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北极三岛之行从芬兰赫尔辛基开始,大致手绘了一张行程图,北京飞芬兰赫尔辛基再飞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镇,这里登上“海探险号”抗冰船,北上到达斯瓦尔巴群岛北部的几个峡湾,继续向北穿越北纬80°线到靠近北极冰盖浮冰处,随后南下至人类最北端定居点新奥勒松,向西南前往丹麦的格陵兰岛,进入东岸斯科舍比松到峡湾尽头,探寻因纽特人社区依托科特米特,最后转向东南方向抵达冰岛雷克雅未克,从冰岛飞赫尔辛基再回北京。这段旅途有13天在与世隔绝的北冰洋上度过,对曾漂泊12小时晕船一塌糊涂的我来说,未来一切既充满渴望又忧心忡忡。
DAY1赫尔辛基
出发前恰好看到一篇描述芬兰人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北欧人特别是芬兰人以害羞闻名,很少主动与人打招呼,对于主动跟他们打招呼的人更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对芬兰人产生强烈的好奇。踏上这片土地,最初印象非芬兰人的羞涩,却是随处可见缓慢与恬静的生活方式,这也让我不由得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观察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匆匆而过的行人。
石头教堂海湾据说芬兰女性收入较高,带孩子大多为男性
街头一瞥
街头全家福很常见
冰激凌女孩
DAY2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镇
闻名遐迩的北极熊故乡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镇,从探索频道有关北极纪录片里早已耳熟能详,常驻人口不足两千,却有近五千头熊在附近出没。这座最初因开采煤矿而有人定居的小镇历史悠久,北极故事中很多第一次都与这里紧密相关,想深入了解的话可度娘一下,这就不赘述了。
斯瓦尔巴群岛地处北极圈内,一年当中只有短暂夏季是彩色的,过了九月到来年五月,这里又将重回白雪皑皑的世界。
朗伊尔镇机场,地勤人员
矿工塑像说明了小镇由来
小镇五颜六色的房屋印象深刻,让我想起国内四川甘孜州色达佛学院。
电视节目中曾见到的世界末日种子库这可能是建设在地球最北端的滑板场了当地人最可靠的交通工具第一个欢迎我们的野生动物,驯鹿
DAY3斯瓦尔巴群岛列夫德湾、摩纳哥冰川
从朗伊尔镇下午四点登上探险号抗冰船开始,北极三岛海上漂流正式拉开序幕。第一夜刚过十点,突然房间内广播说是在船的右舷3点方向出现一头蓝鲸,起初我以为是做梦,妻子也晕晕乎乎的说了一句晚上十点了,啥都看不到吧。好奇心使然,决定起来碰碰运气,当窗帘拉开只有一指宽缝隙瞬间,眼前一片金光闪闪,此刻北极才是名副其实日不落帝国,夜晚如白昼一般!急忙抓起墨镜,刚戴上,海面上3点方向便有一股足有十几米高的水柱喷射而出,是蓝鲸在呼吸。事后方知,这头在行程伊始就来欢迎我们的海洋巨兽三次上浮呼吸,穿着睡衣的我看到了最后一次。
第二天到达列夫德湾,第一次正式海上巡游,坐着冲锋舟沿海岸边搜索野生动物踪迹,感觉自己跟纪录片中野生动物摄影师一样。依旧幸运,没多久,驾驶冲锋舟的探险队员轻声提示,岸上有北极熊!说实话,真心佩服他们的眼力,我用毫米变焦镜头才好不容易找到黄豆般大小两个白点,勉强看清卧在地上的母子俩如同两块白色石头般毫不起眼。熄火后冲锋舟在海水中漂浮着,我与北极熊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静静的突然发生了!
当摩纳哥冰川横亘眼前,绝美风光与野生动物象画一般成为背景,我如同走进另一座星球,瞬间窒息了!
