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雷克雅未克峰会(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一次会晤)之后的那段历史表明了,摆脱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对立,多开展政策上的建设性对话,是引导观念突变与通往和平繁荣的唯一正确道路。
特朗普-金正恩峰会表明
多看重政策少政治挂帅
文
罗恩?保罗
RonPaul
禅心云起译
年10月11日,里根总统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开展会晤,这促发了一连串事件,带来了全球体系的剧变。一条沟通的渠道向结仇数十年的敌人完全敞开,实质性问题被摆上了桌面。虽然这次峰会一开始就被媒体报道称为失败,因为双方无法签署一项最终协议,但历史如今向我们表明,这场峰会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为冷战的最终结束铺平了道路,还减少了核战争的威胁。
一年以后,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华盛顿会面,把开启了的对话继续下去。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众所周知了。成功始于某种“失败”。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类似局面:特朗普总统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展开历史性会晤。与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会晤一样,来自各方的诋毁者似乎都决心破坏和贬低外交与和平之门的这一次敞开。
新保守主义者要求朝鲜首先放弃所有筹码,以换取与美国改进关系的模糊承诺。然而在后利比亚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认真的人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提议。他们最大的担忧是和平也许会突然降临,而他们在尽一切努力防止的,正是这种情况的发生。冲突即他们(新保守主义者)的营生。
令人沮丧的是,特朗普总统的好多民主党人对手,他们曾经正确地为奥巴马总统努力与伊朗达成的协议而欢呼,如今却在谴责特朗普打开与朝鲜的外交大门。他们真的支持奥巴马对伊朗的外交努力?还是说,他们不过是喜欢当时恰巧占据着椭圆形办公室(注:指座落在白宫西侧的总统办公室,美国权力的象征)的那个人?
这个问题关系到政策和政治哪个优先,恐怕有太多美国人混淆了这两者,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政治派别。许多美国人似乎宁愿继续沿着一条通往朝鲜半岛潜在核冲突的路径行进,就因为他们不喜欢现任的美国总统。但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否让政治颠覆了常识,以至于不惜损害自身的利益甚至生命?希望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在于,对话总比威胁要好。就像贸易总比制裁要好。当两边诋毁者不顾一切想要政治挂帅时,就会茫无头绪。目前与朝鲜的破冰始于朝鲜参加了韩国奥运会。从那时起,南北方开始视彼此为邻居而非敌人。不管特朗普-金正恩会晤能获得什么,这个进程都会持续下去。这是一个我们应该为之欢呼的进程。
希望载入史册的此次会晤成为对话的开始,继续和缓紧张的局势。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撤除在韩国驻扎了70年的3万美军。但华盛顿必须做的头一件事是:尽可能置身事外,放手让朝、韩两国继续他们的和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