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每日一签
小满
21
五月
星期五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冷战本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让我们所有人都承受着恶毒的后果,但是事情最终不可抗拒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冷战的终结:-》
年1月,罗纳德·里根在就职典礼上。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和苏联之间非战非和的状态。年日本和德国的失败让美国和苏联成为全球超级大国,而接下来的美苏对峙让核“热”战随时可能爆发。一旦爆发核战,地球万物将无一幸存。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苏联,政客和公众都迅速认识到两国对峙局面的危险。然而,虽然人人都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但随着更具毁灭性的核武库逐步建立起来,美苏之间的斗争似乎将没完没了。
在这场意识形态较量中,一方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美国,另一方则是捍卫共产主义的苏联。摧毁纳粹德国之后,苏联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和社会模式向外输出到了东欧。随后革命又迅速席卷了中国和其他地区,约瑟夫·斯大林宣告全球的力量平衡正在向共产主义倾斜。而对于各大洲任何愿意抵抗共产主义影响蔓延的政府,美国均给予支持。因此,两个超级大国分别建立了庞大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盛顿谴责克里姆林宫践踏人权;莫斯科则斥责美国限制福利救济。它们无休止地指责对方是掠夺成性的帝国主义者。它们为全世界的颠覆与反颠覆、革命与反革命提供资金,为了自己的利益,资助并试图控制附庸国。每每设想竞争对手必然消亡时,它们就会预言,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所有的恶魔将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苏联中短程核导弹发射和生产基地的秘密地图。这张地图绘制于年,同年,一份关于全面消除中短程核导弹的条约在莫斯科峰会上签署生效。
然而在相互较量的同时,它们也对彼此了然于胸——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年的影片《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任何细微的误算都会导致核战争的爆发,带来全球性灾难。尽管科技快速发展,但是监控链条上的错误依然容易发生、无法避免。对战争与和平负有责任的政治领导人,依赖反间谍机构和预警系统,来获取对手是否会首先发起报复行动的信息。因而,错误警报将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美国和苏联斗争不断。年6月, 爆发,战争持续了三年时间。年10月,当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开始在古巴部署战略弹道导弹来挑战美国的权力时,两个超级大国挣扎在全球战争的边缘,如履薄冰。仅在约翰·肯尼迪总统威胁用武力终止导弹部署进程之后,赫鲁晓夫才妥协退让。这场导弹危机让美苏领导层深受震动,因而双方均对防止此类紧急事件再次发生的战略表示赞同。此外,他们还就如何限制核武库规模进行磋商。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和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领导下,美苏关系转变为一种和平的竞争,又被称为“美苏缓和”,同时争夺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但是,吉米·卡特总统在年12月停止了缓和政策,以此作为对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回应。年11月罗纳德·里根赢得总统选举之后,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走向尖锐化。年末,苏联领导人接到情报,认为美国人以北约代号为“神箭手”(AbleArcher)的军事演习为幌子,正在准备一次先发制人的核进攻。最终在华盛顿方面对此次演习的和平目的做出保证之后,核战阴云才得以消散。
美苏之所以能够避免“热”战——不仅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而且是整个冷战时期——是因为双方都确切地知道,对方拥有足以发起一场毁灭性反攻的武器。在克里姆林宫和白宫,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期望在任何核弹道导弹冲突中保全自己,让己方安然无恙。然而,即便如此,双方也并没有认真尝试结束冷战。政治领导人充其量是尽力降低危险。他们的政策受有势力的游说集团的长期影响,而这些游说集团往往致力于维护国防工业的利益。数十年来,苏联的军工综合体一直将自身的发展重点强加于国家经济政策之上,而紧随年石油价格上涨而至的西方经济衰退,也让美国政府以签订改良军事技术方面的合同来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冷战似乎成为全球政治的永恒特征,和平主义者和反核活动家似乎完全缺乏现实主义态度。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记,年起任苏联总统。
事情在年3月发生了急剧变化,此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并且与罗纳德·里根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在年1月成为总统前不久,里根听闻美国无力防御一场核进攻时,深感震惊。因此以结束军备竞赛为目的,他呼吁两个超级大国对所持有的核武器库存进行削减,戈尔巴乔夫响应了里根关于消除所有核武器的呼声,另外,年4月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甚至让他对民用核能的危险也提高了警觉。在指导各自的政府就削减陆海空核导弹数量进行合作方面,总书记和总统达成了一致意见。随着美苏关系日益修好,里根及其继任者乔治·布什惊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