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烂雷庄,擎天的老杆等你回家
文/清风明月
带孙子出去玩,碰见一个老太太,老人家见孙子可爱就逗着,我也跟着搭讪。便有下面一段对话:
“听口音你是澄城县人?”
“是的。”
“澄城那的?”
“雷庄。您知道雷庄吗?就是……”还没等我进一步解释,老太太便脱口而出“知道知道,十里烂雷庄。”而且把那个“烂”字读的特别重,明显的表达出雷庄不是个好地方。听后心里很不舒服,甚至还有些气愤,但出于礼貌还是微笑着回应了一声“哦!”
今天想和各位乡党重新解释一下“十里烂雷庄”。“十里”说的是雷庄的面积大,地域辽阔,当然不至于十里,十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一样。另一层意思还表达了雷庄自古以来的知名度传播的很远。更有“雷庄庙前——交道方圆——沟北县南”之说,这更进一步表明雷庄在古时候的名声之大。如果说雷庄是一座信息塔,那你在几十里之外都会收到信号的。
雷庄之所以闻名一方,一是雷庄的庙。雷庄庙别于其他庙是它建筑在路边的一个六七米高的土台上的,是个地标。来来往往的人只要看见这座庙就知道到澄城县了。据说庙宇建于元代,为纪念吴元修建的,叫吴元庙。老人们回忆庙宇非常宏伟,琉璃生辉,八卦悬顶,重檐飞角,每檐角都挂着风铃,风吹铃响,美轮美奂,也给庙宇增添了几分神韵。更具影响力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四和腊月二十六的庙会,庙会非常热闹,卖啥的都有,尧头窑的蝶蝶碗碗、盆盆罐罐;黄龙山的核桃;避难堡的枣;各种小吃,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更有秦腔戏和各种杂耍助兴。庙会上最吸人眼球的是蒙古的商人,他们每年都会如约而至,也正由于他们的参与,使得雷庄庙会远近驰名,繁华无比。我想那场面不亚于《清明上河图》。那时候能赶上雷庄一次庙会就跟现在去国外旅游一般自豪。
二是雷庄的老杆。雷庄的老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杆高几十米,用绳子将几根椽连在一起,上面再横放两根,然后墩在一个瓦罐上,再把瓦罐扣在碌碡上。光听听这个你就知道有多么险,更吓人的是几名勇士还要顺着杆飞爬上去,在横放着的杆上表演节目哩!每年扶老杆时,那场面相当壮观,用宋丹丹的话,那叫人山人海,红旗飘扬。用我们的话,那叫“挤死老汉塌死娃”。
三是雷庄人民热情好客。每年庙会之时,扶老杆之日,家里客朋满坐,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就像过年一样,准备好多好吃的招待亲朋。包饺子,立细面,摊煎饼,外加一大桌菜。
一个这么繁华的地方,一群这么朴实的乡民,怎么用一个“烂”字来形容呢?其实这个“烂”不是“破破烂烂”的意思,它表达的是赞美喜爱之意,就像大人称呼小孩为“臭小子”、“丑女子”一样。
下面我再举个例子,大家意会一下。比如:你的朋友今天买了一辆价值百万的宝马车,好友一起庆祝,席间朋友介绍他的车,大家会说:“先别说你的烂车,喝酒、喝酒’‘’。所以十里烂雷庄的“烂”实为褒奖之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道路的加宽,美丽乡村的打造,雷庄庙已经不复存在了,无法再现,只能将它留在心里,但与庙宇威名并存的老杆已经扶起来了,它已高高地矗立在雷庄的路口,成为新雷庄的标志。
雷庄的父辈们笑盈盈地手摸老杆重温儿时的欢乐,追寻儿时的回忆,满脸幸福;雷庄的晚辈们敬慕地手摸老杆,感受老杆传递给他们勇敢果断,勇于挑战的力量;在外的游子们,老杆就是你们回家的指路灯,不管你走得多远,有了老杆你再也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十里烂雷庄,你永远是雷庄人的骄傲!我们雷庄儿女定会秉承您的传统,精诚团结,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