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故事荟
吞噬秘密的黑洞,无所不在。而朱力安·阿桑奇就是黑洞猎手,他把黑洞昭示天下。
昨天,人类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刷屏,今天,阿桑奇被英国政府逮捕。
阿桑奇,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无论质疑者还是支持者,都不得不承认,他仅凭一己之力,晃动了地球。
下文是纽约客年对于阿桑奇的报道,长达两万字,它将告诉你,阿桑奇如何成为阿桑奇。
作者/RaffiKhatchadourian
译者/杜然、董楠
位于雷克雅未克格里茨加塔大街上的这栋小白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几条街之外就是北大西洋。变幻莫测的北风会突然给这座城市送来冰雪,哪怕是在春天;每到这种时候,城市就会陷入某种寂静。
3月30日的上午,一位有着灰色眼睛和乱蓬蓬白发的高个儿澳大利亚人——朱力安·阿桑奇(JulianPaulAssange)来租房的时候,就碰上这样一种情形。他身着一件灰色的连体雪衣,身边还有几个陪同。他对房东说,“我们是记者。”埃亚菲亚德拉火山最近开始爆发,他说,“我们来这儿报道火山。”
房东甫一离开,阿桑奇就拉上窗帘,并且要求不管白天黑夜,窗帘都得放下来。在他看来,这栋房子现在就是一间战争指挥室,大伙儿把它称之为“掩体”。未事装修的客厅架起了六台电脑。来自冰岛的活动分子抵达后,或多或少都是在按照阿桑奇下达的指令进行工作,昼夜不休。他们做的是B项目——这是阿桑奇为一段年在伊拉克拍摄的38分钟的录像所起的代号,它是从一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的驾驶舱拍摄的。这段录像记录了美军至少杀死18个人的场面,其中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后来,它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在当时这个早期阶段,它还是严加保守的军事秘密。
阿桑奇是某种意义上的国际倒爷。他和同事一起搜集各国政府及其他机构视为机密的文件和图像,然后发布到一个名叫wikileaks.org(维基揭秘)的网站上。
自从该网站于三年半之前上线之后,它先后披露了各种类型的秘密材料,从美军关塔纳摩监狱的《德尔塔营地标准运作规程》,到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气候门”电邮,再到莎拉·佩林私人雅虎邮箱中的内容。由于维基揭秘还称不上是一个组织,所以这些材料的揭秘尤其引人瞩目;说它是一场传媒暴动更为恰当。
维基揭秘没有领薪的工作人员,没有复印机,没有办公桌,没有办公室。阿桑奇甚至没有家。他从一个国家跑到另一个国家,住在支持者或者朋友的朋友家里——正如他曾经对我所说的,“目前我生活在机场。”
他是维基揭秘的创办人,可以说,他在哪儿,网站就在哪儿。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志愿者帮忙维护这个网站复杂的基础架构,许多人都是零零碎碎地参与,有那么三五个人是全职。哪怕是在维基揭秘内部,核心成员都是以缩写相称,比如M,彼此间的交流都是通过加密的在线聊天服务进行。之所以要遮遮掩掩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份不具备任何资源、以曝光那些权势机构不希望公众知晓的信息为目的、信奉平民论的情报工作,会招来恶敌。
