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胎Out了六一聊五娃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文|Cat

今天儿童节,昨天三胎政策突然出台,送出史上最贵儿童节礼物。一时间,段子手脑洞大开:考斯特要火了,高中低床要成新宠了,限购二房也要放宽了......

五娃之家的现实版是这样的:小汽车,SUV从老四出生十几年前就不用了,改走路,跑步,坐公共汽车,健康,环保,安全,宽敞,肯定坐得下。卧铺式床具也不实用,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要分房,所以床也多年不买了,改打地铺,几个都能睡。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5间房的图纸在大多数一线城市还没有,只能加建阁楼,从阁楼升级下来只有哥哥上大学才能换房,鼓励大娃们尽早离家,给弟弟妹妹腾地方。

北大有个三娃+群,入群唯一条件就是不管几条生产线,生了3个以上二代。我算是一条生产线生5娃的异类。昨天这个多人的“灰色群”瞬间沸腾,成为模范群。

我有个朋友,二胎出生撞上“只生一个好”末班车,跟张导一样,被迫缴纳大笔超生罚款二娃才上了户口。入账不久,全面二孩,昨天,只能劝他想开些,再生个老三,二三平分二胎罚款把失去的损失50%补回来。

在政策禁止的一胎年代,作为法律人,我也只能钻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法律空子,得以不交罚款,一个一个生下有异乡户口的娃。记得某年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吗?我演的是洋插队版,只不过不为生男为生女。

没有各种福利补贴,没有躺平的奢侈,只有靠自己营造生娃养娃的小环境。25岁出国留学,一穷二白,28岁生老大,有房有车,孩子爸还在读书。先立业后养娃,职业女性两者都要,除非你在北欧,否则必须做好SingleWorkingMom单身职场妈妈的准备,因为中国文化里孩子爸基本指不上,不管他有心无力,还是有力无心。

瑞典生一个娃或领养一个娃,父母双方各休天中的天带薪产假,不能互相转让,所以瑞典有很多奶爸带娃,制度使然。

如今赶上好时候,不用背井离乡,在洋人世界打拼,家门口就可以合理合法连生三娃,还可能享受各种优惠,比如我前几周建议的高考加分,一招解决“不生二孩”之人口困局。新政策如果再给每个娃金钱物质奖励,以及每对父母超长产假,生3胎甚至有躺平可能。

话说我们父母那个年代,每家不都3-5个娃?要说上世纪60-70年代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比如今低多了,孩子不也生了,养了,拉扯大了?什么原因呢?

我经常被邀请去演讲。英文语言一般是讲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老外对我的认知是作者,专业人士。跑步,生娃,在西方人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个人爱好和私生活,没谁大惊小怪。

中文演讲近年来更多关于生活方式,跑步,励志,发现自我。即便我声明自己是个跑者,但很渣;只是个写者,不是作家;主办方在介绍,总结之时,都忍不住加上一个“五娃妈”的标签,有时聊着聊着就被带进沟里,刚才还在讲南北极失温冻伤,这会儿的话题逆转“Cat姐,你是怎么生了又养了5个孩子的?“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从小的教育,是妇女解放,独立,不受压迫,可以顶半边天,男生能做的事女生也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我不想自己被定义为谁谁谁谁谁他妈,孩子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有自己的剧本,我是唯一女主,他们是主要配角而已。

然而人们还是忍不住,现代中国,5个娃太少见了。记得有一次从虹桥机场入境,我带出来三个,边检人员大叫,哎呦,三个孩子!我笑,不好意思,后面还有俩。人家瞬间无语,问出来的第一句话不是“都一个爸吗?”而是,“他们不打架吗?”

年跑遍欧洲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飞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过海关我拿出7本护照,数着人头,隔着窗户的边检小伙问,“你是导游吧?”

生每个娃都是我的决定,想法很简单,就想要个女儿,受了白居易的影响“不重生男重生女。”说实话,生娃没有做过理工男程序员的ProsandCons分析。谁知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才迎来杠上开花。过分理性分析,基本不会生育。

丁克Doublei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sidingbib.com/lkdl/9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