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Withworth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
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惠特利(Whitley)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对根纳尼的轰炸攻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英国在年9月参战的三种"战略轰炸机"之一。它的伙伴是汉德莱-佩奇的汉普顿(Hampden)和维克斯-阿姆斯特朗的惠灵顿(Wellington),两者最初都是作为日间轰炸机来取代皇家空军中型轰炸机中队的老型号。它们比"惠特利"早了两年,"惠特利"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重型夜间轰炸机,以取代老旧的维克斯-弗吉尼亚和汉德莱-佩奇-海福德(Heyford)双翼飞机,以及皇家空军的第一架单翼夜间轰炸机,带有固定起落架的费雷-亨顿(Hendon)。在二战早期的英国轰炸机中,最成功的是惠灵顿轰炸机,不过,是惠特利轰炸机对德国本土进行了首次传单("镍")空袭,对根纳尼进行了首次轰炸,是第一个穿越阿尔卑斯山并袭击意大利目标的轰炸机,也是皇家空军第一批在柏林投弹的轰炸机。惠特利轰炸机还加入了皇家空军海岸指挥部与U型潜艇的战斗,帮助发展英国的空降部队,并协助对马耳他的补给,作为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OAC)的运输机由平民机组人员驾驶。这些额外的作用可能证明了惠特利在其作为轰炸机的能力消失后,还能继续在前线为皇家空军服务相当长一段时间。然而,惠特利被计划为重型夜间轰炸机,在战争初期,这一功能被相对成功地执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这张AW.23fK是唯一一架原型机的照片中,飞机的起落架已经放下。从机翼和尾翼的形状上可以看出它与后来的惠特利飞机的密切关系。虽然它没有进入生产,但它形成了约翰-劳埃德的惠特利设计的基础。

政治限制

像20世纪30年代的其他一些英国战机设计一样,惠特利是一个受害者,不仅是政治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期航空业的快速技术进步。为了理解影响惠特利发展的政策和想法,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它在年被订购,但在年时,它被认为作为重型轰炸机的作用已经过时了。到那时,更先进的阿弗罗-曼彻斯特(Manchester)、汉德莱-佩奇-哈利法克斯(Halifax)和肖特-斯特林(Stirling)重型轰炸机已经在预期设计之中,这将使惠特利甚至对于中型轰炸机的角色来说都已经过时。那么,为什么尽管惠特利轰炸机在年未能完全满足重型夜间轰炸机的要求(部分原因是工业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但其生产总量达到了架,比原计划的生产数量多出六倍?答案就在于惠特利的原始概念和一些不可预见的政治和工业问题。首先,"惠特利"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一个要求,即在公里的距离和米的高度上能够携带公斤的炸弹载荷的轰炸机。而到年时标准已经提高到携带公斤炸弹飞行公里,这显然会使惠特利达不到战争开始后的要求,预计该飞机的生产将被停止,以支持即将到来的新一代的重型轰炸机。因此,在架惠特利飞机的订单中,有架被正式取消,剩下的架将在年3月底前建造并交付。然而,尽管当时人们认为安斯壮-惠特沃斯公司无法足够快地建立起新轰炸机设计的有效数量生产,但延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替代的新轰炸机的生产被不断推迟。结果是惠特利的生产继续进行,直到原定完成日期的三年后才结束。另一个方面是年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影响,该会议将新轰炸机的重量限制在公斤。英国赞成这些建议,航空部也不得不遵守。B.9/32规格被发布,但大大限制了汉德莱-佩奇和维克斯公司的设计师,尽管后来放宽到公斤。B.9/32的计划被提升到原型机的建设,并分别产生了汉普顿和惠灵顿。当人们注意到皇家空军需要一种新的重型夜间轰炸机时,这种滑稽的情况就很明显了,因为"重型"这个词严格来说是相对的,日内瓦对重量的限制仍然存在。空军参谋部成员面临着一些相当奇怪的想法来克服这个问题。其中一个设想是,B.9/32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可以互换,如果机翼较大,可以以较重的总重量飞行,但仍然保持低速降落所需的机翼载荷。另一个方案建议将维克斯的Vildebeest双翼飞机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夜间轰炸机使用,事实上有一架Vildebeest被涂上了标准的夜间漆,并由第7中队进行评估。当然,双翼机的重量是令人满意的,它的慢速降落速度也很理想;但它的最高速度公里/小时,在仅有米的高度上,最大航程为公里,只能装载公斤炸弹。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在年6月放弃了日内瓦的重量限制,并立即开始准备为一种新的重型夜间轰炸机提供实用的规格,如果有足够的云层覆盖,它将能够在白天进行轰炸。