冰岛是进行B项目的一个理想地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阿桑奇与那里的政客和活动分子合作,起草了一份强度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方面的法律,这些人当中有些人同意在完全保密的状态下提供协助。这段录像是一个惊人的作品——是对现代战争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所进行的未经修饰的刻画,阿桑奇希望在它发表之后,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思考。他计划4月5日在美国全国记者俱乐部公布这段录像,那是复活节后的第二天上午,一般认为这天不会有大新闻。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和维基揭秘的其他成员必须对素材进行分析,把它编辑成一部短片,做一个单独的网站然后把视频放上去,发动媒体,准备与片子相关的资料——所有这些工作都得在一周之内完成。
阿桑奇还希望确保视频贴到网上后,无法完全删除。他告诉我,维基揭秘把它的内容存放在全球二十多个服务器上,有数百个域名(这部分开支使用的是捐款,有几位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好心人通过建立镜像网站提供支持)。他把这个网站称之为“一个不被审查的系统,用来不可追踪地解密大量文件并进行公开分析”,政府或企业除非是把互联网给废掉,否则不可能删除维基揭秘上的内容。截至目前,该网站虽然收到了一百多次的诉讼威胁,但几乎没人真地提出诉讼。
对于那些想打官司的人,阿桑奇会对他们说,去死吧。年,维基揭秘贴出了基督科学派的秘密手册,该教派的律师们要求删除,阿桑奇的回应是贴出了基督科学派的更多内部材料,并宣布:“维基揭秘绝不屈从于基督科学派任何滥用法律手段的要求,正如我们绝不向瑞士银行、俄国海外干细胞交易中心、前任非洲强盗政客或五角大楼屈服一样。”
在阿桑奇网上的文字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他对于自己所认定的敌人绝不留情。于此相反的是,在电视上——他露脸的频率越来越高——他的举止却出奇的冷静。摄影棚的灯光映衬出他幽灵般的白发、苍白的皮肤、冷冰冰的眼神和宽阔的前额,他还有着坚毅的仪态举止和低沉的男中音,总是慢条斯理地低声说话,更令人感觉瘦骨如柴的他每日在世界各地不停奔波,致力于为全人类揭露被隐藏的真相。
其实,私底下的阿桑奇是一个精力旺盛、经常丢三落四的人。他可以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但他也是那种会忘记预定机票或者预定机票后却忘了付钱或者付了钱之后却忘了去机场的人。他周围的人似乎都很想照顾他,他们竭力确保他能够到达他想去的地方,而且不会在搬家时把衣服留在烘干机里。在那样的时刻,阿桑奇看上去一点也不像那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
阿桑奇坐在“掩体”里的一个小木桌旁,看上去筋疲力尽。他瘦长的身躯俯在两台电脑上,一台连着互联网,另一台因为装满了各种机密的军事文件而没有联网。(在谍报技术中,这样做是为了“留出防范空隙”)他像网络安全分析师一般,非常在意网络易受攻击的弱点,习惯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窃密者。在维基揭秘的成员中,都有着轻微的偏执。
阿桑奇说他赶跑了那些对他盯梢拍照的陌生人。在三月份,他公开了美军反间谍中心在年撰写的一份机密军事报告,那份报告认为阿桑奇的网站对美军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并且对于防止政府雇员向它泄密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阿桑奇把这份报告视为宣战书,在公开这份报告的时候给它起了一个“美国情报机构计划摧毁维基揭秘”的标题。来到“掩体”之前,他在去开某个会议的途中觉得自己被跟踪了,他的恐惧也感染了周围的人。“我去瑞典的时候和一个女孩在一起,她是当地某报的外国编辑,她非常担心她不在家的时候中情局会来抓我,于是就把我甩了。”他说。
