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链接:看见教堂
神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有时天空不够明朗
或者下着雨和冰雹
我仍然心存希望
那道光一定会划过天际
今天,我们暂且不谈信仰
我只看见教堂建筑的美妙
雷克雅未克的地标性建筑,建于,建了近四十年才基本完工。以冰岛著名文学家哈尔格林姆斯的名字命名,几乎在城内的各个地方均可见到它那高耸的塔尖。
位于领事馆区,是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堂。中文译为“兰道陶斯”,与其简约优雅的外观倒也相称。据说唱诗班的声音极其优美,我们不够幸运,不曾偶遇。
位于风景迷人的托宁湖畔,绿色尖顶,自由奔放。攻略上因为该教堂切割和政府的一切联系,故也称为“自由教堂”。不明觉厉。
车进维克镇,一眼看到右侧山坡上的教堂,简单,干净,游离于俗世之外。Joyce说夏天时教堂外的山坡开满了鲁冰花,美不可言。我想起了初夏的Tekapo,亦是花开灿烂。
雨下得很大,我仍然坚持绕路前往,我跟张子说,我们中的有些人,也许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造访的机会。布迪尔教堂是冰岛最为古老的木教堂之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年,现在算是斯奈山半岛网红打卡地之一,但教堂比我想象得还要小很多,某些人若要忏悔,恐怕得另选地方。
大教堂位于城市的中心,建于年,花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这速度可真不怎么样,黄花菜也凉了吧。但人家就是任性,不在乎结果,过程也是一种历史沉淀。
去霍尔门科伦滑雪跳台顺便看到的木教堂,很有贵族气质。这天天气晴朗,可以想象里面的彩色玻璃该是怎样的色彩斑斓,遗憾的是教堂没有对外开放。
特罗姆瑟的地标,面向弧长的大桥,建筑极具现代线条感,连环雪山三角形结构借鉴了冰川裂隙和极光幔的形态,教堂内高达十几米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被收门票的感觉真不好。
挺大的一个纯木质教堂,应该是当地人常去的。只是所有风头都被北极大教堂抢了去,这里鲜有游客转悠。
八角形结构的教堂还真没见过,我们猜想,这原先会不会是座居民房,后来主人捐给教会。
阳光正好,秋色正好,一群人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一看就蛮有历史感的教堂,始终大门紧闭。
斯沃尔韦尔附近的一个乡村教堂,我在用无人机拍雪山湖泊的时候意外看到它,遗世独立,甚是喜欢。
要说一个城市的突出建筑,在欧洲那是非教堂莫属了。即便在闹市区里,它总是能起到地标性作用,万一迷了路,抬头望,你总是能找到方向。斯沃尔韦尔也不例外。
印象最深的是晚上从酒店开车20公里过来拍极光,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在附近草丛里找角度,最后还是因为正门前的灯光太晃眼,不太满意。
下午柔柔的光很温暖,沿着教堂走了一圈,光就没了。这是我们从A镇回Hamnoy路边的一个小渔村,我恰好拐了进来。
自12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教堂的位置,先后有五、六座教堂在这里屹立、消失、屹立,现在这座哥特式复兴风格的木制教堂是由建筑师卡尔·J·伯格斯特姆于年建造,是北挪威最大的木制建筑。我们路过三次,最后一次天气最好。
波尔沃大教堂占据老城的中心位置,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院落四周是齐刷刷高大茂盛的百年老枫树,令人好生羡慕。但教堂的命运却是跌宕起伏,自十五世纪初期建成以来,曾经五次被大火烧毁,最近一次是在年被人为纵火,两年后才重新开放。波尔沃古城很美很小,走着走着就到了教堂。
原计划住上一晚的城市,后来因为时间受限只是路过,看看城市中心的教堂就成了一个Mark一个地方的标准动作。
在酒店的房间就能看到湖对岸山坡上的教堂,沿着红色的长木桥过去,也就几分钟的步行距离。教堂有多年的历史,红砖的哥特式结构在晨光下鲜艳喜人。
来的时候下雨,走的时候下雪。冒雨和都行步行去一公里外的一座蓝色教堂,发现拍摄的角度总是凌乱,于是两人索性专注雨中漫步了。第二天离开时漫天飞雪,我对司机杨路说,再找一个教堂吧。然后,我们到了这个位于山坡树林里的东正教教堂。芬兰和俄罗斯挨着,教堂明显有洋葱头的味道。
中文译为“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芬兰人称它为“俄罗斯教堂”。教堂建于年,当时芬兰还处于俄罗斯统治之下,所以红色的主色调配上俄罗斯式的洋葱顶,主权一目了然。教堂内部装饰非常华丽,与宗教典故有关的饰画显得高贵典雅,具有东正教拜占庭风格,又具有浓郁的传统东正教堂艺术风格。可以说,这是我在北欧看到内饰最为漂亮的教堂。
几乎所有来赫尔辛基的游人都会过来大教堂看看,但我的团友不一般,她们宁愿去shopping,近在咫尺却没空顾及,这得让芬兰人多伤心啊。大教堂被认为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年,但乳白色的外观看起来蛮现代,其结构之精美,堪称芬兰建筑艺术的精华。大教堂顶端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就能看见。
外观就像一个巨大的木桶,看过一眼就会印象深刻。有一天突然就出名了,然后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不过我们许多人都惦记着十点准点去LV店,也就等不到开门的时间。名字我挺喜欢,静默。
不可不去。杨路说,这是一个游客一定不会错过的景点。岩石教堂是一个社区教堂,但由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一切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年,建筑师添姆和杜姆苏马连宁兄弟在坦佩利岩石广场一块巨大的岩石设计掏空建造这座教堂时,也许他们还不会预料到世界各地会有那么多人过来“朝圣”,这或许也是当地人不愿待见的,他们把免费参观改为收费,仍然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教堂为圆顶,教顶部的玻璃屋顶以铜网架支撑,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风味。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有很多音乐会在此举行。我们进来不久,就有人在斯坦威钢琴上弹奏,仿若天籁。后来,有人眼睁睁看到自己钟意的LV包包被别人买走。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