第一架惠特利原型机(编号K)整体为自然金属外观,安装了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虎IX型发动机。它于年3月17日首次飞行。最初的几架惠特利飞机的外侧机翼没有上反角,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这些只是在后来的生产型上安装的。

由于大多数轰炸机指挥部的机场在战争开始时都是全草质地面,因此在RAE法恩伯勒进行了实验,看看惠特利的全部重量在潮湿和泥泞的表面会有什么影响。第二架原型机(编号K)安装了超大的轮子和轮胎,并在起落架腿之间用一根巨大的横梁模拟了额外的负载重量。进行了滑跑试验,证明了惠特利的普通起落架在现有的机场上足够坚固,直到可以铺设混凝土跑道。

规范发布

7月间,空军部发布了B.4/34规格,并提交给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ArmstrongWhitworth)公司、费雷航空(FaireyAviation)公司、汉德莱-佩奇(HandleyPage)公司和维克斯(Vickers)公司(Aviation航空)。翼展被限制在30米,这是能通过皇家空军机库门的最大跨度,预计可携带公斤的炸弹(一枚公斤或两枚公斤炸弹,或一些较小的炸弹),航程为公里,最高速度为每小时公里(高度米时)。必要的防御位置应该包括机头、机尾和机舱中部的机枪,而五名机组人员包括两名飞行员(一名兼任导航员)、两名机枪手和一名兼任机枪手的无线电操作员。这四家公司在年8月与空军部进行了会谈,并对规格进行了一些修改,包括将最大速度降低到公里/小时,降低规定的爬升率和删除携带公斤和公斤炸弹的要求。由于无法就成本问题达成一致,因此空军部放弃了向竞争对手的制造商订购原型机的正常做法。由于皇家空军扩张的迫切需求,空军参谋部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重型轰炸机,因此放弃了费雷和汉德莱-佩奇的设计,并且不愿意依靠当时维克斯的设计师巴恩斯-沃利斯博士的未经试验的制造方法(后来在他的惠灵顿轰炸机上被证明是成功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于年9月14日获得合同,生产他们的AW.38双引擎轰炸机设计原型。该机以其设计地点命名为惠特利,即考文垂附近的惠特利修道院,该机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尽管大部分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被转移到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在巴金顿机场的新址。惠特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AW.23双发轰炸运输机,它是按照空军部的C.26/31规格制造的。该机于年6月4日首飞,编号为K,由两台马力的安斯壮-西德利"虎"式六代星形发动机提供动力,可搭载24名士兵,并能临时执行轰炸任务。这类飞机在皇家空军的库存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显示英国在印度和中东的存在方面被证明特别有用。尽管轰炸机这个词在轰炸运输机类别中很突出,但该类型的飞机主要被设计成一种运输机,只有在必要时才能携带和投放炸弹。在这方面,AW.23只构成了重型轰炸机的基本框架,但它确实包含了一些可以纳入这种设计的特征,如轻合金机翼结构的专利方法,可伸缩起落架和安装在机头和机尾的手动操作炮塔。AW.23的设计师是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约翰-劳埃德,他已经为AW.23的纯轰炸机版本制定了计划,打算为捷克空军设计AW.30。由于修改了机身并将总重量减少到公斤,这一设计无疑有助于形成AW.38惠特利项目的基础。事实上,空军部已经向公司建议,约翰-劳埃德的AW.30设计应该被修改以适应皇家空军的要求。最初,为了加快开发速度,AW.38的大部分设计责任被留给了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但据说在开始生产之前必须完成原型机的测试。然而,政治上的变化揭示了欧洲另一场战争日益增长的威胁,导致了英国的重新武装计划,包括扩大皇家空军。C计划是成功实现的计划之一,指示在年3月前将皇家空军轰炸机中队的数量从41个增加到68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空军部获得了内阁的批准,可以"从图纸上"订购新的飞机型号。因此,当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在年8月23日收到80架惠特利飞机的订单时,它是第一个受益于这种新安排的。在接下来的一年里,F计划继续扩张,年5月13日签署了第二份合同,订购另外架新的轰炸机,当时第一架原型机K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测试飞行。

