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46.html
大家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转眼快两百年没见了,有没有格外想念同学和课堂?
开年大课姗姗来迟,必须请来重磅嘉宾才对得起大家跨越了鼠年和牛年的期待。这位名副其实的“斜杠大咖”,既是中国最年轻的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又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大咖魅力先睹为快:
△北京卫视《全面小康,全面解码》王义桅部分节选
△年3月,王义桅受邀参加外交部蓝厅论坛“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年,王义桅(右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首届《信使》论坛,并做主旨发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思想实验室的底色”
借王义桅教授引用的歌词来作为本期预告主题吧:
“天下一家”看似一个大命题,却是实实在在切身相关的存在,甚至今天的国际变局让它比以往时候更清晰。我们身处这个大变局与伟大复兴相交织的时代,必须学会抓住一个更高的视角来重新观察自身,观察所处行业,观察新的赛道。
我曾以为是我眼界小,其实是我站得不够高。
我们以为世界与我们多少有点距离,其实我们就是世界。
除了南极洲的企鹅,各大洲居民都听过他讲“一带一路”。
两千多年前,一位张姓男子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让中国人第一次睁开眼看世界。现在,一位王姓学者在全球各地传播中国声音,并出版了多部“一带一路”专著,被译成近三十种文字,成为一带一路最前沿的研究者、呐喊者。他的朋友笑谈:“除了南极洲的企鹅,各大洲居民都听过他讲‘一带一路’。”△王义桅部分专著如果没有王义桅教授的阐述,“一带一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像只是一个顶层纲领性的概念。但经过他的个性解读,我们可以从一个高角度的切入口去思考平时可能少触及的层面,比如休戚与共,比如大国担当。“关门搞建设”注定搞不出什么名堂,以前不行,现在更不行。中国人很早就明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独善其身并不能让自己持续强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有生命力的关系格局。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做的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中国近些年的发展经验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诉求一拍即合,逐渐融合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甚至一步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话语权。无论在文化、经济还是政治层面,一带一路都是对“大国担当”有声有色的阐述。△王义桅教授王义桅在《世界是通的》一书中提出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往大了看这是国与国的交往之道;往小了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是否也会有所启发?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先歪个楼。最近有多少人在看《创造营·汉语桥·》?在五花八门选秀节目让人目不暇接的今天,连一档内娱选秀都要绞尽脑汁创新走国际团的路线,可见“全球化”的思维已经渗透到生活的不同角落,文化之间的界限被悄然打破在共性需求面前。△《创造营》聚集不同国家选手打造国际团前面提到不同国家在共同发展的进程中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在王义桅的阐述中,我们最终是无法割裂的命运共同体。(串台预警)王义桅是国内最早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公共外交研究的学者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和一带一路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在推动合作的过程中探索一种“新型全球化”。相信经过年,我们对全球化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切身感触。席卷世界各地的疫情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无形转化为一张可以数据化的大网,人们突然迅速意识到“兼济天下”的必要性。借用王义桅的总结,疫情对世界的一大影响是进入了“人的全球化”这一新时代。全球化规则悄然改变,比如从“共赢”到“全胜”,从聚焦强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