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其内容包括极广,不少谚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1—2题。
1.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描述的山脉是
A.南岭B.祁连山
C.秦岭D.天山
2.下列选项中的谚语与地理知识正确匹配的是
A.“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B.“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述的是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
C.“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
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
1.C2.B
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年该省常住人口万,城市化率为46%,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3—4题。
3.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4.该省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口规模急剧缩小
B.老龄化水平过高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人口净迁出增多
3.D4.D
年9月11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联邦大学拉开帷幕,此次会议讨论了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问题。下面左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图,右图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5—7题。
5.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水域的平均封冻时长约为
A.2个月B.4个月
C.6个月D.8个月
6.符拉迪沃斯托克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主要得益于
A.受寒暖流交汇影响,鱼类资源丰富
B.受离岸上升流影响,富有浮游生物
C.珊瑚礁分布面积广,栖息环境优越
D.人民受教育水平高,猎杀现象较少
7.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A.人口稀少,劳动力紧缺
B.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C.环境恶劣,植被覆盖少
D.开发较晚,经济基础差
5.B6.A7.C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那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有“中国绿色米都”之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8—9题。
8.建三江能够赢得“中国绿色米都”赞誉的原因不包括
A.环境质量好,稻米品质优良
B.开发历史短,工业污染轻微
C.人口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D.黑土分布广,化肥施用较少
9.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冻土广布,害虫食物缺乏
B.施用农药,虫害繁殖困难
C.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
D.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
8.C9.D
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在广东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此次台风破坏性大,对经过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下图为“山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山竹”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B.副热带高气压推动
C.副极地低气压吸引
D.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11.“山竹”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A.广州大量航班取消
B.琼州海峡轮渡停航
C.云南全省高铁停运
D.广西部分房屋倒塌
10.B11.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冰岛地处北大西洋,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同时,冰岛约有1/8国土被冰川覆盖,是著名的“冰火之国”。冰岛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岛的最大城市。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冰岛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显著,常规能源缺乏。
(1)描述冰岛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特点。(8分)
(2)分析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自然原因。(6分)
(3)与东北部相比,冰岛西南部的降水更加丰沛,试分析其原因。(6分)
(4)冰岛能源工业非常发达,指出冰岛能源工业主要利用的能源资源。(4分)
(1)交通线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交通线主要环岛分布,岛屿中部交通线分布较少。
城市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城市集中分布在岛屿边缘的沿海地带;岛屿西南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其余地方城市密度小,等级较低。
(2)自然原因: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冰岛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丰富,冰川广布;所以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
(3)原因:冰岛西南部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增湿作用明显;西南部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东北部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东北坡受暖流影响较小。
(4)地热能;水能。
(3)冰岛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南部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增湿作用明显。受西风或暖流影响,西南部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降水多。东北部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受暖流影响较小,降水较少。
(4)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地热能丰富。降水多,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冰岛能源工业主要利用的能源资源是地热能、水能。
37.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有钱塘江注入,杭州湾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其中又以钱塘江潮著称。杭州湾西接绍兴市,东连宁波市,北接嘉兴市、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宁波与上海的距离,宁波在大桥南端规划建设了杭州湾新区。
(1)分析杭州湾成为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的原因。(6分)
(2)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近来有人建议在杭州湾上修筑跨海的高铁桥,你是否赞成?请表明立场,说明理由。(8分)
(1)原因:杭州湾呈喇叭口,外宽里窄,外深里浅,潮水由外向内涌入时,水位抬升明显;杭州湾地处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较多,抬升了潮水;杭州湾附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力强劲,助推了潮势。
(2)优势条件:杭州湾新区毗邻上海,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新区发展;高速公路贯通,临近港口、铁路、机场,交通便利;地处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临近地区,人才众多,科技水平高;政府优惠政策扶持。
(3)赞成。理由:修筑跨海高铁桥,有利于完善杭州湾地区的交通网;有利于缓解杭州湾地区的交通运输压力;有利于加强上海,宁波,杭州等地的经济联系;杭州湾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修筑跨海大桥的技术成熟;政府政策扶持等。
或不赞成。理由:杭州湾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施工难度大;杭州湾泥沙淤积严重,软土层厚,不利于桥梁建设;杭州湾地质状况复杂,建设难度大;杭州湾海水的腐蚀性强,对桥体破坏性强;杭州湾已有跨海大桥,对跨海高铁桥的需求不大;修筑跨海高铁桥可能会破环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3)在杭州湾上修筑跨海高铁桥,线路增加,有利于完善杭州湾地区的交通网。高铁速度快,有利于缓解杭州湾地区的交通运输压力,加强上海、宁波、杭州等地的经济联系。杭州湾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修筑跨海大桥的技术成熟,适合修建跨海大桥工程。有政府政策扶持等。所以赞成。
从自然条件看,杭州湾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对大桥工程的破坏力强,施工难度大。杭州湾泥沙淤积严重,软土层厚,不利于桥梁建设。杭州湾地质状况复杂,建设难度大。杭州湾海水的腐蚀性强,对桥体破坏性强。从社会经济条件直,杭州湾已有跨海大桥,对跨海高铁桥的市场需求不大。修筑跨海高铁桥可能会破环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等。所以不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