四周不计其数的海鸟鸣叫着布满海面与天空,只剩下坐在冲锋舟上的我们呆呆地发现此时两只眼睛根本就不够用。
与冰川相比人类是多么渺小,偶尔有冰川碎裂时便会发出如地震般隆隆巨响
驾驶帆船来这里探险的人们浮冰、探险号、冲锋舟
北极黑脚三趾鸥
DAY4Ardneset,Wahlbergoya登陆、Alkefjellet巡航
昨日被冰川震撼到彻夜未眠,当然,时差也在作祟。晕船的毛病竟然在大美风景刺激下不治而愈。今天将首次踏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极荒野。最脆弱的土地只能生长一些苔藓地衣类植物,几十年才能长几毫米的生长周期超出想象!因此在北极,人类必须共同遵守公约,不能将外来细菌带上北极陆地,也不能踩踏任何植物,不能丢弃垃圾甚至连排泄也不能。上冲锋舟前所有人须将水鞋进行消毒处理,回时还要进行一次,就为不留任何人类痕迹。当然,除了吸进肺内的北极空气外,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海水洋流冲上海岸的垃圾,只为后人还能看到这片纯净之地。
因有北极熊出没,探险队员随身配枪,当发现野生动物时,需保持足够安全距离,这种距离使望远镜,长焦镜头作为标准配置成为必须。
海象
捡垃圾的探险队员LIZ队员们本身也都是地质学、海洋哺乳动物、鸟类学等研究学者,每次探险,均是一次科学考察与记录过程。阿力克飞利浦众多海鸟
有幸发现一只正在觅食的北极狐斯瓦尔巴群岛厚厚的冰盖
DAY5挺进北纬82.5°
北极冰盖因全球变暖逐年缩小,目前北纬80°附近冰盖在夏季已经完全消融,探险号虽不能破冰,但属于最高级别的抗冰船,因此可以继续向北挺进,最大限度的接近北极冰盖到无法前行为止。穿越80°线在午夜,凌晨时分举目四望,周遭已白茫茫一片,探险号穿梭在浮冰中,巨大的冰块撞击着船体,发出隆隆声响,惊诧之时,广播声再次响起,一头北极熊出现在船头十一点方向!急忙穿衣戴帽从恒温25°房间冲向零下10°甲板,雾茫茫海面恍若冰冻星球,白色背景上晃动的一个淡黄色小点,这第二面,她依旧离我那么遥远,不一会便消失在视野中。
悻悻而归刚脱下厚重棉服,广播声再起,继续穿棉衣戴帽拿相机冲向甲板,这次,大家伙竟然主动跑到离船很近的浮冰上观察我们,最近处肉眼清晰可见。
极地冰盖震撼无比
坐冲锋舟寻找海豹
这种被称为荷叶冰的极地浮冰让我着迷
DAY6七月十四冰川与新奥勒松
北极熊的身影整夜在我脑海游荡,探险号南下抵达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勒松,这是人类最北端的定居点,也是中国黄河科考站所在地。新奥勒松旁有一片名为七月十四冰川,继续乘坐冲锋舟巡航,置身于冰川美景之中完全不能自拔。
探险队鸟类学家NIGEL
冰岛国鸟海鹦鹉,长相很Q的家伙下午登陆新奥勒松,这个曾经也是为开矿而设的小镇历史痕迹随处可见
矿石传输带运煤小火车
小镇一瞥
远眺七月十四冰川登陆处停泊了一艘帆船,后甲板上探险家们正在举办极地冷餐。
DAY7-8跨越北冰洋公海
离开新奥勒松探险号开始从斯瓦尔巴群岛驶向格陵兰岛,船方再一次广播通知大家将行李捆扎固定,所有公共区域每隔几米就放置一个呕吐袋。由于前两天晕船病不治而愈,又有美景当前,面对未来颠簸航行的担忧似乎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北冰洋两天三夜海里航行,体验极昼对人影响多么巨大,二十四小时处在半梦半醒之间,随时能醒,随时可睡。开放海域风浪增大,我找到做船员的感觉,身体虽晃,却不影响五脏六腑与精神状态。
白昼下极地凌晨2点的样子
当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孤零零巨大冰山时,意味着离格陵兰岛越来越近了!
