了反社会主义因素,煽动了民族分裂主义,激化了苏联国内的矛盾,造成苏联社会的紧张气氛,加剧了苏联的动荡。这是在政治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这方面我想以美国对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支持为例。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号文件,要加强东西方的交流。这个文件确立了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和交流战略,就是要通过扩大和加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交流,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来促使苏联和东欧内部发生变化。在这个战略制定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活动。首先加强了“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还有“美国之音”,对苏联东欧的广播。其次,从年开始,在中情局的支持之下,由“自由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开始实施一个项目——图书项目。这个图书项目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给苏联东欧的那些精英寄送西方的图书杂志。通过各种方式,有些是直接邮寄的方式;有些是通过西方一些到苏联去旅游的游客,让他们带过去;有些是苏联东欧的一些游客到西方来旅游,然后让他们带回去;还有就是由美国驻苏联东欧的外交官带到苏联和其他各个国家。就是通过各种形式把这些书和刊物送给苏联东欧的一些精英人士。并且它是有选择的,不是说随便给什么人都给送,而是把这些寄送给那些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那么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呢?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一些著作,包括一些理论著作,也包括一些文学著作,也就是说主要是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宣传西方的生活方式。这个项目从年开始实施,一直到年结束,持续了三十多年。那么一共送了有多少书呢?根据一位西方学者,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西方学者,他的统计,给苏联东欧至少送了万册,其中给苏联有上百万册。这个图书项目的实施,应该说它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按照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他们认为,一部图书,一本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或信仰,因此他们长期实施这样的项目。通过这样一些项目和行动,到60年代,在苏联,出现了持不同政见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索尔仁尼琴。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这个索尔仁尼琴也定期收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给他送来的图书,也就是说索尔仁尼琴也是这个图书项目实施的一个对象。年,索尔仁尼琴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协会的名誉会员。这其实是对索尔仁尼琴的一个极大的支持。到年,索尔仁尼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年,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索尔仁尼琴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把这个书稿送到了西方,后来在巴黎出版。年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国,驱逐出国之后,美国参议院很快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的称号,美国的《时代周刊》也把索尔仁尼琴作为当年的一期周刊的封面人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还有其他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给予了各个方面的支持。除了索尔仁尼琴之外,萨哈罗夫也是当时很著名的一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在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也是西方对萨哈罗夫的支持。一直到年,美国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支持一直在搞。年5月29号~6月1号,里根总统访问苏联。访苏期间,在莫斯科,他和戈尔巴乔夫会谈之前就接见了持不同政见者,他给这些持不同政见者强调,要在苏联建立民主机制;同时,里根总统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共进午餐,在共进午餐的时候他还提到,说《古拉格群岛》这部书现在苏联还没有出版。在他提到这个问题之后,苏联《新世界》杂志的主编当时就表示说让他们尽快出版。到年底,《新世界》(此刊物在苏联当时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刊物,发行量高达上百万)就连载了《古拉格群岛》。另外,在这次访问中,里根还在莫斯科大学发表了演讲,“对自由大加颂扬”。这个演讲“使大学生如醉如狂”,“欢欣鼓舞,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当时美国驻苏联大使杰克?马特洛克在《苏联解体亲历记》里的描述。可见美国政府长期对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在苏联的剧变过程中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里根访问苏联之后,苏联有位诗人叫安德烈?沃日涅申斯基,他有一个很高的评价。他说里根的到访是苏联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里根总统的讲话与姿态鼓舞了全苏联的改革者,激励了苏联人民起来结束他们在传统政治中无所作为的状态,去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这是苏联的一位诗人对里根访问苏联的评价,可见当时里根对苏联的访问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当时是年,正是苏联发生剧变的一个关键的时期。戈尔巴乔夫从年3月上台之后提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他的改革开始是从经济入手,到了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开始着手进行政治改革。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里根又到访苏联,他在苏联的这一系列的活动起了一个火上浇油和煽风点火的作用,使得戈尔巴乔夫的这个改革可以说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所谓的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其次,在经济方面,美国实施的对外经济援助战略挽救了濒临崩溃的西欧资本主义各国,巩固了对苏联冷战的前沿阵地,加强了西方阵营的力量,扩大了美国反苏反共的势力范围。