第二架惠特利原型机K,在其RAE试验后,在其改装计划的下一阶段看到了重型起落架。在这里,为了增加稳定性,对外侧翼机翼进行了上反角试验。在标准的现代迷彩涂装中,第一架生产型惠特利(序列号K)仍然保留了虎IX型发动机。注意机翼下的白色序列号和外侧机翼没有上反角。

两张第九批生产的惠特利Mk.lK的照片,配有虎IX型发动机,展示了战前皇家空军为重型轰炸机采用的深绿色和深土色上表面迷彩方案。有趣的是,在机翼上方显示了A1型的圆点机徽图案。该机后来在第10和第中队服役。

暂时性的炮塔短缺导致一些早期生产的惠特利飞机的机头和机尾位置被修改过。这架惠特利Mk.ll(序列号K)来自第7中队,在慕尼黑危机时被看到。它后来在第9轰炸和炮兵学校服役,但在年2月19日坠毁。

惠特利Mk.l(序列号K),在年底到达哈克诺尔的劳斯莱斯公司后,两架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虎IXc发动机被劳斯莱斯灰背隼I型取代。机头和机尾的炮塔已经被整流罩所取代,这是早期改装的遗留问题,允许总重量为公斤。

结构细节

当惠特利的原型机刚出现的时候,并不完全是一架美观的飞机,它是一架中单翼飞机,拥有一个极厚的低长宽比的悬臂机翼,和飞机的其他部分一样,在外观上相当有棱角。尾翼的特点是宽大的水平尾翼安装在后机身的下部,部分弧形的垂直尾翼面位于每侧水平尾翼的中段,并以支柱支撑在机身的上部。机翼和尾翼单元与早期的AW.23运输机的非常相似,尽管惠特利的机翼的展弦比略小。这种机翼是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为AW.23开发的创新结构的结果,并在惠特利上继续使用。它采用了轻质合金(在年代中期之前很少用于飞机制造),扭力箱包含了垂直波纹的前后腹板,翼盒的上下板,内部支撑由钢支柱代替了传统的机肋板。未受力的合金覆盖了整个扭力箱和内置前缘,而机翼后缘是织物覆盖的。在惠特利的最初设计阶段,襟翼还没有流行起来,为了使起降速度尽可能低,机翼有一度的安装角。这就是惠特利飞机在飞行中特有的机头向下的姿态,以及机头下垂的原因。甚至在原型机飞行之前,液压操作的分体式襟翼,最大挠度为60度,已被纳入设计,并从弗里斯型副翼延伸到机身沿机翼后缘。惠特利的机身也打破了安斯壮-惠特沃斯的管状钢结构的传统,自著名的全金属"西斯金III"以来一直受到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轻质合金单体结构,由阿尔克雷德板覆盖,它被平接在纵向弦杆上,由弯曲的开放式框架支撑。事实上,惠特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拥有平坦的机身,唯一真正的"板面"部分是在后炮塔的区域。大部分机身的特点是由合金框架形成的相对弯曲的侧面,在横截面上,类似于一个桶,而不是一个带有圆角的长方形!。机身分为三个部分,机头部分用螺栓固定在两个大的框架上,固定在中段支柱上,中段延伸到尾翼支柱,后段包含尾翼中段和后炮塔。新的AW.38惠特利选择的动力包括两台马力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虎IX型14缸双排空冷星形发动机,驱动三叶德哈维兰可变距螺旋桨。发动机由长弦NACA整流罩封闭,尾部有排气管收集环。主起落架的特点是洛克希德公司的驱动千斤顶,减震架和邓禄普机轮,这些机轮向前缩进发动机舱。每个主轮的一部分都穿过起落架的门,在机轮收起时降落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安装了一个固定的可旋转的尾轮。在机翼内有两个油箱,位于发动机短舱的外侧,每个油箱可以装载升的燃料,而第三个油箱容量为升,位于机翼中心部分上方的机身内。防御性武器最初包括在机头和机尾的炮塔上各装一挺0.英寸的维克斯机枪,都是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设计和制造的。这些覆盖着透明玻璃的炮塔是通过机枪手的脚来旋转的,机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他的相对姿势。惠特利的武器装备后来通过在Mk.II型飞机上安装Fraser-NashFN17机腹炮塔而得到加强,但是第一批生产的型号并没有采用这种装备。事实上,在后来的惠特利中,它也很少被使用,但在结构上仍有规定。炸弹被装在从驾驶舱下面延伸到机翼后缘的一个长长的弹舱里,机翼的巨大厚度允许在机翼下挂载额外的炸弹。这使得惠特利能够在机翼弹舱内挂载6枚公斤或12枚50公斤的炸弹,以及机身里的公斤载荷。木质和金属混合结构的弹舱门被释放的炸弹的重量推开,然后重新关闭,可以通过弹性弹舱门开关来实现。作为一种选择,辅助油箱可以挂在弹舱内,总容量为升。在机身后部还有一个单独的空间,用于存放侦察信号弹。按照计划,该机载有五名机组人员,包括两名飞行员,其中第二名飞行员担任领航员,其座位可以向后移动和旋转,以便使用位于第一名飞行员后面的航图。在机头有一个前机枪手/投弹瞄准器,通过驾驶舱和仪表板下的右侧开口可以进入前炮塔。在早期的惠特利上,投弹瞄准是通过垂直安装在"下巴"上的窗户进行的,顶部的铰链玻璃向外打开,为炸弹瞄准器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向下视野。无线电操作员坐在驾驶舱后面的前机身里,在那些安装了机腹机枪塔的惠特利上,在需要时可以作为机枪手操作。尾部的机枪手则在机身最尾部的炮塔中孤独地守候着。机组人员从机身后部左舷的一个门进入,然后要爬过弹舱上方的通道,穿过与机身相连的机翼扭力箱,这段路程很长。

