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自己挺贪婪的,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想去,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出国旅行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然而世界之大,真是令人看不过来。不知不觉,我们的行程已经到了第九天,第九天的行程中,要从约旦过境回到以色列,听说以色列的安检会严格多了,时间也会长一些。结果比预计的快一些。
从约旦过境到以色列后,以色列的导游小梁已经在接我们一行18人了。说到小梁,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是我们中国河南人,是个犹太后裔,他是八年前与七个犹太后裔河南小伙子一起来以色列的,当年以色列把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许多都召回来,以振兴以色列,他便来了,先是学习有关犹太宗教方面的知识三年,后是当兵三年,再后来是学习当导游。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非常好听,知识面很广。
细心的他,还给我们画了圣诞大教堂的游览图,我开始还没有意识这图有什么用,
后来才发现,真应该仔细看看,才能看到精华之处。
大巴接上我们后,往伯利恒开,沿途看到了许多隔离墙。还没有走到伯利恒的以色列的检查站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巴以隔离墙。梁导介绍,自从有了巴以隔离墙以后,人体自杀炸弹的恐怖事件减少了90%以上。
(我们离隔离墙没有那么近,只是远远看着)
这里虽然是巴勒斯坦,但梁导的切身感受和我们几天在约旦以色列的直观感觉,当地老百姓都是很舒适和安逸的。
伯利恒到耶路撒冷的主要道路在耶路撒冷的市区边界处(拉结墓)被切断。伯利恒居民只允许经过特别许可前往耶路撒冷(该地区主要的社会、经济和宗教中心),通常也被拒绝。到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其他地方旅行也有限制,有时受到阻止。该市定期进行严格的宵禁,不允许居民离开家。
以色列修筑的西岸栅栏已经对伯利恒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影响。栅栏经过该市建成区的北侧,距离阿依达难民营和另外一边的耶路撒冷市边界都仅有数米远。
从伯利恒地区到西岸地区其他地方的大部分进出口现已被以色列的检查哨和路障所控制,限制的严格程度受到以色列安全部门的指示。伯利恒的巴勒斯坦居民前往耶路撒冷需要通行证。
检查站的以色列武装警察上了我们的旅行车,请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自己的护照拿在手上,全副武装的警察上车,在车厢走廊里巡视查验,请上看到我们是中国游客,微笑着嘴里发出了以色列腔调的“你好”的问候,我们也报以微笑给以回应。告诫我们千万不能拍照,于是不敢。
伯利恒当局规定,进入伯利恒后,必须使用当地的导游。这应该是一种对劳务市场垄断性保护,或者说是为了扩大本地居民就业的措施吧。巴勒斯坦人未经许可不允许进入市郊的犹太人圣地拉结墓。由于伯利恒和附近的圣经中的所罗门池位于A区,以色列公民没有以色列军事当局的允许,也不得前往那里。梁导只好下了大巴。
(这是当地的女导游,她只负责带我们去了圣诞大教堂,还有一个橄榄木雕工艺品店)
顺利通过了安检,予以放行。车辆开始通过隔离墙的检查站,我们就进入了伯利恒的市区。
第九天的行程:约旦死海-车程1.5小时-伯利恒—车程0.5小时-耶路撒冷
早餐后我们到了以约阿伦比桥边境。
过境后,通过检查到达耶稣诞生之地伯利恒,午餐享用了阿拉伯特色烤肉大餐,真是正宗好吃,尤其还有现炸的薯条牛肉。
瞧瞧我们个个都吃的不亦乐乎。
第九天第一站:圣诞大教堂
走过伯利恒的大街小巷。
“圣诞大教堂”位于伯利恒的马槽广场,建在耶稣出生的马槽所在地伯利恒之星洞遗址之上。
史料记载,为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所建,属亚美尼亚东正教。公元年海伦娜来巴勒斯坦朝圣时,选定2世纪圣?贾斯汀考证的这个圣诞洞穴为址,历时14年终于建成了圣诞教堂。千年来圣诞教堂屡遭地震和战火洗劫和多次修建,目前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
整个教堂的外观造型,看上去颇像一座中世纪的城堡,朴素无华,坚实牢固。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新成员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
