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岩——地质奇观赏析
同学们,请看上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深色的坚硬的玄武岩雕刻成一架精美的风琴,令人惊叹不已!
风琴岩峭壁风琴岩峭壁,距首都雷克雅未克约公里,位于冰岛南部维克镇(Vik)附近,由深色柱状玄武岩构成。玄武岩是地下岩浆从火山中喷出或从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结形成的火成岩。岩浆在冷却过程中受热均匀,边缘笔直、锋利,形成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视觉上与传统教堂的风琴管相似,故称风琴岩。柱状岩石峭壁临海而立,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在陡峭的岩壁上,悬竖着一条条多棱的柱体,它们没有怪石崚峋那矫揉造作般的姿态,更多的只是厚重的色彩和天然的形态。它们由炎热的岩浆岩形成,当滚滚的岩浆奔腾至陡峭的悬崖边时,迅速俯冲下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岩浆都会连续不断的沿着峭壁往下流,严寒的天气让滚烫的岩浆迅速冷却、凝固。在大自然的精心雕刻下,悬崖峭壁间竖立起了一根根柱体,它们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在视觉上与传统教堂的风琴管相似,故被成为风琴岩峭壁。
实现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风琴管”位于海边,它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海水侵蚀作用,低层的岩石受海水侵蚀作用强于高处的,因此,底部的比高处的要短。
风琴岩峭壁和黑色海滩相依相偎,守望着这片瑰丽的海域。它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风琴管”,而高矮不一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
试题链接玄武岩,是岩浆从火山中喷出或从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结形成的岩石。在冰岛南部沿海有一座由深色柱状玄武岩构成,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峭壁,形似风琴管,故称风琴岩。在峭壁底部,棱柱较短,中上部较长。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风琴管”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原因是()
A.均匀冷凝 B.均匀挤压 C.均匀侵蚀 D.均匀断裂
2.峭壁底部的“风琴管”比其他部位短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拉戈梅拉岛(西班牙)是加那利群岛中的第二小岛。岛屿西北部海岸线矗立着众多形似管风琴的岩石柱状节理带,岛屿中心的加拉霍艾国家公园物种丰富,常年云雾缭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下图示意拉戈梅拉岛地理位置和柱状节理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柱状节理带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砂岩
4.加拉霍艾国家公园常年云雾缭绕,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处,水汽易凝结 B.山峰垂直高差大,地面降温剧烈
C.受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 D.临近亚速尔高压,冷锋活动频繁
5.该岛河流水量最丰富的季节()
A.适合南极科考 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C.北京昼长夜短 D.美国加州进入山火多发期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2.B
解析:1.从材料的信息可知,“风琴管”是玄武岩,它是由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而成,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是由于均匀冷却凝固所致,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从图看,“风琴管”位于海边,低层的岩石受海水侵蚀作用强于高处的,因此,底部的比高处的要短。B正确。流水、冰川、风力侵蚀不明显。AC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内力与外力与地表形态,根据图的信息可以判断是内力的作用形成“风琴管”,而高矮不一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
3.A4.C5.A
解析:3.由图例可知该地分布火山,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A可能。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和砂岩是沉积岩,BCD不可能。故答案选A。4.云雾缭绕,说明该地水汽充足且降温作用明显。根据纬度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在地形作用下抬升,冷却凝结形成云雾缭绕,C对;寒暖流交汇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最高峰加拉霍艾峰的海拔为千米,垂直温差不大,B错;亚速尔高压为副热带高压中心之一,并不产生冷锋活动,D错。故答案选C。5.岛上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岛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因此该岛河流水量最丰富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气温和光照条件适合南极科考,A符合题意;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季风,北半球冬季,北京昼短夜长,北半球冬季,美国加州(地中海气候为主)大多进入温和多雨期,因此不是山火多发期,排除B、C、D。故选A。
END图片文字:部分网络
编辑:泥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