对苏联集团长期实施的贸易管制战略,实际上把苏联集团阻隔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之外,加剧了苏联的困难,加速了苏联的崩溃。美国实施的经济遏制战略确实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外经济援助战略,具体说就是它的马歇尔计划,对于改变当时西欧的政治格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在二次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这些国家,在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经济非常困难。由于经济非常困难,国内矛盾也就非常尖锐,共产党的势力和影响力就非常大,可以说在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挺进,大有夺取政权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挽救西欧的资本主义各国,迅速地实施了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西欧,英国、法国、也包括德国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的恢复,政治上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样就巩固了对苏联冷战的前沿阵地。对苏联集团实施的贸易遏制战略是从年就开始,严格限制西方各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战略物资、高技术产品,还有重要的战略资源等等。贸易管制战略实施的结果实际上是把苏联集团阻隔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外。我们知道二次大战以后,全球化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相互交流,而苏联被阻隔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之外,再加上苏联体制本身的问题,使得苏联的科技实力总体上大大地落后于美国和西方。除了军事技术、航天技术之外,其他领域都大大落后于西方。根据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这部书里的数据,到80年代中期,美国有计算机万台,而苏联只有5万台。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到80年中期,美国的计算机几乎已经普及,苏联当时只有5万台,而且性能各个方面都很落后,可见苏联的经济技术是大大地落后于西方,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这样就加剧了苏联的困难,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特别需要讲的一个事件就是当时美国对苏联实施了一个“沙特行动”。在年,美国政府和沙特阿拉伯在暗中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产量来降低石油价格,以此来打击苏联外汇收入。我们知道苏联对外贸易的外汇收入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靠对各国的军火销售。另一方面,最主要就是靠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输出。由于美国实施沙特行动,导致在和86年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原来的石油价格一桶是30美元,到后来,就下降到12美元,石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苏联的外汇收入就减少5亿美元。所以这个行动对苏联经济上的打击非常大,因为当时苏联正在实施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加速经济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外汇来投资,但是,“沙特行动”的实施使得苏联的外汇收入急剧减少,同时苏联军火销售的收入也减少了。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之后中东石油国家也收入减少,没钱买苏联的军火,所以苏联军火也收入减少了。80年代中期美国实施的这个隐蔽行动,叫“沙特行动”。这个行动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打击。总而言之,在经济上,美国实施的经济遏制战略对苏联确实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加剧了苏联的困难,最终又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第三个方面,就是美国实施的一系列的军事遏制战略,实际上把苏联拖入一个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之中,使得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美国在阿富汗、非洲还有拉丁美洲各地对苏联的反击,使得苏联的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苏联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加快国内的改革。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总统八年的任期内,在促使苏联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反苏反共的人士,上台之后了解到苏联当时的经济已经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这种情况下,他就决定要全力反击,要在他的任期内对苏联造成一个即使不是搞垮苏联也是要对苏联造成一个巨大打击,所以他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其中包括“星球大战计划”(他曾在英国发表演说声称要将共产主义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这个“星球大战计划”,其实就是要把美苏的军备竞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一个层次,提升到太空。当时里根政府认为,这个战略防御计划需要很多钱,美国有钱有能力,但苏联经济非常困难,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提出这个计划的目的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个计划来加剧苏联的困难,迫使苏联屈服。“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也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苏联当时也是非常非常担心,如果和美国对着干也搞太空军备竞赛,苏联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如果要苏联马上就屈服,苏联也不会这么做,所以双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和里根在日内瓦进行了第一次会晤。年,他们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进行了第二次会晤。