在圣诞大教堂真是能感受到文化与宗教的震撼,直至灵魂深处。我们到时这个大教堂正在修理,许多地方搭着脚手架,但就这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们还是好多好多。
要想进入教堂,先得弯腰曲背,将头尽可能地低下,方能通过一个仅有1.2米高的门洞。有人说,这是为了让人们在耶酥诞生之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的确,当无数教徒和游人在这低矮狭小的门洞里佝偻着身躯窘迫地穿过,也确能产生这样的客观效果。但这矮小的洞门并非教堂的最初设计,而是后来改建成这个样子的;改建的目的,也并非为了让人感受到自己在耶酥面前的低下和卑贱。
实际上,入口处原来是一扇高大的拱门,中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并占领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后,遭到当时阿拉伯人的殊死抵抗。为阻止阿拉伯军队,尤其是阿拉伯骑兵长驱直入教堂,他们把圣诞教堂的大门用石块严严实实地封闭了起来。后来,为了便于教徒出入,才又在密封的原门上劈出了这孔小洞。
步入教堂,两排斑驳的石柱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石柱上方,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整座教堂显得宽敞、高大,静穆肃然。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修,这图是以前游客拍的。
精美的马赛克拍到一个角
教堂内光线昏暗、烛光摇曳,许多颂扬耶稣和圣母的画像颜色深暗,年头久远,人非常多,我们排队慢慢往前走着。
只要买蜡烛的,就可以进到里面去
边排队,边看圣经,真的好虔诚
精美的雕刻
这个穿黄衣服虔诚的女人,在这个像前,一直在哭着祷告,半小时也不止
教堂里最为神圣的地方--“圣诞洞”,人们在这里等候进入,后来拥挤没有次序了,大家都使劲往前挤,又热又闷,有些朋友都打退堂鼓了,俺还是挤进去了,为了看到神圣的地方。
小门很小,大家都要挤进去,于是控制人数,放几个放几个
被人肉挤得差点气喘不过来,居然俺还是进去了,感谢上帝
因为这个地方,能够亲手抚摸到耶稣诞生之处,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基督徒是感受西方世界文化根源的绝佳人文景观。
圣诞教堂内的“伯利恒之星”洞
趴在地上去抚摸
好不容易到了,星洞非常狭小,约3×13米,石阶右侧便是著名的圣诞圣坛。这里有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半圆,中央镶嵌着14角银星,上书拉丁文“圣母玛利亚的基督耶稣诞生地”。圣坛上悬着15盏基督教各派的长明油灯。对面左侧是耶稣出生后充作摇篮的石马槽。
马厩吗?
好不容易进来了,多拍几张
牧师带着一帮年轻人,在做什么?
圣诞教堂院内新落成的还原耶稣降生在马厩现场的蜡像
这个女人很可爱,她拉着我的手,去抚摸这些小羊,嘴里说着什么,俺听不懂,微笑着帮她拍了一张照片
带上心灵去旅行,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文、画、音,看似耳目所为,其实是内心世界的感受。
可以以心感悟,以此沉淀,足矣;耳听佳音,目极美好,已是福音;
携一勺花之语,摘一曲花之歌,让心释然,已是欣慰。
从圣诞教堂参观后,乘坐旅行车,再次穿过巴以隔离墙,开始了离伯利恒8公里距离的以色列最大城市三大宗教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耶路撒冷的圣城之旅
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国会大厦,只是游览了一个外观,国会大厦前是由英国政府赠送给以色列政府的七枝烛台。凡来到以色列的游客,都喜欢到国会大厦烛台前参观及拍照留念。
七支烛台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将七支烛台定为以色列国的国徽。七支烛台的历史早至二千多年前,是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特别圣物之一。
上面的雕刻有许多意思,俺没有记全
第九天第三站:MachaneYehuda市场自由活动
MachaneYehuda市场,是当地居民在这里购物的地方,特别热闹,这个地方与哭墙齐名:后者代表了耶路撒冷的宗教与历史,这里象征着现代犹太人的发展。
这是谢克尔
水果也不便宜,我们只买了草莓,花了五美金
当地的孩子真漂亮
这是无酵饼,我们这些天都能吃到
有轨电车在城市中间穿行,能见识到当地原汁原味的一切。
一家子卖唱,好新鲜
在这里,俺算苗条的
在这个市场,能看到当地人的原生态
(预告游记九,下一篇,是本次旅行最美的耶路撒冷,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