坐在阿桑奇对面的是卢普·贡格里吉普(RopGonggrijp),他是一个来自荷兰的活动分子、黑客、生意人。已谢顶的贡格里吉普外形消瘦,说话细声细气,认识阿桑奇已经好几个年头了。他留意到阿桑奇对于被监视的恐慌,认为他需要帮忙。“朱力安可以不怎么睡觉,可以应付许多麻烦,但他也有极限,我能感觉到他快撑不住了,”贡格里吉普告诉我说,“我决定出来帮他度过难关。”贡格里吉普是未经任命的B项目主管和赞助者,提供了约一万欧元的资助。他给所有人安排任务,保证厨房里有足够食物,让“掩体”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下午三点左右,冰岛国会议员贝吉塔·琼斯多蒂尔(BirgittaJonsdottir)走了进来,她四十多岁的样子,一头棕色的长发,留着刘海,穿着黑色的短裙和印着骷髅头的黑T恤.她从包里拿出一件维基揭秘的T恤衫扔给阿桑奇。“这是给你的,”她说,“你需要改变。”他把这件T恤放在身边的椅子上,继续埋头工作。
琼斯多蒂尔已经当了一年多的议员,但她始终把自己当作诗人、艺术家、作家和活动家。她的政治观点基本是无政府主义的。
“在成为议员之前,我其实没工作,”她解释说,“我们刚进入议会的时候,里面的人很紧张:那些抗议议会、支持革命的人现在跑到里面来了。我们没人想当政客,我们有一个清单,一旦上面的事情都办完,我们就要离开。”
她一边拿出电脑,一边问阿桑奇B项目要怎么分工。按照计划,更多的冰岛活动分子将会到来,其中六位专门负责这段视频;还有六位来自其他国家的维基揭秘的志愿者加入进来。阿桑奇提出派人与Google联系,确保视频可以放到YouTube上面。
“怎么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受到压力撤下视频呢?”她问。
“他们有一项规定提到了不必要的暴力,”他说道,“这段视频中的暴力并非不必要,但他们做过把视频拿下的事情。这个片子太重要了,不能受到干扰。”
“我们能让M做点什么呢?”琼斯多蒂尔问道。阿桑格忙着手头的工作,没有回答。
阿桑奇对于受到监视的忧虑并未稍减。3月26日,他写了一封爆炸性的Email,题为《冰岛出现腐败迹象》,文中他描述一个十几岁的维基揭秘冰岛志愿者被当地警察拘留超过20小时。理由是这位志愿者闯入自己父亲工作的工厂,“这个理由根本不公平,”阿桑奇说。在拘留期间,警方向这位志愿者质问有关“B计划”的问题。阿桑奇声称,警方向志愿者“出示我在雷克雅未克饭馆‘冰岛鱼薯条’外被偷拍下来的照片。”——维基揭秘的秘密会议正是在这个饭馆的密室里进行的。
警方对此予以否认,阿桑奇却试图了解更多情况。他接过一个电话,说了没几分钟电话就断了。“我们的小朋友和其中一个警察聊了起来,我想了解更多情况,可手机电池却没电了,”他笑道,满腹狐疑地望着自己的手机。
“我们都是偏执精神分裂患者,”琼斯多蒂尔说,她指着身穿滑雪衫的阿桑奇,“看看他都穿什么衣服。”
贡格里吉普站起来走向窗前,拉开窗帘一角向外窥看。
“有人吗?”琼斯多蒂尔问。
“还是那辆带摄像头的面包车,”他面无表情,“那辆车是他们的指挥部。”
那天晚上六点钟左右,阿桑奇从桌旁站起身来。他手里拿着一个装有B项目的硬盘。那段装在阿帕奇直升机上的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记录了士兵在巴格达东部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情形。路透社根据《资讯自由法》,三年来一直要求军方提供这段视频。阿桑奇不愿透露信息来源,只说拍摄该视频的人对于这次攻击非常不满。视频进行了数字加密,维基揭秘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破解成功。阿桑奇这位杰出的解码专家告诉我说,破解这份文件属于“中等难度。”
众人聚集在一台电脑前面收看这段视频,它是黑白的,像素很粗糙,但仿佛令我们坐上了这架阿帕奇飞机,从第8骑兵团出发,和另一架直升机一起悬停在巴格达上空。广角镜头把一座清真寺的穹顶摄入其中。其后我们看到一大片建筑与棕榈树,以及荒无人烟的街道。我们听到电流声、电台的杂音,士兵们通过通讯设备简短地互相逗趣的声音。两个战士在交谈;视频里第一句被录下来的话是“好,我知道了。”阿桑奇按下暂停键说:“在这段视频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被杀害了。”他说整段视频包括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你可以看到一次由于一个误会而导致的袭击,不过显然是无心的错误;第二部分的袭击就显然是屠杀,不过要根据我们对非战斗员的定义。在第三部分里,士兵为了追捕正确的目标,不惜杀害无辜的民众。”