年5月,英国国王乔治-维访问了皇家空军哈维尔基地,这是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展示其当代前线飞机的机会。一架"战斗"(FaireyBattle)在前面,后面是一架布伦海姆Mk.1,一架韦尔斯利(Wellesley),一架惠特利Mk.ll和一架汉德莱-佩奇哈罗(HandleyPageHarrow),所有的飞机都围成一个半圆,方便检阅。

唯一已知的显示弗雷泽-纳什FN17腹式炮塔的图片,首次安装在惠特利Mk.ll上。它有两挺.勃朗宁机枪,每挺机枪备弹发。如图所示,它在飞行中被收回。可以想见,这种大型的外部结构使惠特利的最高速度下降了大约5%,因此很快就被放弃了。当早期的惠特利被用于空投伞兵时,这个洞被用作伞兵的出口。

惠特利Mk.ll(序列号K),属于第中队,在年9月9日晚对德国空投传单后,因导航错误被迫降落在比利时。它被比利时空军扣留,并被赋予了比利时的标志。在Nivelles机场看到,它保留了原来中队的编号和序列号。

惠特利Mk.V(序列号N)有一个非常长的寿命。该机在年8月被交付给AAEE进行试飞前被拍到。后来它加入了第10轰炸和炮术学校,第9观察员学校和第7空中炮术学校。这架飞机最终在年5月21日被注销了。

惠特利Mk.IV(序列号K),安装了两台劳斯莱斯灰背隼IV型发动机。在这个型号上所做的改变包括为炸弹瞄准器加长的玻璃机头。

首次试飞

第一架惠特利原型机(序列号K),于年3月17日在巴金顿进行了首飞,由当时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的首席试飞员艾伦-坎贝尔-奥德驾驶。6月27日,在当年的皇家空军亨顿庆典上,K首次公开亮相。接下来的测试计划,虽然没有显示出真正的问题,但还是显示出尽管惠特利比它要取代的其他型号有改进,但在年代后期,惠特利的性能数据在准备为皇家空军服役的新轰炸机中还有待提高。在飞机和军备实验机构(AAEE)的测试中,K在高度米(虎IX型发动机的全油门时)时只达到了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在米高度时达到公里/小时。总重量为公斤,比原设计的最大重量低公斤,爬升到米需要15分钟,而实用升限为米。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可以使其在0公里的航程内携带最大的炸弹载荷,尽管弹舱内的额外的燃料箱可以将航程延长到公里。这意味着在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下执行14小时的任务时,要减少炸弹载荷。当第二架原型机K于年2月24日首飞时,由接替坎贝尔-奥德担任首席试飞员的查尔斯-特默-休斯驾驶,该机安装了经过改进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虎XI型发动机,功率为马力,按照空军部的规定,最大速度提高到公里/小时。据报道,由于惠特利的机翼安装角较大,而且后来使用了分体式襟翼,所以很容易着陆,因此后来很受夜间飞行人员的欢迎。它的着陆速度只有公里/小时,从15米的高度计算,着陆距离为米,使用机轮刹车时,着陆距离为米。以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起飞,所需距离不到米,正常载重量为公斤。在第二架惠特利原型机飞行后不久,就开始了惠特利飞机的生产交付,这距离B.3/34规范的发布只有三年时间,距离同意原型机的启动还有两年半的时间,距离第一个生产指令的下达还有两年时间。Whitleys的订单现在达到了架,这个数字被认为是最终的,因为根据年初开始的B.13/36规格,正在开发更新的轰炸机类型。预计所有订购的架惠特利飞机将在年3月底前交付给皇家空军,但在修订的估计中,预计只有架飞机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交付。

