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NorthernEurope),又称北欧五国,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及其附属领土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奥兰群岛和斯瓦尔巴群岛统称。
北欧五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生活方式,宗教,社会和政治制度也相近。政治上虽然不是共同体,但都参与北欧理事会,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运动试图在19世纪将丹麦,挪威和瑞典联合成一个国家。随着20世纪初芬兰的独立以及20世纪中叶冰岛的独立,这一运动扩展为建立现代的北欧合作组织,其中就包括北欧理事会;语言上有两种语系,分别为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北日耳曼语支(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冰岛语)、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芬兰语),五国信徒比例最多宗教均为基督教路德宗,且都是高度发达国家。
地理环境编辑
地貌北欧五国国旗
北欧地区地势总体而言,除斯堪的纳维亚山海拔较高外,比较低平。地形多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其主要地貌特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地势最高的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西部,居挪威与瑞典,山脉南段最高,北段较高,中段低,南段伸入挪威领土,高峰超过米;山脉西坡陡,直逼挪威海沿岸,东坡缓,逐渐向波的尼亚湾降低。挪威是北欧地势最高的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沿海并多峡湾地形。丹麦全国是一个和缓起伏的低地。丹低地向东延伸到瑞典南部平原,再向北与瑞典中部低地相连,然后跨越波的尼亚湾与芬兰低平原相接。平原呈一弧形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海岸山,中间为一高原、岛上有多座火山,其中至少有30座活火山。这样的地形地势有利于航海,发展海外贸易。同时风光奇特,利于发展旅游业。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曾是欧洲第四纪冰川的主要中心,大陆冰川覆盖了整个北欧地区,所以北欧到处可见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湖泊众多,河流短小。芬兰有“千湖之国”的称号。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
气候气候类型
北欧植物
由于北欧地处北温带向北寒带交界处,大部分地方终年气温较低。
广大内陆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只有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部分为苔原气候。
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极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本区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岸地带。例如丹麦,挪威首都处等地。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全年有雨,秋冬较多,以气旋雨为主,多云雾,日照少,雨日多。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上,夏季最热月气温一般在10℃~20℃间,年降水量一般在~毫米之间。[1]
降温热盐循环
有一种学说认为全球变暖可能通过关闭或者减缓大洋的热盐循环从而导致北大西洋局部的降温,使得当地平均气温下降,或升温较少。它影响的范围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不列颠岛以及爱尔兰岛,因为它们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加温。这一变化的可能性仍不确定,有一些证据表明墨西哥湾流以及北大西洋暖流有减弱的迹象。然而,仍无迹象表明欧洲北部或附近的海域有降温的趋势,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热带的热量可以通过洋流来输运,热的水流靠近表面而冷水流位于深层。北大西洋暖流是热盐循环的一个环节,将热量进一步朝北带往北大西洋,在那里加热了整个西北欧。北大西洋海水的蒸发以及水温下降同时导致了盐分的增加(相对盐度),从而使表面的水密度增大。同时,海冰的形成也进一步浓缩了海水中的盐分。因此较重的表面海水向下沉降,而同时向南方潜行。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如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降水量增加、特别是西伯利亚河流的增强。从而使得注入北方海洋的淡水量增加。然而尚不清楚增加的淡水量是否足够切断热盐循环——环境模型给出了否定的结论,不过研究还在继续。根据NASA探路者卫星高程表从年5月至年6月的数据,佐证了循环的减缓。NASA有些人甚至担心全球变暖会重现上一个冰期中发生的一种温度大幅度突变的现象:一系列的丹斯果-奥什格尔事件(Dansgaard-Oeschgerevents)。这是一种气候的快速起伏,可能源于高纬度淡水流量增加而导致的热盐交换的停止。扬格尔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可能也是这类情况。然而,据信这些事件是由劳伦太德冰盖(Laurentide)融出的大量淡水而导致,而非全球变暖所引致极地融化的海冰或是降水量变化所产生的淡水。另外,在大气海洋循环耦合模型中,热盐交换趋向于减弱而非中断,并且即使在欧洲的小范围内,变暖的趋势也要强于降温的势头:因而IPCC第三份年报指出“即使在热盐交换减弱的模型中,欧洲仍然呈升温的趋势”。
年4月,对于美国卫星数据的回顾分析似乎显示出湾流的北方回旋,北大西洋环流的减弱,因而关于湾流将被截断的假说受到了有力的支持。
年5月,彼得·瓦德汉姆(PeterWadham)向《时代》周刊报道了一项在北冰洋冰层下进行的深海探测的结果,这次探测旨在测量致密的冷水所形成的巨型水柱,它们由温暖的表面水取代而沉向水底,构成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之一。他和他的队伍发现这些水柱几乎已经消失。正常情况下应该存在七至十二条巨大的水柱,而他只发现了两条,并且都极为微弱。
测量报告
新科学家(New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