视频的第一部分便已令人胆寒,部分是由于这些士兵们的交谈已经超出文明人能接受的界限。“靠,一抓住她们就把她们扒光,”一个士兵说。阿帕奇飞机里的这群人飞到十几个慢步跑过街头的人们头顶,这群人距离美军部队大约相隔一个街区,据报告其中五、六个人装备着AK-47冲锋枪;直升机驶到他们上空,维基揭秘的工作人员认出地面上其中一人是路透社记者,他的长焦镜头被士兵们错认为榴弹枪,阿帕奇向这群人射击长达25秒,几乎把所有人当场击毙。
第二部分很快也开始了。直升机悬停在屠杀现场之上,飞机上的人注意到地上有一个受伤的幸存者正挣扎着站起来。这个人显然已经没有武装。“快捡起武器来呀,”阿帕奇里的一个士兵说。突然,一辆(敌方)货车驶入视野,三个没有武装的人跳下来帮助这个受伤的人。“有人进入战场,似乎是为了收集尸体和武器,”阿帕奇上的士兵汇报,其实这些人只是在帮助伤员,根本没有收集武器,但阿帕奇还是开火了,杀死了车上下来的人以及他们试图帮助的伤员,还打伤了货车前排坐着的两个孩子。
在第三部分中,直升机上的成员们向长官汇报:有至少6个武装人员进入市区一座破坏建筑。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从同美军的小规模遭遇战场上逃回来的;情况不明。成员们要求上级批准攻击这栋建筑,他们说这显然是一栋废弃了的建筑。“我们可以投一枚导弹进去,”阿帕奇上的一个士兵建议,他们的要求很快得到批准。片刻之后,两个毫无武装的人也走进这栋建筑,尽管士兵们看到了他们,攻击还是继续进行,三枚“地狱火”导弹摧毁了这栋建筑。路边经过的人都被卷入灰尘瓦砾之中。
阿桑奇以尖锐的道德视角看待这些事件,但是这个视频却无法导致法律上的审判——在它被拍摄下来的前一个月,地面部队第16步兵团的士兵曾遭受多起袭击和来自路边炸弹的攻击,19人受伤,4人死亡;拍摄录像当天早上,这个部队还曾被小型武装袭击。于是阿帕奇上的士兵们自然也把杀死敌人和对被杀者出口粗鲁看做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他们的第一次袭击完全建立在悲惨的误会之上。第二次袭击货车更令人质疑,在那种情况下动武显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士兵们可以向地方的战斗员开枪,就算他们是在救援伤者也是一样,辩护者可以说阿帕奇上的人在紧张的情况之下,很合理地判断货车上的人是想帮助敌人。第三部分中士兵们的行为也许是非法的,也许是漫不经心的杀人狂行为。光天化日之下用导弹摧毁一栋建筑,杀死6个在战略上显然没有什么重要性的人,这种行为可以算是滥用武力,是欠考虑的行为,美军为何迟迟没有对此进行调查,目前原因不明。
阿桑奇手中握有美军关于这件事的若干内部文件,文件中声称在第一部分的袭击中,除了路透社的记者,其他死者都是叛军。这桩事故之后的一天,美军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联合部队消灭了一支敌对武装力量。”阿桑奇希望B计划能推翻美军的官方说法。“这段录像表明现代战争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我想看过它之后,当人们听说在有空中力量协助情况下的伤亡人数时,都会明白当时的状况,”他在“掩体”中这样说,“这份视频表明‘平民’是怎样在下意识中被判断为‘叛军’的,除非是孩子。路人如果无辜被杀甚至都不会被军方提及。”
维基泄密一天接到约30份提交,一般他们会以原始的、未经编辑的形式把那些可信的材料贴出来,并附上评论。阿桑奇告诉我说:“我想建立一种新的标准:科学性的新闻。如果你发表一篇关于DNA的论文,所有优秀的生物学期刊会要求你提交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便重复试验、检查和核对。新闻报道也需要这么做。目前的新闻存在着直接性的权力失衡,读者无法核实他所听到的内容,这会导致新闻的滥用。”
由于原始材料的公开,阿桑奇认为维基揭秘有提供分析的自由,不管这一分析在多大程度上是推测得来的。就B项目来说,阿桑奇希望把原始素材编辑成一部短片,以此作为评论的载体。有那么一阵儿,他想给片子起名为《屠杀许可》,但最终选择了一个更有利的名字《附带谋杀》。他对贡格里吉普说,“我们要淘汰‘附带损害’这种委婉的说法,以后有人用到这个词的时候,他们会想到这是‘附带谋杀’。”