惠特利(序列号K)作为安装灰背隼发动机的原型机,在哈克诺尔制造完毕后,其整流罩还留有底漆。

同一架飞机从正面看。这个视图充分说明了与发动机相比,飞机机翼的巨大厚度。

第78中队的惠特利Mk.V(序列号T),机头上涂有一排炸弹,表明它在年的那个时候已经在德国上空执行了相当多的空袭。很不寻常的是,这架飞机整体涂成了黑色,表明主要执行夜间空袭任务。

第八架生产的惠特利V(序列号N),先是归属第78中队,后来归属第77中队。年4月18-19日晚,该机在对挪威特隆赫姆进行空袭后被迫弃机。

新合同

年4月30日,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收到了一份合同变更,取消了架惠特利飞机中的架订单。当第架飞机在年8月交付时,生产再次开始,以履行新的惠特利合同,更新为Mk.V型号。这是从第架开始的,因此所有第一批惠特利飞机包括Mk.I、II、III、IV和IVA型。当第一批生产的惠特利I型出现时,他们没有任何机翼上反角,但外侧机翼很快就加入了4度的上反角,以提高方向稳定性。所有早期生产的没有上反角的惠特利都进行了这种改装。在早期阶段,由于炮塔的短缺,导致一些惠特利Mk.I的机头和机尾的炮塔被金属整流罩覆盖。后来由Airwork公司安装了炮塔,首批12架惠特利Mk.I保留了AW.13(机头)和AW.12(机尾)炮塔和单挺刘易斯机枪,每挺机枪备弹发,但后面生产的型号有液压操作的弗雷泽-纳什机头炮塔和AW.15或38机尾炮塔,每座炮塔配备一挺维克斯机枪。惠特利的早期载弹量为公斤,但后来提高到最大1公斤,包括机身内有4枚公斤炸弹,内侧机翼弹舱内挂载6枚公斤炸弹,外侧机翼弹舱内挂载6枚50公斤。如果在弹舱内携带两个升的辅助油箱来代替两枚炸弹,那么载弹量就会减少到公斤。

惠特利V(序列号N)以前是第78中队的飞机,从机身上不太明显的标记来看,这些标记已经被涂上了第19作战训练中队的标志。年12月9日,这架飞机在接近它的大本营金洛斯基地时机腹着地,被注销了。

早期生产的惠特利

在完成了34架惠特利Mk.I型(序列号K到K)之后,开始生产惠特利Mk.II,它配备了虎VIII型发动机,起飞功率为马力,米时功率为马力;它也是皇家空军服役的第一台拥有两级增压器的发动机。之前提到的FN17可伸缩腹式炮塔首次被引入惠特利Mk.II,安装了双联.勃朗宁机枪,备弹发,但这种炮塔并不总是安装。惠特利Mk.II的载弹量为1公斤(4枚公斤炸弹在炸弹舱和6枚公斤炸弹在机翼弹舱内),超载重量为1公斤,但其性能与Mk.I相似,只是在速度和升限方面有小幅提高,但航程有所下降。在制造了46架Mk.II之后(序列号K到K),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转而生产Mk.III,到年3月已经交付80架。这种型号是按照B.20/36规格制造的,原来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机头炮塔被一个动力操作的弗雷泽-纳什型炮塔取代。旧的AWA.38机尾炮塔被保留了下来,并可根据需要安装FN17型机腹炮塔,但是虽然扩大了惠特利的火力范围,因为它可以度旋转,但是这个"垃圾桶"炮塔是一个障碍。它的重量约为半吨,并且在放下时产生了一个不可接受的阻力因素。因此,尽管在惠特利上为它做了使用规定,但除了Mk.III之外,大多数飞机都在炮塔开孔上安装了一块舱板封住完事。在一些惠特利上,机腹炮塔井被用来通过打开的舱门投送伞兵,这一点将在后面看到。Mk.III的其他更新包括在外侧机翼上增加了上反角,改进了导航设备,并将弹舱改装为可以携带两枚公斤的炸弹,以及机翼弹舱内可挂载6枚公斤的炸弹,使总载弹量达到公斤级。Mk.III的总重和最大过载重量与Mk.II相同,使用虎VIII型发动机,Mk.III的性能与Mk.II相同。