DAY9格陵兰岛斯科舍比湾
抵达格陵兰岛首日,开始长距离徒步探险,难度分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高难度组需步行两个半小时,只有一个目的,走的更远,看的更多。我选择挑战极限,当然,在连续三天超强度跋涉后,浑身真叫一个酸爽。
北极陆地随处可见这种名叫北极棉的植物探险队小鲜肉WILL,年纪不大,却是一位资深地质学研究学者。极地植物普遍都有个特点,必须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命力更旺盛的我们
下午继续航行在斯科舍比湾,巨型冰山越来越多,峡湾开始变窄,天空云层逐渐加厚,冲锋舟游走冰山间,乌云缝隙中洒下一抹阳光,那光影如同仙境般曼妙梦幻。
发出瓷光的冰山北冰洋天桥
仙界花果山
这个像我们的钓鱼岛
万吨巨轮在这里毫不起眼复活节岛石像皇冠花果山上一抹光船与冰山
探险队来自加拿大的自然学家FRANNY
DAY10诺的维斯峡湾冰川、弗雷德里克斯戴尔登陆
清晨,海上满布蓝白色巨大冰山,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毫无遮拦的炙烤着海面,船方公布当日最高气温零上十六度!结束了一天巡航登陆后,温暖无风的天气竟然让我们可以在后甲板开一场露天烧烤大餐!全球变暖使北极出现如此惊人变化,要不是身旁无处不在的冰山提醒,我无法相信自己已置身北极圈内,暖暖的让我想起了海南。
下午登陆,依旧高难度组,不停翻越山丘,被忽隐忽现的麝香牛勾引至精疲力竭,几近崩溃,但回报总是超值。
山坡上被麝香牛勾引的人们活物不容易看到,尸骸也算是奖赏了漂亮的北极棉,种子如同蒲公英般随风播散麝香牛,众里寻他千百度意外收获,北极兔行走在峡谷冰山间探险队加拿大籍久居台湾的柯医生,老帅哥一枚
DAY11登陆丹麦岛
依旧晴天,依旧长途跋涉,当用尽最后一点体力走完全程,壮美冰山,辽阔海湾,巨石山坡,凌厉雪峰,构成一幅幅世间最美画卷呈现眼前。
返程,精疲力竭的队员们,没有队形,没有口号,更没有掉队,登顶那一刻东倒西歪却包含胜利喜悦,此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兄弟连。
斯科舍比湾巨大的冰山与山峰融为一体
DAY12依托科特米特小镇
格陵兰岛最后一次登陆,探寻因纽特人社区依托科特米特小镇,远眺小镇,薄雾笼罩中倍感神秘。
小镇上,UTV是因纽特人主要的交通工具
因纽特人社区一瞥,有着亚洲人面孔的他们看上去格外亲切
左边这位小伙子能说两句中文,大致意思是他喜欢功夫,最喜欢成龙当地人只能利用短暂的夏季来修缮他们的房屋
先驱者俯瞰整个小镇山坡上有个气象监测站,据说站内这位每天放气球的科研人员在此地生活近二十五年。
DAY13北大西洋巡航
冰岛是北极三岛之行最后一站,探险号将用一天时间穿越丹麦海峡从北冰洋航行至北大西洋。离开格陵兰岛,又遇鲸鱼群,每当四周如喷泉般水柱射出,船上便欢叫声四起。接近冰岛,好运依旧,海面出现一头正在捕食的杀人鲸,这次不再有疯狂拍摄的冲动,只想静静的、静静的欣赏大自然慷概馈赠。
DAY14-15冰岛印象
关于冰岛,除了自然风光,近来最被世人