那段素材视频就像是一副拼图——一个没有上下文的证据片段。阿桑奇和“掩体”中的其他人大量时间都是用于拼凑细节:参与此事的部队、他们的指挥结构、作战规则、士兵们在无线电中所用术语的含义,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地面上的伊拉克人是否拥有武器以及何种武器。
“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有武器,”阿桑奇紧盯着录像中在地面行走的那群人模糊的身影,“看,所有人都站在那边。”
“有个人胳膊上挂着榴弹枪,”贡格里吉普说。
“我不确定,”阿桑奇说,“看上去确实有点像榴弹枪。”他重放了视频,“我告诉你有什么地方不对:如果那是榴弹枪,那也只有一架,其他武器在哪儿呢?这些人看上去真的很怪。”
用于法律证据方面的工作就更复杂,因为阿桑奇拒绝与军方官员讨论此事。“我觉得和他们讨论是有害的,没有什么帮助,”他说,“我以前和他们接触过,他们一听到维基揭秘的名字,就非常不愿意合作。”阿桑奇把B计划当做突然袭击,他制造谣言说视频是年在阿富汗拍摄的,希望国防部届时发现录像是在伊拉克拍摄的时候会措手不及。阿桑奇不相信军方力量会对媒体守信用,他对我说:“这个机构有什么权利比公众先知道整件事?”
这种敌对的思维模式遍及整个“掩体”。某日深夜,一个成员问阿桑奇他是否会延迟去往美国的行程。
“对于我来说如果有安全的时刻,那就是现在,”阿桑奇保证。
“他们说现在是关塔那摩监狱一年中最美的时候,”贡格里吉普说。
阿桑奇是唯一拿主意的人,你晚上离开那栋房子,天亮后再回来,有可能发现他还是坐在老地方埋头干活。(“我有一次在巴黎的时候两个月都没出屋,别人给我送饭来,”他说)和加班工作的志愿者们一起解决问题时,他总是用简短的语气说话,“我需要转换好的素材”“去确认可以接受银行卡捐款”等等。
为了跟进每个人的工作,贡格里吉普和另一名活动人士在橱柜上用黄色的便签条做了一个流程结构图。在其他地方,有人正在把录像的字幕翻译成各种文字,或者确保服务器不会在视频发布之后因为访问流量太大可能导致的宕机。阿桑奇希望与袭击中丧生的伊拉克人的家属取得联系,让他们做好媒体
一年半以前,维基揭秘公布了一份年的军方旨在阻止中部教育区受到袭击的电磁设备试验结果。这份文件披露了这些设备的功能以及士兵可以操纵它们入侵通讯系统,这个信息是叛乱分子可以利用的。维基揭秘披露这项信息的时候,军方已经开始使用更新的技术,但有些士兵还仍然在使用这些设备。
我问阿桑奇,如果他知道资料的公布有可能给某人带来杀身之祸,他是否会扣下这些资料。他回答说,自己已经制定了“伤害最小化政策”,在公开文件之前,会接触那些名字在文件中提及的人,向他们发出警告,但在有些情况下,维基揭秘的成员难免“手上沾血”。
维基揭秘的一个成员告诉我,阿桑奇的剪辑原则一开始令她很不舒服,但当她渐渐了解他的立场,她开始明白他没有不公正地伤害任何人。当然,这种伤害无法轻易评估。
当初寻找董事会成员的时候,阿桑奇曾与史蒂芬·阿福特古德(StevenAftergood)进行过接触,后者为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打理一份电子通讯刊物,他也曾发表过几份敏感的文件。阿福特古德拒绝了邀约。“对于一份既敏感,又与当前的争议话题没什么关系的技术文献,我的编辑倾向是要谨慎,”他说道,“但我在他们身上没有看到那种保持怀疑的态度。”
阿福特古德还告诉我,信息的过度保密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利益——他们应该有权利接触政府记录,也损害了保密系统本身。当太多秘密需要保守时,就很难知道哪些秘密是重要的。如果美国军方依据《资讯自由法》把阿帕奇直升机上拍摄的录像提供给路透社,或许就不会出现一部名叫《附带谋杀》的影片,也就不会有这个公关噩梦。
当我打电话给美军情报事务发言人李·帕克奈(LeePacknett)中校时,他显得很激动:“我们不会让维基揭秘合法化。”“是你们媒体把我们卷入关于维基揭秘的争辩之中。你们可以去问别人,这不是军方的问题。”他认为《附带谋杀》已经过气,维基揭秘带给军方的这些广泛的反智主义的反对意见也会随之消失。“它已经消失了,”他说。