尽管德国空军在不列颠战役期间于年9月15日突袭英格兰东北部的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时遭受了失败,但轰炸机指挥部的表现也不理想,正如这张照片所显示的那样。这次空袭的目标之一是位于Driffield的第4轰炸机基地,一个停满惠特利的机库被炸毁,造成了一些损失。

年,第中队的惠特利Mk.V型的机组人员在空袭德国之前准备登机。注意电动操作的弗雷泽-纳什前炮塔和它的单管.机枪。

夏日里平静的英国轰炸机机场。虽然没有确定,但这架惠特利Mk.V可能属于伞兵训练单位之一,因为机头上有飞马的机徽。

灰背隼动力

当时还没有功率马力的安斯壮-西德利发动机,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寻找另一个来源来提供一个合适的动力装置。年的一个项目安装了两台布里斯托尔飞马XX星形发动机,但这个项目没有实现,但劳斯莱斯公司提供了一个更成功的结果。年底,劳斯莱斯的"灰背隼"被采用,惠特利Mk.I(序列号K)被借给了哈克纳尔的劳斯莱斯公司,年2月11日,它以两台灰背隼II型发动机为动力进行了首次飞行。年4月和5月期间,这架惠特利在AAEE进行了测试,机头和机尾的炮塔被整流罩取代。它在4米的高度达到了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重量为公斤。另外两架惠特利Mk.I型成为灰背隼试验台(序列号K和K),作为惠特利Mk.IV的原型机,它安装了两台12缸的液冷灰背隼IV,额定功率为1,马力,用于起飞和驱动三叶罗托尔恒速螺旋桨。现在的最高速度在4米处上升到公里/小时,巡航速度在4米处为公里/小时,16分钟就能达到这个高度,而最终的巡航航程为公里,如果有额外的油箱,最大可达到2公里。惠特利Mk.IV在防御性武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手动操作的尾部炮塔被一个新的弗雷泽-纳什动力操作的炮塔所取代,炮塔上有4挺.英寸勃朗宁机枪。燃油箱也得到了改善,增加了两个升的机翼油箱,使总的燃油容量达到0升。Mk.IV型的投弹瞄准器也得到了改进,旧的铰链式投弹瞄准板被熟悉的有机玻璃"下巴"所取代。惠特利IV型的生产总数为44架(序列号K到K),最初的40架订单由7架Mk.IVA(序列号K到K)完成,这些飞机安装了升级版的马力劳斯莱斯灰背隼X型发动机,提高了升限。

惠特利Mk.VIIZ属于位于冰岛的第中队。它似乎没有ASV雷达天线,尽管这可能是照片审查的结果。

惠特利Mk.V(序列号T)在年被RAE法恩伯勒公司用于火箭辅助起飞试验(RATOG)。可以清楚地看到机翼下的火箭助推器。

这架飞机仍然保留了轰炸机指挥部的涂装方案,表明某些惠特利的任务发生了急剧变化。惠特利Mk.VII型(序列号BD),当时属于第中队,在后机身和机头下有完整的ASV雷达。