在每一次会谈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都提出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特别是在年雷克雅未克会谈中,刚开始双方都谈得很好,在军备限制和削减方面,双方都做了让步,特别是苏联,几乎要达成协议了。比如说关于销毁中短程导弹的协议,双方几乎已经要达成这个协议了,但是到最后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个条件,说我们要签订这个协议要有一个条件,也就是美国必须要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时一听非常生气,马上就走了,使得这次会谈不欢而散。可见苏联对“星球大战计划”非常在意,这个计划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这样一种无休止军备竞赛,确实是让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时候苏联的经济已经无力负担了。另外就是里根上台以后提出了里根主义,要在全球对苏联进行反击,特别是在阿富汗。里根政府支持阿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装,从年开始给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装提供了毒刺式导弹,这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便携式导弹,它可以扛在肩上,操作也简单,而且这个导弹发射出去之后,一直追着直升飞机,也就是说只要对准一个直升飞机发射这个导弹,这个飞机很难逃得掉,所以是威力非常巨大的一种微型导弹。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在获得这个导弹之后,战场的局面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苏联有制空权,苏联的直升飞机很多也很厉害,把阿富汗反政府武装轰炸得无处躲藏,但是自从阿富汗反政府武装获得毒刺式导弹之后,很快把苏联直升飞机击落了许多,导致苏联的直升飞机不敢飞了。美国对阿富汗反政府武装支持使得苏联在阿富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后来苏联很快决定要从阿富汗撤军。所以在军事上,美国实施的这一系列的军事遏制战略对苏联的战略收缩,对苏联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对苏联加快国内的改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长期实施的宣传战、心理战等战略可以说是毒化了苏联人民的思想信念,煽动了人们对现政权和社会制度的不满,激发了人们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向往,传播了各地反抗的信息,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丧失了理想信念,以致当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的时候,很少有人反对。美国非常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特别是宣传战、心理战。美国实施宣传战、心理战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还有“美国之音”。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手段,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的图书计划。通过这些广播、各种宣传品和各种书籍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宣传西方美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揭露苏联东欧国家的阴暗面。这些东西,苏联人原来是看不到的,但是通过这些广播电台和书籍,他们看到了。这里边当然有真的有假的,真真假假,因为它是宣传战。美国实施的宣传战,包括白色宣传、灰色宣传和黑色宣传。这些所谓灰色宣传、黑色宣传的很多东西就是真真假假的,有些甚至还是凭空捏造。当对方的受众接受了这些宣传,自然毒化了这些受众的思想信念,也煽动了这些人们对现政府和社会制度的不满,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向往,最终使得苏联的广大党员还有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丧失了理想信念。特别在年八一九政变失败之后,戈尔巴乔夫很快宣布他辞去党的总书记的职务,并且建议解散苏共。当时戈尔巴乔夫提出之后,没有遭到人们的反对。他宣布要解散苏联共产党,这个苏联共产党当时也有四五千万人,但是,他宣布解散也没有遭到人们的反对。足见苏联广大的党员和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丧失了他们的理想信念。所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实施的遏制战略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甚至在冷战结束以后,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冷战实际上是一场“人心之争”,实际上争夺的是人们的灵魂。而在这场斗争中,美国通过广播宣传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在西方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得出了这么两点结论。

第一点,就是美国在冷战期间构建的遏制大战略的体系,或者说美国的冷战战略体系对促使苏联解体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各个方面的战略互相配合共同作用,使得遏制战略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这是第一个结论,就是美国的冷战战略体系,不是某一个战略,而是整个的冷战战略体系对促使苏联解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催化剂的作用。

第二点,就是苏联的解体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苏共历史上所犯的一系列错误,还有苏联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还有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这些是内因,而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外因。在内因和外因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它是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没有美国长期施加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巨大压力,苏联也是不可能解体的。美国的冷战战略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外因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外因的作用,苏联也是不可能解体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级舒娅同学整理)

END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ly/10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