公布《附带谋杀》后,维基揭秘收到了20多万美元的捐赠,4月7日,阿桑奇在Twitter上写道:“新闻媒体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尝试改变吧。”其实就在冬天,他还因为没钱运转以及技术调整的缘故让网站转入半关闭状态。阿桑奇远比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要实际得多,他一直在找专家详细审查维基揭秘那冗杂的资料库,并把资料分发给志愿者去进行分析。5月底,网站的全部资料又恢复上线了。不过,网站仍处于早期建设阶段。阿桑奇还在寻找合适的方式,不仅去管理网站,也能让读者们对这些神秘的资料产生兴趣。
年,他公布了上千页军方秘密文件,都是关于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采购行为。他和一个志愿者花费数周时间做了一个搜索数据库,研究美军的采购代码,给购买的物品加上价格——其总价高达数十亿美元。数据库为所有采购品分门别类:机枪、悍马车、点钞机、卫星电话……阿桑奇希望新闻记者们好好研究这份文件,但是没有人这么做。“我非常愤怒,”他说,“这是一份多么有趣的揭秘文件:那么详细地揭示出美军武力在阿富汗和伊朗的结构。结果什么反应也没有。”
维基揭秘最终赢得了一个贵族基金会50万美元左右的赞助。此外它还计划创立一种途径,能将揭秘文件安全送至新闻报道者手中;维基揭秘的作用类似于一个瑞士银行账号,信息可以匿名地存储到它这里,并由它实现中转。(这个系统也能让消息提供者和新闻报道者约定一个时间,到了这个时间,信息会自动出现在维基揭秘上。)阿桑奇还尝试过其他创意。原则上,人们只有为某样东西出了钱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他也试过把文件在若干新闻机构中拍卖。年,他就试过以7千美元的底价拍卖一份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拉斐尔·查韦斯讲稿起草者的手稿,出价高者可以先得到消息。
体验了这个网站的内容以及它的技术运作流程后,并不能回答维基揭秘必须解决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网站?这个网站的优势——几乎完全不受官司和政府骚扰的影响——使它成为那些法律不公社会里行驶正义的工具。但与独裁政权所不同的是,民主政府保守秘密主要是因为,公民同意为了保护合法政策,他们应该这么做。在一个自由社会里,这家网站的优点变成了它的弱点。法律诉讼——如果公平的话——是对权力滥用的一种威慑。要不了多久,阿桑奇就得面对他的这一创造所带来的矛盾:这个网站的基因里似乎有他最厌恶的东西——不承担责任的权力,而且随着维基揭秘成为一家真正的机构,这种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
许多评论者们都在思考这份视频的标题是否是一种操纵手段。“事后想来,我们也许应该把它叫做《介入许可》而不是《附带谋杀》吧,我不确定。”盖茨对视频的评价也激怒了他。“他说我们‘完全不顾前因后果’。好吧,那至少我们还有中间段落呢,这可是个巨大的进步。”之后阿桑奇略微向前欠身,用耳语般的低声谈起代号为“G计划”的下一次揭秘行动目前正在新的秘密地点进行中。他保证这次肯定有新闻价值,我在他脸上看到了曾出现在“掩体”中的那种严肃与快乐、可怖与激情。
“如果我们显得好像有点业余,那是因为我们的确是半路出家的,”他说,“所有人在这个领域中都是业余的。”这时他的咖啡喝完了,他走出公园,走向时代广场,消失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
PS: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今天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被捕。
《哈佛中国史》
精装套装版(全6册)
原价¥
特惠价
¥
立省元
(年04月13日晚12:00准时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