产量最多的型号

年期间,惠特利Mk.V的大量生产订单(序列号N到N和P到P),第一架(序列号N),被归类为原型。这个改型,AWA型,也安装了劳斯莱斯灰背隼X型发动机,而其他的改进包括前缘襟翼,机身尾部0.38米的延长,为后方的机枪手提供更好的射界,沿着机翼前缘安装橡胶除冰靴,燃料容量进一步增加到升。在这个型号中,测向环具有流线型的整流罩,并且增加了一个机腹无线电天线。最大载弹量为公斤,但在弹舱内只能携带两枚公斤炸弹,而不是4枚公斤炸弹。6枚公斤的炸弹仍然可以在机翼弹舱中运输,但是外挂架没有被使用,也很少用最大载弹量起飞。惠特利V型最终被允许在总重达15公斤的情况下起飞。惠特利V型是建造数量最多的型号,在年8月到年7月间交付了1,架,生产在年达到高峰,当时每周有12架惠特利V型被制造出来。这符合空军部的L计划,一个在年4月1日前为皇家空军生产1架各种类型飞机的紧急计划。因此,除了最初的架Mk.V型的合同外,年又订购了架(序列号T至T),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又签订了4架Mk.V的合同,序列号范围为Z至Z,AD至AD,BD至BD,EB至EB和LA至LA。

这个例子说明了战时审查员可以对完美的照片做什么。这架属于第中队的惠特利Mk.VII型,虽然机身侧面的天线没有被删除,但ASV的天线已经被涂得相当粗糙了。

年,15架惠特利Mk.V型分配给英国海外航空公司作为民用运输机之一。这里显示的是G-AGDY(前RAF,序号BD)。机头和机尾都进行了修整,采用了战时的民用注册,驾驶舱下方有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标志,还有"飞鸟"的标志。

早期的惠特利改型的上表面图,上面是A方案,下面是B方案。上图还显示了战争开始时,翼上表面的圆点是如何从A1型恢复到B型的。

海岸指挥部

惠特利V型也是为皇家空军海岸指挥部生产的Mk.VII型的前身,惠特利在年9月首次进入海岸指挥部,当时第58中队暂时从轰炸机部队转入海岸指挥部。这支部队驻扎在博斯科姆唐,使用惠特利Mk.V型,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反潜巡逻,年回到轰炸机指挥部。第58中队在年4月被长期调到海岸指挥部,但是很快就把惠特利飞机换成了汉德莱-佩奇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年9月3日,第77中队的一架惠特利在比斯开湾轰炸并击沉了德国U-号潜艇,该中队也被临时调到了海岸指挥部,并驻扎在奇维诺。年秋天,第中队在北爱尔兰的奥德格罗夫将他们的安森(Anson)换成了惠特利Mk.V型。年3月,第中队以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为基地,使用惠特利Mk.V型。与此同时,海岸指挥部的惠特利Mk.VII型(序列号Z9:YG-B),从德文郡的奇文诺出发,使用ASV雷达和深水炸弹在比斯开湾追踪并摧毁了U-号潜艇。这是海岸指挥部的飞机第一次在没有海军援助的情况下成功击沉一艘U型潜艇。惠特利Mk.Vll型也取代了雷克雅未克的第中队早期的惠特利Mk.V型,而第53中队在年的前6个月飞行了惠特利Mk.VII型。在这一年的夏天,当第中队改用惠灵顿Mk.VIII型时,Mk.VII型结束了他们的海岸指挥部生涯。惠特利由于其航程和续航能力,在执行远洋巡逻任务时表现出色。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些品质,Mk.VII型被开发出来用于纯粹的海上侦察任务。Mk.VII型由同样的灰背隼X型发动机驱动,实际上是惠特利Mk.V型的改进型,原型是由Mk.V型改装的序列号P的惠特利。此外,一些Mk.V型被改装成Mk.VII型标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在弹舱和后机身增加了油箱,使油箱容量增加到升,从而使巡逻半径扩大到3公里。其他的不同之处包括安装了远程ASVMk.II型空对地雷达,并配备了背负式天线和额外的机组成员作为雷达操作员。Mk.VII型的总重量为公斤,再加上会产生阻力的ASV雷达,使得最高速度在米高度时降低到公里/小时,在4米高度时的巡航速度为公里/小时。惠特利Mk.VII型总共制造了架,序列号为Z到Z,BD到BD,EB到EB,LA到LA。

