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热道路越走越宽广
——写在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交接仪式成功举行之际
北京时间年10月27日晚,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Harpa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中国作为下一届世界地热大会主办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年相约北京,参加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
此时,在北京设置的“在线见证年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交接仪式”会场里,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难言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世界地热大会(WorldGeothermalCongress,缩写WGC)由国际地热协会主办,是世界地热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盛会,享有“地热界奥林匹克大会”之称。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级盛会。
图为马永生院士致辞
时间回到两年前,年4月27日,国家地热能中心依托中国石化,携手中国能源研究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成立申办联合体,代表中国申办世界地热大会。七个月之后,11月28日,我国地热代表组成联合团队赴新西兰奥克兰进行竞办答辩,经过激烈角逐,中国北京赢得年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
马永生代表年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和承办方中国石化在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闭幕上发表视频致辞中说,全球地热产业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能源转型的征程中,地热能也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一组数据印证了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的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地热供暖装机容量7.0吉瓦,地热热泵装机容量26.5吉瓦,分别比年增长%、%。
10月27日下午召开的国家地热能中心第四届“两委会”全体会议传递出喜人的消息:截至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其中,水热型地热能供暖5.8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8.1亿平方米。“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热能以多种形式替代化石能源的作用逐渐显现,成为了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的主要方式。
“中国已经明确将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供暖的重要方式,正在积极研究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快营造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中国地热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全球地热合作也将迎来新的重要机遇。”马永生的讲话激起北京会场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北京时间年10月27日23时50分许,世界地热大会主办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冰岛雷克雅未克Harpa国际会议中心,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代表走上主席台。在国际地热协会主席安迪·布莱尔的见证下,代表世界地热大会吉祥物的新西兰桨,正式由第六届会议组委会冰岛组委会主席布亚尼·帕里森交到第七届会议东道主中国石化欧洲代表处副总代表方华手中。至此,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随后,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代表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赵丰年和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战略规划室主任黄嘉超在主席台上共同展示了WGC会旗,发布了年世界地热大会标识与网站。最后,两人挥手向大家致意。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了这一神圣的历史时刻。
年世界地热大会标识
世界地热大会“北京时间”正式开启。当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宏斌在北京向地热领域的各界人士发出倡议:“希望业内同仁主动为大会筹备出谋划策,将年世界地热大会办得成功、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
凌晨0时30分许,北京会场与会人员有序走出会议室。“我到现在还特别的兴奋”,一位参会人员走出会场,难言其内心的激动。虽然时间已到深夜,却看不到人们脸上的疲惫,更多的是喜悦。仿佛脑海中仍沉浸在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交接仪式场景中。
第六届会议组委会代表向WGC组委会代表交接“WGC桨”
从年4月27日成立申办联合体,到年11月28日成功申办,再到年10月27日交接仪式圆满举行,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期间,北京稳步推进、扎实筹办。在地热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