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二环里随便走走,都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米兰也是这样一个地方,要说哪里不同,那太明显了——偶是真的不了解意大利的近现代史啊!
带着饱(xué)满(zhā)的求(kuì)知(jìu)欲(xīn),我们两个开始探索米兰那些不那么耳熟能详的地方。
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在教堂的西北侧,墙壁雕刻的花纹十分精美繁复。
向前上方望去,视野逐渐收窄,玻璃拱顶交汇于中心的玻璃圆顶。当年因何而建这拱廊已不得而知,如今这里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商场,汇集了世界顶级名牌。
说它是米兰最热闹的地方,应不为过。这座拱廊式街共有上下四层,被誉为米兰人的“客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肤色、服饰和语言,也的确有做客的感觉。
沿中央长廊走到尽头,惊喜地看到米兰达芬奇博物馆的展览。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又很迷妹:哇!达芬奇哎!传奇啊!
尽管他的某些认知受到时代的局限,但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如炬目光穿透五个世纪的时光,指引了几个世纪的科技与艺术的发展,也留给现代大量未解之谜。他的大量手稿设计,直到放到距他去世约年后的现在,都是令人惊叹的杰作。
如果说之前在国内看过的手稿与画作的展出,让我更多地去认识达芬奇的天才气质,那么这次的展出则让我看到了更多现代人对他的工程技术成果的理解。
展馆中展示了很多根据达芬奇手稿制作的3D模型,比如著名的飞行器和机械狮子,还可以在触屏上通过互动游戏了解他所设计的模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虽然展馆不大,但是每一件展品都值得细细观察,仔细品味。因为展馆内不能拍照,所以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但记忆尤深的是自己一直在边看边感慨“啊天才!”或者“真是个变态啊!”……
回来后,才了解到米兰有一个面积20平方米的达芬奇科技博物馆,唉,旅途就是这样,有欣喜,也有遗憾~
下午前往斯福尔扎城堡。
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可能受迪斯尼“荼毒”比较深,我脑中的城堡全都是迪斯尼里那种高大巍峨,带着许多塔楼的。因此乍一看斯福尔扎城堡,朴素的红砖墙隐藏在如茵绿树后,仅见钟楼伫立,第一感觉不是不幻灭的。
而城堡本身承担着领主居所和堡垒两个作用,动画片里的更多是居所,而后来在欧洲见到的很多城堡,都是依堡垒的制式而建的。
城堡最初的主人是米兰的领主维斯康蒂家族,在这个家族落败后,由家族最后一位领主的女婿成为新主人。
斯福尔扎城堡最著名的就是Filarete塔楼,但现如今看到的塔楼已经不再是最初建立的那个了。过去的塔楼被改作弹药库用,在年便倒塌了。如今的塔楼是年重建的。塔楼上维斯康蒂家族的龙蛇形盾徽清晰可见,这一盾徽被斯福尔扎家族沿用了下来。
走进城堡,才禁不住赞叹。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见到欧洲城堡这样大的庭院。天高云远,绿草如茵,整个城堡非常开阔。作为防御工事的31米高的城墙,尽管相映之下显得低矮,但这砖红色却很威严庄重,有一种抵御外敌的强势。
我很好奇为什么不叫维斯康蒂城堡,而叫斯福尔扎城堡?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维斯康蒂家族统治期间民怨沸腾。据说米兰人一开始并不喜欢这座城堡,把它看作是暴政的象征,一度想要把它毁掉。二是因为现在的城堡是经过斯福尔扎扩建的。为了平民怨,在扩建时主要目的就是让城堡的存在能够美化城市,以及增强防御。斯福尔扎当初请了许多杰出的设计师来设计改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达芬奇,他应该可以说是设计提高堡垒防御强度的头号功臣。
但米兰人对这座城堡依然有复杂的情结,而且恨多于爱。斯福尔扎统治二百年后,米兰先后落入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之手,历经多次战火的摧残。直到意大利统一,城堡成为一处文化中心,它的象征意义才彻底改变。
如今围墙外林木郁郁葱葱。历史中的那些勾心斗角和纷飞战火已经远去,当初几经炮火的城堡现在已经成为供游人参观的文化遗产。
从斯福尔扎城堡出来,走十几分钟的路便到了圣玛利亚修道院,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所在地。但由于参观人数过多,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约才可以。我们行程定的很突然,已经预约不上,所以在此停留时间很短。留下遗憾待以后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