年10月,第中队的一架惠特利Mk.V型飞机在Netheravon附近进行训练时,投下了一串降落伞,其中夹杂着补给物资和士兵。

从惠特利Mk.III型上进行跳伞训练,伞兵从机身下的FN17炮塔拆除后腾出的空间离开飞机。

夜间轰炸机的进攻

与此同时,灰背隼发动机的惠特利在年3月9日进入轰炸机指挥部服役,当时第二架生产型飞机(序列号K)抵达约克郡的Dishforth,供第10中队使用,以取代汉德莱-佩奇的海福特(Heyford),这一变化在6月中旬完成。下一个装备惠特利的是第78中队,也是以Dishforth为基地,而位于Linton-on-Ouse的第58中队收到了8架Mk.I型和4架Mk.II型惠特利,前者在不久之后被Mk.II取代。当第51中队和第7中队收到惠特利Mk.III型时,被替换的Mk.II型被送到第97中队。灰背隼发动机的惠特利在年5月开始服役,当时第10中队是第一个接收Mk.IV型的中队,这个型号的惠特利也在同一时间被送往第51和78中队。有趣的是,第78中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使用了所有七个型号的惠特利。第一批惠特利Mk.V型在年8月到达第78中队,但是到了10月,其中的10架已经被转移到第77中队,第77中队和第10、51、58和中队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几个月里全部装备了Mk.V型。这种最广泛的惠特利改型后来在15个轰炸机指挥部的中队中使用过。战争爆发时,有32架Mk.I型,43架Mk.II型,76架Mk.III型,33架Mk.IV型,7架Mk.IVA型和5架惠特利Mk.V型在服役,其中大部分在总部位于欧斯河畔林顿的第4联队飞行。然而,在这9个单位中只有5个被认为是可以进行夜间轰炸。这五个中队分别是第10、51、58、77和中队,因为第7中队已经改用汉德莱-佩奇的汉普顿(Hampdens),第78中队正在从Mk.I型转为Mk.IV型,第97和中队组成了后备大队,后来合并为第10作战训练大队。年9月3日,战争的第一个晚上,第4联队有10架惠特利Mk.I型投入使用,当时第51和58中队从Leconfield起飞,在鲁尔区上空执行侦察任务。他们还投下了万张传单,重约13吨,在回程时投在不来梅、汉堡和鲁尔区上空。这些传单空袭持续了一段时间,以遵守英国政府的指令,即禁止在德国本土投掷炸弹。年3月19-20日晚,德国空军位于锡尔特岛的霍努姆水上飞机基地收到了战争中第一枚落在德国领土上的英国炸弹,当时来自第10、51、77和中队的惠特利在第5大队的20架汉普顿伴飞下袭击了该基地。在这次袭击中,有一架惠特利未能返回。两个月后的5月10-11日晚上,来自第77和中队的惠特利袭击了德国的公路、铁路和桥梁,试图破坏从德国进入荷兰的军事供应路线。这是英国的炸弹第一次落在德国本土,随后又对MunchenGladbach附近的铁路目标进行了第二次的大规模空袭。三天后,对轰炸机指挥部的政治限制被解除了,皇家空军可以自由地对德国发动越来越猛烈的轰炸攻势。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惠特利轰炸机是皇家空军对德国进行夜间攻击的一个积极分子,而当意大利参战时,该机型很快就对这个新的敌人展开了作战行动。年6月11-12日晚,来自第10、51、58、77和中队的惠特利飞越阿尔卑斯山,袭击了都灵和热那亚,这是对意大利的第一次轰炸。轰炸机指挥部的最后一次惠特利轰炸行动发生在年4月29-30日的晚上,目标是奥斯坦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在惠特利Mk.V型轰炸机的生产终止前一年。后来,一些来自训练单位的惠特利轰炸机被用于弥补皇家空军第一次千架轰炸机空袭的规模,第38联队派出一些惠特利轰炸机参加了几次镍行动。

这架惠特利III型的尾部炮塔已经被拆除,被早期的跳伞训练单位用作跳伞平台,部队可以从这里离开飞机而不用担心撞到尾翼。这架飞机被认为属于年曼彻斯特的跳伞训练学校。

年,正在训练的伞兵和他们的惠特利飞机准备在Netheravon进行空降。不过,这些惠特利Mk.V型保留了机头和机尾的炮塔,并配备了全套机载武器。

惠特利被用作拖曳滑翔机。这张照片展示了其中一个机场,可能是布里兹诺顿机场,惠特利飞机拖着一架Horsa滑翔机。

伞降训练

年6月6日,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在战争办公室宣布,英国应该拥有一支至少人的伞兵部队,此后惠特利被选为执行这个与轰炸任务完全不同的角色。丘吉尔坚持认为应该从那个夏天开始对他们进行挑选和训练。在那之前,英国很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jt/10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